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感冒不吃藥,會導致腦炎嗎?

媽媽提問:

您好, 想請教個問題, 我家姑娘3歲, 之前發燒在家給退燒, 反復了兩天后不發燒但有感冒症狀, 沒有吃感冒藥因為以前都是這樣慢慢好的, 不過雖然不燒但精神狀態卻不好, 然後去醫院診斷病毒性☆禁☆感染侵入到大腦, 輕微腦炎。

請問醫生不是說病毒感染是不用吃藥治療的嗎?但是不吃藥這次又發展到腦炎, 作為家長有點拿不好這個度, 不知道以後再感冒到底是趕緊吃藥頂住還是由著寶寶自愈? 我女兒這麼大只吃過退燒藥, 沒得過別的病, 平時感冒都是多喝水挺過去的, 沒想到這次一下發展成這樣,

Advertisiment
家裡都很緊張怕影響到以後智力發育, 都說以後一定要及時吃藥什麼的。

一直不明白寶寶是怎麼發展到腦炎的, 是治療不及時嗎?寶寶發燒期間沒有驚覺抽搐什麼的, 就是有一次量體溫到39度多我給吃了藥就退了, 是燒的太高所以上升到大腦的嗎?

以上是一位媽媽給我的留言, 這其實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疑問。 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 詳細說一說。

我們已經知道, 普通感冒都是病毒感染, 不需要用抗病毒藥物, 但引起感冒的病毒卻並不止引起感冒, 它們同樣可以引起腦炎、肺炎、心肌炎等等, 包括最近正流行的手足口病, 這也是病毒感染, 每年都有不少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

Advertisiment
那麼, 作為家長, 應該怎樣理解和看待這個事實呢?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首先要清楚以下兩點:

首先, 無論是腦炎肺炎心肌炎還是重症手足口病, 其發生率都是比較低的, 同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感冒次數相比, 這些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並不大, 很多孩子可能一次都遇不上。

其次, 這些併發症、重症是無法事先預測, 也無法通過藥物來預防的, 也就是說, 當你在感染初期只有感冒症狀的時候, 沒有方法能夠預測你會不會發展成為重症, 如果你最終發展成了重症, 那麼不管你在感染初期應用了什麼藥物, 都改變不了這個最終的結果。 唯一例外的只有流感, 在48小時內應用相應的抗病毒藥物有可能有用,

Advertisiment
但也不是一定能阻止重症的發生。

所以, 這些情況既不是“燒出來的”也不是“拖出來的”, 而是疾病自然發展的過程, 只有少數孩子會發展到這一步。

既然什麼藥都沒用, 那我們就只能等著嗎?

當然不是!

“沒有藥可以用”不等於“什麼都不做”, 作為家長, 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情很多, 包括密切的觀察、精心的護理, 以及適當的對症治療等。 比如說, 給孩子多喝水, 準備易於消化的食物, 適時應用退熱藥物以減輕不適感, 以及充分的安慰和陪伴, 這都是家長需要做的, 而最最重要的任務則是要觀察病情變化, 尤其是孩子的精神狀態。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要注意, 如果出現了精神萎靡或者異常煩躁, 或者大年齡的孩子出現了性格改變或者行為異常,

Advertisiment
那麼一定要去醫院, 因為這有可能就是重症的信號。

這裡的精神狀態主要是指退熱後的精神狀態, 因為有的孩子體溫升高時會伴隨比較重的全身症狀(頭暈、頭疼、肌肉關節疼、肚子疼等), 從而表現出精神不好, 而一旦吃過退燒藥體溫降下來後就恢復生龍活虎的狀態, 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擔心的, 當然了, 如果你已經給孩子應用了足量的退燒藥和足夠多的飲水但體溫仍然不降並且精神不好, 那也應該上醫院。

其他可能提示重症的信號:

面色蒼白或青紫

喘憋

呼吸急促(安靜及體溫正常時)

頻繁的嘔吐或腹瀉

肢體抽搐

尿量減少等。

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 也需要上醫院進一步確診。

要理解這個問題, 首先要瞭解重症的孩子到醫院後醫生能做些什麼。

Advertisiment
比如一個病毒感染的孩子出現了重症肺炎呼吸困難, 我們可以給他吸氧, 嚴重的用呼吸機來幫助他呼吸, 再比如腦炎的孩子, 可能出現抽搐、腦水腫等, 我們會相應地應用鎮靜止驚的藥物和脫水的藥物, 或者有迴圈障礙的時候應用改善迴圈的藥物, 有嚴重脫水的時候給予靜脈補液, 等等。

