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成奢侈品 英美國家生孩子昂貴

“如果你坐下來計算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花費的金錢, 你就絕對不敢生孩子了。 ”財政規劃師蒂姆斯瑙特說, “這是一場非常昂貴的歷險。 ”他是4個孩子的父親。

養育孩子花費驚人

英國利物浦維多利亞集團每年都會發佈英國子女花銷的調研報告《孩子的花銷:從搖籃到大學》。 2012年的報告顯示, 普通英國家庭將一個嬰兒養到 21歲需要花費21.8萬英鎊(約合220萬元人民幣), 相當於每年花費10382鎊, 每天支出28.44鎊。 在英國, 養育子女的成本還在不斷上漲, 該 報告顯示, “養孩成本”的增長率為3.3%, 遠遠高過了英國經濟復蘇的速度。

無獨有偶,

Advertisiment
美國農業部發表報告稱, 在美國將孩子養到18歲需要花費23.5萬美元(約合149萬元人民幣), 這個數額並不包括大學的學費和生活開支。 如果加上這兩項支出, 供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就要50萬美元以上。

《美國郵報》評論道, 23.5萬美元, 可以買一輛嶄新的法拉利, 或者將孩子養到17歲。 實際上, 23.5萬美元這個數字是以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為標準計算出來的(年收入5.9萬~10萬美元), 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家庭在養育孩子上要花費更多, 即使不算大學學費, 平均值也達到39萬美元。

無論英美, 報告中的數額僅僅是養育孩子的實際支出, 如果算上父母因照顧孩子而無法工作的機會成本, 養育子女對家庭經濟帶來的影響會更大。 經濟學家約翰沃爾德估算,

Advertisiment
如果將機會成本計算在內, 在美國把孩子養到18歲要花費父母90萬美元。

根據地區和當地消費水準的不同, 不同州縣的實際花銷會有浮動。 城市裡的孩子比鄉村的孩子花銷更多。 在美國, 紐約或者波士頓養育孩子的開支比在農耕地區高1/3以上。

利物浦維多利亞研究所的研究顯示, 最“費錢”的時段是孩子18~21歲的時候, 每年平均花費1.7萬英鎊, 這個時期, 父母必須要負擔孩子大學的學費, 以及離開家獨立生活的“啟動資金”。

緊隨其後的是孩子從1~4歲的三年, 每年的平均支出是1.4萬英鎊。 這個時期孩子成長非常迅速, 需要更多的照顧和看護。

排在第三位的是0-1歲的嬰兒階段。 美國嬰兒中心網站通過對數千名媽媽進行問卷調查,

Advertisiment
發現孩子第一年的花銷要1萬美元, 多數新媽媽都表示, 這個 數位超過了她們的預算, 讓家庭財政變得空前緊張。 一位母親在接受調查時說, 她本來打算母乳餵養嬰兒, 但是母乳不足, 她不得不購買配方奶粉, 這筆龐大的支出 是她始料不及的。

教育最燒錢

在英國, 孩子只要去國家健康服務體系下的診所看病就是免費的, 16歲以下的兒童藥物免費, 國立的中小學也不收學費。 此外, 16歲以下兒童在英國乘坐公共交通和地鐵不必花錢, 甚至一些餐館只要家長的消費達到一定額度就會贈送兒童餐。

儘管社會福利如此優厚, 很多家庭仍然不堪重負。

對英國人來說, 教育和照管孩子的費用最可觀。 用於教育的7萬英鎊幾乎占到總支出的1/3,

Advertisiment
而請保姆和上托兒所的花銷達到6萬多英鎊。 將一個孩子 養育21年, 食品開支為1.8萬鎊, 買衣服需要1萬鎊;從1歲開始每年度假一次需要1.5萬鎊;給孩子買玩具或支援孩子的愛好需要9248鎊;休閒娛樂, 比如看電影、玩電玩等, 需要7303鎊;21年裡給孩子的零花錢要4337鎊;添置孩子專用傢俱要3373英鎊。

此外, 還有數量驚人的花銷無法歸類, 比如考駕照的費用, 給孩子買的第一輛車, 以及生日和耶誕節禮物等。

在美國, 最花錢的是房子和醫療。 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美國許多家庭都選擇在生孩子前購買或租住更大的房子。 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 房 屋是單筆最高的支出, 平均占總支出的30%以上。 緊隨其後的是兒童的看護和醫療費用。

Advertisiment
“有了孩子後, 你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緊急情況, 比如孩子發燒了, 摔斷了 胳膊, 或者磕掉了牙齒。 這些意外每次都會讓你花費幾百甚至上千美元。 ”家中有4個孩子的瑙特說。

困擾英美家長的共同問題, 是子女的教育開銷。

教育開銷不僅包括學費, 還有制服、課本、文具以及學校的假期旅行和午餐。 在英國, 即使孩子進入國立學校, 教育的年開銷仍然要達到849英鎊。 大學學費是父母們最頭疼的一筆花銷。 從去年開始, 英國政府提高了大學學費, 每年9千英鎊的學費讓很多家長感到絕望。

教育開支上漲也同樣困擾著美國的父母, 美國的私立大學學費已經達到每年4萬美元, 而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從2008年到2010年平均上漲了15%, 個別學校上漲了40%。

可憐天下父母心,利物浦維多利亞集團的負責人馬克鐘斯說:“儘管頂著很大的經濟壓力,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想方設法為子女的大學教育籌錢。隨著學費逐年上漲,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減少日常花銷來適應這種變化。”

42%的家長仍然希望全資資助子女讀大學,但手頭吃緊的家長不得不讓子女自行承擔一部分費用。

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家庭財政危機,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省下”的第一筆錢是減少孩子的零花錢。超過40%的英國的家長承認,在孩子的愛好、玩具,以及休閒娛樂方面縮減了開支。

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英美的許多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可以令自己財政獨立的工作,他們畢業後仍住在父母家裡,節省房租和飲食開支。

將孩子養到大學畢業,家長的“苦役”仍然沒有結束,《每日郵報》調侃英國人的“獨立”年齡已經推遲到了30歲。

可憐天下父母心,利物浦維多利亞集團的負責人馬克鐘斯說:“儘管頂著很大的經濟壓力,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想方設法為子女的大學教育籌錢。隨著學費逐年上漲,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減少日常花銷來適應這種變化。”

42%的家長仍然希望全資資助子女讀大學,但手頭吃緊的家長不得不讓子女自行承擔一部分費用。

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家庭財政危機,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省下”的第一筆錢是減少孩子的零花錢。超過40%的英國的家長承認,在孩子的愛好、玩具,以及休閒娛樂方面縮減了開支。

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英美的許多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可以令自己財政獨立的工作,他們畢業後仍住在父母家裡,節省房租和飲食開支。

將孩子養到大學畢業,家長的“苦役”仍然沒有結束,《每日郵報》調侃英國人的“獨立”年齡已經推遲到了30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