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撒謊不能忍?get這八招就能輕鬆應對!

在我的記憶裡, 小時候被媽媽懲罰得最嚴厲的一次, 是在某個暑假。 下班回家的媽媽問我:今天有好好完成作業嗎?有看電視嗎?我斬釘截鐵地說:沒看!

然而發熱的電視機外殼出賣了我, 我被媽媽狠狠地訓斥了一通, 還罰我一周不准出門玩、不准吃雪糕。 這個懲罰對於年幼的我來說, 顯然比被打一頓更難熬。

當時覺得特別委屈, 我明明在寫完作業以後看的電視, 媽媽太小題大做了。 可現在回想起來, 媽媽懲罰我的原因, 並不是看了電視, 而是因為我不承認看了電視, 我撒謊了。

想必在所有家庭的教育裡,

Advertisiment
撒謊應該都是位於“最不能被忍受的錯誤TOP 3”之列吧。

的確, 謊言會帶來傷害、猜忌、背叛、風險, 雖然撒謊有可能會讓人一時獲取利益或拖延懲罰, 但從長遠來看, 撒謊都會帶來更嚴重的不良後果。 每個社會的建立和進步, 都會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所以這就要求大家需要講誠信, 做一個誠實的人。 不僅如此, 誠實的人的生活通常會更順利, 個人的安全感、幸福感也會更高。

所以, 誠實是每個人為人處世的必修課, 作為家長, 當然都希望孩子擁有誠實的品德。 從小“狼來了”的故事都會被父母一再講起, 最後總結的中心思想都是:“你看, 撒謊的孩子得不到信任和幫助, 會釀成慘痛的後果。 ”

而當某一天發現孩子撒謊了, 大多數家長都會驚慌:“怎麼辦?我的孩子怎麼會撒謊?好擔心他以後學壞……”

Advertisiment

其實, 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 撒謊這件事比我們想像的簡單。 甚至, 撒謊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是孩子大腦正常發育的標誌之一。 英國有研究顯示, 孩子最早在6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騙人了。 6個月大的寶寶, 就會通過假哭來博取父母家人的注意。 隨著大腦的發育, 孩子的想像力越來越豐富, 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願望和想法當做現實表達出來。 孩子2歲以後, 有了一定社交技巧, 開始漸漸意識到, 說謊能夠解決問題, 規避懲罰, 爭取利益, 獲得認同, 所以開始學習編造謊言。 慢慢地, 孩子學會隱瞞事實的同時, 再編造另一個不存在的現實, 敘述給他人, 同時避免前後矛盾,

Advertisiment
這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也是大腦發育更強的一個標誌。

當然, 這並不意味著撒謊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謊言呢?快來GET這八招吧!

No.1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說謊往往並沒有故意要攻擊、傷害他人的惡意, 所以別輕易將孩子撒謊與人性、品質劃等號。 孩子偶然的撒謊並不是洪水猛獸, 不要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精”、“吹牛大王”等標籤。 無心之失被冠上了“永世罪名”, 這樣的標籤不僅會傷害孩子, 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 說出更多的謊話。

No.2 打罵是最無效的責罰

孩子說謊, 作為父母難免會著急生氣, 脾氣急的家長也許已經擼起袖子準備開揍了。 但是,

Advertisiment
很多人忽略了, 謊話的作用之一就是自我保護。 當孩子說謊被打罵責罰後, 難免因為害怕被責罰, 強烈的自我保護催生出升級版的謊話。 長此往復, 惡性循環, 謊話變成孩子習慣, 家長在孩子這裡再也聽不到一句真話。

No.3 看到說謊背後的真相

以前看過一個報導, 有個孩子老是說“頭疼”, 家人送到醫院做了各項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後來才發現孩子是在撒謊, 根本沒有頭疼, 孩子只是想一直很忙的爸爸在家陪陪他。

其實, 很多時候孩子撒謊的原因都來自于父母家人, 或許是想要被關注, 或許是害怕被責罰, 或者是希望得到一個讚揚, 或許是在模仿大人, 有時候我們老是想糾正孩子, 但需要糾正的可能卻是我們自己。

No.4 別做明知故問的“偵探”

Advertisiment

有時候明明看見孩子嘴角有餅乾屑, 就不必問“你吃餅乾了嗎?”有時候明明看見杯子的碎片, 就不必問孩子:“你的杯子去哪裡了?”有時候明明知道玩具丟了, 就不必問:“我怎麼沒看見你玩你的新玩具?”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問題能得到誠實的回答, 但是這樣的提問卻往往是相反的誘導。 孩子天生細膩敏感, 他們聽得出這樣的追問是質疑、責怪、不信任, 他們只能用謊言遮蓋自己的內疚和不安, 逃避責罰。

其實, 有時候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卻不清楚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孩子如何處理會是更有效的方式。 比如“媽媽知道你吃了餅乾, 希望你下次不在飯前吃。 ”“我看到你杯子碎了, 不過沒關係, 我們再買一隻。 ”“你的新玩具丟了對嗎?好可惜,我們只能下個節日再買新的了。”

No.5 給孩子彌補錯誤的機會

孩子不小心犯錯,最怕的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爸爸媽媽對他的失望和責怪。給孩子一個彌補的機會,可以減輕孩子的內疚感和擔憂,重拾信心並意識到原來做錯事是需要行動來彌補的,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比如,偷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可以讓孩子把玩具還給人家並道歉,再同時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朋友玩一段時間作為彌補。

No.6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老師

當我們對孩子的謊言著急上火,有沒有自省自己是否對孩子說過謊話呢?