講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了, 以上這些治療同樣都是“對症”治療, 都只是幫助孩子度過危險時期的手段, 而不針對病毒感染本身, 因為除了極少數病毒外, 絕大多數的病毒並沒有真正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存在, 即使是重症感染也一樣。 醫生用這些輔助的手段, 目的是儘量讓孩子的生命體征保持在一個更穩定的狀態, 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等待機體自己“挺過去”,同什麼都不做完全靠自己挺相比,有這些手段的幫助,挺過去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應用了這些手段之後還是不行,這種情況醫生也就沒有辦法了。

那麼回到前面的問題,既然重症病人到了醫院也是“對症”治療,那麼在你沒有出現重症表現的時候,去醫院呆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何況醫院是一個感染的環境,呆在醫院有可能會交叉感染,醫院嘈雜而陌生的環境也令孩子感到不安,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病情恢復,而且前面已經講過,從概率上來說,出現重症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為了一點不大的風險就每次發燒都去醫院留觀也是不合適的。

我們上次一開始醫生也說是病毒,後來好幾天不退燒再來看就變成細菌了,最後還得靠消炎藥(抗生素)才好,這又是怎麼回事?

首先,病毒感染之後再合併細菌感染的情況是存在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最後都會合併細菌,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的;

而抗生素要在確定存在細菌感染之後才能用,我們不應該為了只是有可能會發生的“細菌感染”而提前應用抗生素,這樣會造成嚴重的濫用。

所以,也請家長們千萬不要跟醫生說“我們上次就是這樣結果後來加重了”之類的話,因為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絕大多數聽到這句話的醫生都會選擇自我保護而給你增加不必要的治療。

醫生點評:

這位媽媽其實已經做的很好,只是在遭遇了一次意料之外的“腦炎”之後變得不自信,其實,腦炎的發生率不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說白了就是倒楣碰上了,同吃不吃藥沒有關係,完全不需要自責,同樣也不需要因此而動搖信念,畢竟我們一生中,得感冒的次數要遠比得腦炎的次數多得多。另外關於後遺症的問題,我不清楚孩子當時的情況,但通常來說,輕症的腦炎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不用過分擔心。

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等待機體自己“挺過去”,同什麼都不做完全靠自己挺相比,有這些手段的幫助,挺過去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應用了這些手段之後還是不行,這種情況醫生也就沒有辦法了。

那麼回到前面的問題,既然重症病人到了醫院也是“對症”治療,那麼在你沒有出現重症表現的時候,去醫院呆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何況醫院是一個感染的環境,呆在醫院有可能會交叉感染,醫院嘈雜而陌生的環境也令孩子感到不安,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病情恢復,而且前面已經講過,從概率上來說,出現重症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為了一點不大的風險就每次發燒都去醫院留觀也是不合適的。

我們上次一開始醫生也說是病毒,後來好幾天不退燒再來看就變成細菌了,最後還得靠消炎藥(抗生素)才好,這又是怎麼回事?

首先,病毒感染之後再合併細菌感染的情況是存在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最後都會合併細菌,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的;

而抗生素要在確定存在細菌感染之後才能用,我們不應該為了只是有可能會發生的“細菌感染”而提前應用抗生素,這樣會造成嚴重的濫用。

所以,也請家長們千萬不要跟醫生說“我們上次就是這樣結果後來加重了”之類的話,因為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絕大多數聽到這句話的醫生都會選擇自我保護而給你增加不必要的治療。

醫生點評:

這位媽媽其實已經做的很好,只是在遭遇了一次意料之外的“腦炎”之後變得不自信,其實,腦炎的發生率不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說白了就是倒楣碰上了,同吃不吃藥沒有關係,完全不需要自責,同樣也不需要因此而動搖信念,畢竟我們一生中,得感冒的次數要遠比得腦炎的次數多得多。另外關於後遺症的問題,我不清楚孩子當時的情況,但通常來說,輕症的腦炎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不用過分擔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