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拉稀怎麼辦?

寶寶的腸胃比較脆弱, 感冒發燒是時有發生的。 寶寶的病痛折磨著家長, 寶寶的哭泣縈繞在家長的心頭。 多多瞭解寶寶常見的病痛與症狀, 做好預防的準備, 形成良好的習慣。

寶寶咋就拉稀了呢?

腹瀉可能1:生理性腹瀉

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 每天大便薄薄的, 呈黃色或黃綠色, 少則2-3次, 多則4-5次, 時間長達幾個月, 甚至半年。 但寶寶長得很好, 也不見瘦。 這種症狀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 多見於6個月以下純母乳餵養的寶寶。

腹瀉可能2:餵養不當

過早過多地以粥類與粉糊餵養小兒, 碳水化合物過多能引起發酵,

Advertisiment
產生消化紊亂。 未按時添加輔助食品, 於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變食物成分, 因不能適應而產生消化紊亂發生腹瀉。

腹瀉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製品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 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 缺少這種酵素就無法消化乳糖。 有些寶寶斷奶後, 不再吃奶和乳製品, 由於長期“廢用”, 乳糖酶活性便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 最終成為乳糖酶缺乏。 或者由於寶寶腹瀉, 損傷了腸粘膜細胞, 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 這就是平時所說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如果飲用乳類便可產生腹瀉、腹脹等症狀, 總稱為乳糖不耐症。

腹瀉可能4:秋季腹瀉

寶寶秋季發生的腹瀉, 一般為輪狀病毒引起, 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病高峰。

Advertisiment
輪狀病毒在乾燥、寒冷季節容易爆發。 由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 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

腹瀉可能5:細菌性痢疾

當各種細菌興風作浪時, 細菌性痢疾發病率就會提高。 通常表現為, 寶寶在腹痛的同時, 還會發燒達39℃甚至更高, 大便次數增多, 呈膿血便, 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 肚子裡“咕嚕”聲增多。 由於腹瀉次數多, 體內電解質失調, 寶寶脫水嚴重, 皮膚彈性差, 全身無力。

孩子拉稀五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方法:如果孩子拉稀的情況比較輕微, 而且沒有其他症狀, 那麼基本上應該是著涼或著有點消化不良, 這時候需要給孩子加點衣服, 尤其是給他腹部蓋一些東西,

Advertisiment
防止著涼, 然後喝一點鹽開水。

第二種方法:可以將蘋果削皮, 切成一塊一塊的, 放進鍋里加一點水煮, 大概五分鐘左右把蘋果湯倒出來, 涼一下給孩子喝;或者可以直接榨蘋果汁, 然後稍微加熱一下給孩子喝。

第三種方法:給孩子吃東西的話可以考慮暫時用米湯喂, 可以用胡蘿蔔熬湯就著米湯喝。

第四種方法:隨時給孩子更換乾淨的尿片或尿不濕, 用溫水徹底清洗孩子的下身, 保持清潔乾淨, 甚至可以擦一些防菌的藥膏。

第五種方法:如果孩子拉稀比較嚴重, 次數多, 而且伴隨著嘔吐、發熱等其他異常情況, 那麼一定要帶到醫院去檢查, 輸一些營養液。 ​

寶寶腹瀉如何預防:

1、媽媽要少吃蝦蟹類食物及各種生冷食物。

Advertisiment

2、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 避免接觸患腹瀉的孩子; 寶寶使用的玩具、能夠觸摸到的傢俱, 都要勤用清水沖洗;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喂寶寶吃奶或吃飯前, 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動的水洗手;冷熱要適度, 預防感冒, 使寶寶能夠抵禦輪狀病毒的侵襲;不要讓寶寶接觸有感染病毒可能的東西;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3、洗手很重要;做飯前應該先洗手;在接觸肉和蛋類後也應該馬上洗手;不要留過長的指甲, 不要直接戴著戒指或手錶洗手;飯菜要儘量現做現吃, 避免吃剩飯剩菜;新鮮的飯菜營養豐富, 剩飯菜在營養價值上已經是大打折扣。 而且越是營養豐富的飯菜, 細菌越是容易繁殖, 如果加熱不夠, 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Advertisiment
媽媽不要試圖用鼻子和眼睛來判斷食物是否變質, 食物是否受到細菌的污染僅憑顏色和氣味是很難判斷出來的。 所以即使只有一點“擔心”、“奇怪”的感覺都要下決心把它扔掉;高溫消毒, 寶寶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專用洗滌劑仔細地清洗, 然後用流水將泡沫完全沖淨後, 煮沸或用專用的消毒鍋、微波爐等進行消毒。 最後還要仔細擦乾。 如果還留有水, 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 一定要擦乾徹底殺滅細菌。

4、不要給寶寶穿“露臍裝”, 內衣不可過小, 最好上衣能塞入褲子內, 保證肚子不會受涼;平時讓寶寶穿著睡衣入睡;半夜醒來時看看寶寶是否蓋好被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