因為不想出門,所以對孩子說“遊樂園關門了”。因為忘記了孩子的禮物,所以對孩子說“被小狗叼走了”。要求孩子百分百誠實,卻允許自己有小小的謊言,以這樣的雙標教育孩子,就不能怪孩子為什麼“屢教不改”。

另外,在孩子眼裡,養育者之間的不一致也會是謊言。比如:爸爸說,你今天可以看5集動畫片,可媽媽說:不可以,太長了,只能看2集。這樣的不一致會讓孩子疑惑,產生不信任感。

No.7 別用自己的感受來引導孩子

朋友送來一個玩偶,問孩子喜不喜歡,孩子還沒回答,你先道謝:“喜歡喜歡,她很喜歡。”父母的情緒無時不刻在影響著孩子,孩子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開心,當發現自己對某件事的回答會讓父母開心,即使心裡存在不同的答案,也會說出讓父母滿意的謊言。

No.8 說謊不必責駡,但誠實可以獎勵

不管什麼樣的行為,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都會被強化。

比如孩子闖禍之後,說謊了,逃避掉了懲罰;說實話了,卻被家長責罰,那孩子就會被逃避掉懲罰這個結果激勵,變得越來越愛說謊。

如果孩子說出實話,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或者親親,告訴孩子,父母會喜歡誠實的孩子,希望他繼續做個誠實的人。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原來誠實是會讓父母開心的事,那麼在之後的生活裡,他會願意用誠實來換取這樣的鼓勵。

當孩子的謊言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發生,家長無需大驚小怪,把撒謊上升到人格和品性問題的“高度”來嚴加批判和刻意糾正。而是應該看到謊言背後的真相,並作出恰當的反應,為孩子對“撒謊”這一行為形成最終認知提供積極導向。

”“你的新玩具丟了對嗎?好可惜,我們只能下個節日再買新的了。”

No.5 給孩子彌補錯誤的機會

孩子不小心犯錯,最怕的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爸爸媽媽對他的失望和責怪。給孩子一個彌補的機會,可以減輕孩子的內疚感和擔憂,重拾信心並意識到原來做錯事是需要行動來彌補的,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比如,偷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可以讓孩子把玩具還給人家並道歉,再同時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朋友玩一段時間作為彌補。

No.6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老師

當我們對孩子的謊言著急上火,有沒有自省自己是否對孩子說過謊話呢?

因為不想出門,所以對孩子說“遊樂園關門了”。因為忘記了孩子的禮物,所以對孩子說“被小狗叼走了”。要求孩子百分百誠實,卻允許自己有小小的謊言,以這樣的雙標教育孩子,就不能怪孩子為什麼“屢教不改”。

另外,在孩子眼裡,養育者之間的不一致也會是謊言。比如:爸爸說,你今天可以看5集動畫片,可媽媽說:不可以,太長了,只能看2集。這樣的不一致會讓孩子疑惑,產生不信任感。

No.7 別用自己的感受來引導孩子

朋友送來一個玩偶,問孩子喜不喜歡,孩子還沒回答,你先道謝:“喜歡喜歡,她很喜歡。”父母的情緒無時不刻在影響著孩子,孩子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開心,當發現自己對某件事的回答會讓父母開心,即使心裡存在不同的答案,也會說出讓父母滿意的謊言。

No.8 說謊不必責駡,但誠實可以獎勵

不管什麼樣的行為,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都會被強化。

比如孩子闖禍之後,說謊了,逃避掉了懲罰;說實話了,卻被家長責罰,那孩子就會被逃避掉懲罰這個結果激勵,變得越來越愛說謊。

如果孩子說出實話,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或者親親,告訴孩子,父母會喜歡誠實的孩子,希望他繼續做個誠實的人。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原來誠實是會讓父母開心的事,那麼在之後的生活裡,他會願意用誠實來換取這樣的鼓勵。

當孩子的謊言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發生,家長無需大驚小怪,把撒謊上升到人格和品性問題的“高度”來嚴加批判和刻意糾正。而是應該看到謊言背後的真相,並作出恰當的反應,為孩子對“撒謊”這一行為形成最終認知提供積極導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