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教育切忌揠苗助長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時會因為操之過急而揠苗助長。 專家稱, 學習應是孩子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遊戲。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這樣認為, 並且將繼續這樣認為, 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事情。

小編推薦:

孩子成長教育切忌揠苗助長 孩子成長教育切忌揠苗助長

誤區1:忽視兒童生理成熟度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有先後次序的, 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範等各種智慧開發的時機, 所以, 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 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準。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某種智慧, 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對此, 家長朋友應該瞭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誤區2:“學習”狹隘化

談到學習, 許多人就想到學校裡坐在課堂上聽課, 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識。 這種理解未免過於狹隘和刻板了。 當一個嬰兒能夠辨認出媽媽和其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當一個男孩子出於對異性的好奇而在書店裡翻《女性心理學》的時候;當一個人第一次吃西餐, 小心翼翼地模仿別人的時候;當一個女生注意明星們的著裝搭配的時候;當一個人新買了電器,

Advertisiment
看說明書的時候;當一個司機在陌生的地方打開地圖尋找他應該走的路線的時候……這些都是在學習, 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對於幼兒來講, 他們廣泛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幼兒借此增長他們的知識和能力, 廣泛地探索和興致勃勃的狀態對於幼兒來講是無比重要的, 前者讓孩子不斷發現自己的天賦, 後者讓孩子達到內心的和諧和心理的自我建構。

誤區3:重結果輕過程

其一, 快樂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度, 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 孩子沒學多少東西,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 喜歡學習、喜歡知識, 這種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Advertisiment

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 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 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學等, 可謂去本求末。 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 多識幾個漢字, 這一丁點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長遠來講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假如孩子因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感, 就更因小失大了。

其二, 孩子從過程中得到的鍛煉比結果更重要

對於嬰兒來言, 看到比看懂重要, 聽到比聽懂重要, 感官知覺是智力的先導, 即便孩子不能理解, 或者說記住的東西很快忘記了(比如背唐詩), 背過本身是重要的, 這個過程已經會對孩子智慧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 我們並不反對智慧開發, 更不反對孩子博學多才,

Advertisiment
但是, 我們要以孩子內心的和諧為前提。 對於幼兒, 我們不應該有特別刻意的學習目標和計畫, 而是要對孩子自然的興趣和自發的表現給予足夠的支援和關注。 當我們不去刻意追求的時候, 結果往往是意外的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