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磨蹭、老遲到、沒時間概念……你的方法用對了嗎?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一直愛磨蹭, 今年五歲上大班了, 但這個毛病卻越來越厲害, 起床要催半天, 上學經常被記遲到, 就算平時跟小朋友家約好的活動, 也總是拖拖拉拉害得全家都遲到。 朋友很納悶, 自己平時做事乾脆俐落, 怎麼女兒一點兒也不像她呢。

前陣子她來美國出差, 看到同事家裡貼著的孩子日程管理計畫表, 頓時恍然大悟, 回去馬上也讓女兒試試, 可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 她給女兒制定的那套五彩繽紛的日程管理計畫, 除了稍微提升了家裡的顏值之外沒任何作用, 女兒拖拖拉拉的毛病一點改觀也沒有。

Advertisiment

我開玩笑說她這是在給自己“挖坑”, 孩子還沒學會走呢, 一上來就想著讓人家跑。 老美確實挺愛用日程管理各類計畫的, 全職媽媽也有自己的家庭schedule, 而且確實也會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時間, 不過這些都得有個先行條件——孩子得搞清楚時間是什麼啊!

以下有幾個小步驟,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磨蹭的“小蝸牛”, 那就趕緊用起來吧!

STEP1時間是個什麼鬼?

在孩子完全不知道時間是什麼之前, 再好的時間管理方法也沒用, 因為它不是個實實在在的物品, 看不見摸不著, 孩子Get不到啊。

其實從孩子能聽懂話開始, 我們就可以給他輸入時間的概念啦。 平時和孩子溝通時, 可以把時間和具體的事情放在一起說, 比如,

Advertisiment
“三點了, 咱們下樓玩吧”; “六點了, 該吃飯啦”;“八點囉, 咱們該洗漱上床讀故事了”……

慢慢地孩子就會有這樣的印象:有個叫“時間”的傢伙, 會決定我們什麼時候該幹什麼, 而不是爸爸媽媽說了算哦。

同時, 我們還可以邀請小朋友來“管一管”大人的時間, 比如爸爸九點要開會, 媽媽和孩子可以一起來提醒他, 讓孩子認識到, 每個人都有時間, 爸爸媽媽也得聽“時間”的話。

STEP2時間究竟長啥樣?

在孩子對時間是什麼有了大概的感覺之後, 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教他認識時間、認識時鐘了。 當然, 前提是孩子已經認識簡單的數位了。

我們可以先從認識傳統時鐘開始, 告訴孩子最短最粗的指標是時針, 比時針細一點長一點的是分針, 跑得最快的那個是秒針,

Advertisiment
通常情況下, 我們只要讀出時針和分針的數字就可以了。

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個時鐘是讓孩子儘快認識時間的好辦法。 逃逃在學前班的時候, 就做過一個時鐘模型, 用的是最簡單的材料——一次性的紙盤子做錶盤, 貼上數字, 用紙剪出時針和分針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一個時鐘模型就完成了。

做完模型之後, 爸爸媽媽和孩子還可以玩一個叫做“讓時鐘走起來”的遊戲, 一個負責分針, 一個負責時針, 說出一個時間後, 一起讓指標指向正確的位置。 這個遊戲不光能加深孩子對時鐘的讀表能力, 還能讓孩子知道這些指針是怎麼走的, 方向是怎樣。

學習了傳統時鐘之後, 再學看電子時鐘就比較簡單了。 剛學會看時鐘的孩子對時間特別敏感,

Advertisiment
記得當年逃逃可是把家裡所有能顯示時間的物品都翻出來比對一輪, 發現它們的顯示時間並不完全一樣, 感覺很疑惑。 我就告訴他, 大家手機上的時間是約好了一樣的, 所以我們需要把家裡其他的時間都調成跟手機一樣, 這樣假如你和小朋友約好了4點一起到小公園玩, 大家才會同時到。

STEP3時間到底有多長?

