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感統失調不是“有問題”

有時候看一些文章或者聽到家長、老師的敘述:這個孩子有......問題, 我會覺得這是偏頗的, 我不會說孩子有什麼問題, 因為正常、健康的孩子有感統失調的情況並不是他們有什麼問題, 甚至乎有什麼病, 而是他們的感覺—運動系統沒有很好的協調運作, 導致的行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是他們的行為需要改善。

我個人比較認同“三歲定八十”, 我覺得一定程度而言, 性格真的是基因和家庭教育就已經在早期決定了的, 所以我們做感統訓練不是解決孩子的行為或者改變孩子的性格, 而是改善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比如說孩子是比較敏感易怒的人, 以前他遇到一點小小的批評就受不了, 就要掉眼淚, 而現在通過感統訓練, 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還是會心裡不舒服, 但是已經能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沒那麼容易就掉眼淚了;又比方說孩子是興奮好動的人, 經常離開座位或者擾亂課堂秩序, 但是通過感統訓練, 他能在上課的時候集中精神聽課、不擾亂課堂秩序, 而在課下依然活潑好動如脫兔一般;又如一個畏高、暈車的人, 通過感統訓練, 他從以前爬高爬到十米就腿軟、坐車10分鐘就暈車的情況, 轉變成爬高爬到20米才開始腿軟、坐車30分鐘才開始暈車......

感統訓練不能讓一個天生就愛好文靜的小女生變得喜歡喧鬧、熱舞, 不能讓一個天生就喜歡鬧騰的小男生變得安靜、沉默,

Advertisiment
如果真的能, 這只是在扭曲孩子的天性, 怎麼樣的氣質、性格特點, 就造出什麼樣的人, 即使他們戴上了面具, 也掩飾不了內心的欲望, 一旦有某個機遇, 很容易就一觸即發。

所以, 感統訓練不是改變孩子的性格, 而是改善孩子行為的程度, 提高其自我控制的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