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拖拉磨蹭都是被你給催出來的 90%家長都中招!

做事拖拉、磨蹭是孩子們的通病, 為了能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大多數家長選擇的做法是重複的催促, 不停的督促。

起床叫3遍, 做作業叫3遍(中途一會還要吃水果, 一會又要上廁所, 一會還要喝點水), 晚上睡覺就更別提了, 不催個10遍8遍根本就是無動於衷。

也許你以為催促能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但到頭來才發現, 原來孩子拖拉磨蹭的毛病不但一點沒改, 反倒是變本加利日愈嚴重了起來。 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這樣呢?為什麼怎麼催都改不了呢?

▼ 看看下面這些瞬間,

Advertisiment
孩子多少次激怒了你?

▷ 早上賴床, 上學快遲到了還不起來;

▷ 一邊吃飯一邊玩, 一個小時都沒吃完;

▷ 出去玩耍很久還不願意回家, 怎麼催都不聽;

▷ 半個小時的作業, 兩個小時才做完;

▷ 洗漱完後還想玩, 死活不要去睡覺, 把你的督促當成了耳邊風...

孩子為什麼會拖拉?其實很多孩子的磨蹭, 是我們家長給催出來的

孩子做事一慢, 我們就忍不住去催催催, 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苦口婆心, 以後“不待揚鞭自奮蹄”。

可實際上, 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我們回看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一位媽媽說, 女兒窩在沙發上看動畫到10點多, 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女兒真的不知道10點半就應該準備洗漱睡覺了嗎?

其實,

Advertisiment
這些規則女兒都知道、都明白。 而她之所以會賴著不動, 是因為對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

當媽媽催第一遍的時候, 她一點都不在乎, 因為她知道媽媽只是打個預防針, 反正還會再催的, 於是繼續安心看電視;

當媽媽催第二遍的時候, 她心裡有點準備了, 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火, 所以抓緊最後的時間多看一會兒;

當媽媽催第三遍的時候, 她知道媽媽真的發火了, 再不去睡覺真的會挨揍, 所以才起身去洗漱、準備睡覺。

時間長了, 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而是“媽媽有沒有催”。 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 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給父母的建議:

慢慢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 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

Advertisiment
內容要簡單明瞭, 態度要和善, 語氣要堅定:“寶貝, 現在已經10點了, 媽媽允許你看最後5分鐘, 5分鐘後必須開始洗漱, 明白沒?”

父母幫得越多, 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長嫌孩子吃飯慢, 就給孩子餵飯, 不讓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 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 怕上學遲到, 就幫孩子穿衣服……

雖然父母都是出於好心, 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 就剝奪了孩子一次鍛煉、成長的機會, 到頭來人家孩子都能自己吃飯、穿衣服了, 咱家的還得喂、還給幫忙穿衣服。

而且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 還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 有些事不願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 反正有爸爸媽媽跟在後面“擦屁股”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煉、練手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一共就那麼多, 你替孩子做了80%, 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長空間;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 那孩子就獲得了80%的成長空間。

所以,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無休無止的呵護, 而是讓孩子適當面對風雨, 儘快成長起來。

正確的引導, 比催促、責駡更有效

有些孩子的磨蹭, 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 因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於是, 你火急火燎地沖孩子嚷:“快點, 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而孩子還以為5分鐘是段挺長的一段時間, 繼續慢慢悠悠地該幹嘛幹嘛。

像這種情況, 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 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寫完生字”時,

Advertisiment
設定上相應的時間, 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 是對家長要求幹的事沒興趣, 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這種情況的話, 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 問清楚他為什麼不喜歡這件事, 然後你們共同商量一下, 看看有沒有更好得解決辦法。

有的孩子磨蹭, 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寫作業的時候東瞧西看, 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 嚴重影響了效率。

對於這種情況, 建議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 就問問孩子都有哪些作業、想先做哪一門後做哪一門, 提前在腦袋裡有個規劃。

到家後, 不用先急著寫作業, 先把吃飯、喝水、吃水果、上廁所這一套都弄利索, 然後開始寫作業, 而且在寫作業途中不再允許隨便吃東西。 這樣時間一長,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句: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這樣時間一長,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句: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