你有沒有過催著孩子“趕緊, 只有5分鐘了, 快點兒!”但他依然慢悠悠地該幹嘛幹嘛的情況呢?幾乎都有過吧, 那是因為人家根本不知道5分鐘到底是多久啊~~~

孩子雖然學會了看時間, 但怎麼讓他對具體的時間量有感覺呢?這就得跟他平時最常做、最熟悉的事情對應起來。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玩一個叫做“測一測”的遊戲,

Advertisiment
比如測測孩子穿衣服需要幾分鐘、刷牙洗臉需要幾分鐘、收拾書包需要幾分鐘、穿鞋子需要幾分鐘等等。 還可以做一個漂亮的對應列表, 把抽象的幾分鐘和實實在在的生活事件對應起來, 讓孩子對時間量的長短有直觀的感受。 漸漸地, 以後再說還有幾分鐘要出門, 孩子就心裡有數了。

對以分鐘為單位的短時間有瞭解後, 我們還可以把時間跨度拉長一點, 比如看一集動畫片要多久、從家裡到幼稚園大概要多久、每天晚上睡了幾個小時, 讓孩子對長時間的事情也有大體的把握。

等孩子對時間量有一定感覺之後, 這時的提醒才起作用。 這裡我給大家介紹老美媽媽很喜歡用的一招“梯度提醒法”, 比如在朋友家做客準備要走時,提前半小時提醒孩子,然後15分鐘再提醒一次,接著是10分鐘,5分鐘,既給孩子緊迫感,也讓他心裡有數,如果遊戲沒有結束或者還有想玩的玩具,就得趕緊了,這樣到真正要走時也不至於滾地耍賴。

STEP4我的時間我做主!

孩子在認識時間、對時間量也有感覺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啦。當然,也得從簡單的開始,第一步,記錄“我的一天”,讓孩子知道自己一天的時間都去哪了。以下是一個做得特別詳盡的例子,一開始也不用做得那麼精美,只需要記錄清楚自己的一天都做了些什麼就好。

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記錄幾天,每天畫一張,對比一下這幾天有什麼不同,哪些事情是一樣的,哪些事情是不一樣的。告訴孩子有些事情一般都是在固定時間完成的,比如睡覺、吃飯、上學;而有些事情的時間卻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安排,比如閱讀、玩耍、看動畫片、和爸爸下棋等等。

孩子畫完“我的一天”之後也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有沒有特別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呢?是沒有時間嗎?這樣孩子漸漸會感覺到,原來時間是可以自己來掌握的。

孩子瞭解了“我的一天”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規劃“我的一天”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間規劃。這時,前面朋友提到的那些日程時間管理表什麼的才能真正起作用。

比如在朋友家做客準備要走時,提前半小時提醒孩子,然後15分鐘再提醒一次,接著是10分鐘,5分鐘,既給孩子緊迫感,也讓他心裡有數,如果遊戲沒有結束或者還有想玩的玩具,就得趕緊了,這樣到真正要走時也不至於滾地耍賴。

STEP4我的時間我做主!

孩子在認識時間、對時間量也有感覺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啦。當然,也得從簡單的開始,第一步,記錄“我的一天”,讓孩子知道自己一天的時間都去哪了。以下是一個做得特別詳盡的例子,一開始也不用做得那麼精美,只需要記錄清楚自己的一天都做了些什麼就好。

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記錄幾天,每天畫一張,對比一下這幾天有什麼不同,哪些事情是一樣的,哪些事情是不一樣的。告訴孩子有些事情一般都是在固定時間完成的,比如睡覺、吃飯、上學;而有些事情的時間卻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安排,比如閱讀、玩耍、看動畫片、和爸爸下棋等等。

孩子畫完“我的一天”之後也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有沒有特別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呢?是沒有時間嗎?這樣孩子漸漸會感覺到,原來時間是可以自己來掌握的。

孩子瞭解了“我的一天”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規劃“我的一天”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間規劃。這時,前面朋友提到的那些日程時間管理表什麼的才能真正起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