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心理膽怯怎麼辦

很多七、八歲的孩子, 性格膽怯, 內向。 在公眾場合顯得畏縮, 膽小, 拘謹, 怕生, 不愛說話。 這是比較普遍的問題。 偏偏我兒子也是這樣。 不能說沒有遺傳因素的先天影響, 為此, 我在改變孩子性格膽怯方面, 我確實動了不少腦筋。 以下就是我在孩子身上使用過的教育方法, 並配以點評式的總結, 希望能給更多的家長以實際幫助。

◆不敢問路。

方法:設想最壞結果。

一次, 我和孩子來到陌生的城市。 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 我有意叫他去問路。 孩子說他不敢。 我問為什麼不敢, 他就是不說。 我不勉強。 我只幫他分析:“我們來設想一下,

Advertisiment
如果你問了, 會出現哪些結果好嗎?”孩子欣然答應。 “第一個設想:你問了, 對方告訴了你該朝哪個方向走。 你成功了, 是嗎?”“是的。 ”“第二個設想:你問了, 對方搖頭說不知道。 你沒有損失什麼, 是嗎?”“是的。 ”“第三個設想:你問了, 對方態度很不好, 並且要臭駡你一頓, 還想打你。 有可能嗎?”“不可能吧, 哈哈, 我又沒得罪他。 ”孩子回答。 我進一步開導:“是啊, 我們很有禮貌地請教別人問題, 別人也會禮貌地回答我們, 不管他知道不知道。 那麼, 也只有前面兩種可能性, 是吧?”“是的。 ”“那你還怕什麼?”孩子不好意思笑了。

點評:這是退一步法。 孩子怯于問路, 除了害羞、膽小以外, 也很怕遭到對方的拒絕, 這樣他會感到很尷尬。 而幫孩子設想各種結果,

Advertisiment
尤其是最壞的結果, 理清孩子的思維, 讓孩子知道最壞的結果是怎麼樣的——不過如此。 這樣就消除了孩子的顧慮和擔憂。

◆ 不敢借東西

方法:模擬場景法

孩子不敢向人借東西。 比如家中的水籠頭壞了, 我叫他到隔壁借老虎鉗, 他不肯;書忘記帶回來, 叫他去借同學的, 他不敢。 於是我和他來了一次模擬場景遊戲。 我先當借物人, 他當被借人。 “你好, 阿姨, 你能不能借我一個工具用一下?”“可以。 ”“謝謝。 ”之後, 我們轉換角色, 再來一次表演。 後來, 我當被借人時, 故意刁難他:“不給借。 ”孩子懇求道:“借給我吧。 ”“憑什麼借給你?”“因為我很需要……”經過了多次的場景模擬後, 孩子的措辭也豐富了, 膽子也變大了, 懂得該怎麼說服別人了。 後來, 孩子“上演”了真實的戲了——敢借東西了。

Advertisiment

點評:這是提前演習法。 孩子不敢開口向人借東西, 也因為不習慣, 或缺少這方面的鍛煉。 小孩子都喜歡做遊戲, 利用角色遊戲來演習一番, 一來可以從虛擬的場景向真實的場景過渡, 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 二來給孩子提供鍛煉口才的機會,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總愛躲避人

方法:公共場所大聲朗讀

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就羞怯, 臉紅。 放學路上, 專挑偏僻的小路走;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同學, 把臉扭一邊去, 匆匆擦肩而過。 於是我決定和孩子在有人的地方帶上書朗讀。 和他商定每天每人朗讀10分鐘。 第一天, 我選擇的是中午, 因為中午遊人少。 我們各自拿上書來到附近的草地上坐著。 開始我帶頭大聲朗讀。 10分鐘後,

Advertisiment
輪到孩子讀了, 他不敢。 因為周圍有三三兩兩的遊人。 我說你先小聲讀也行。 於是他很小聲地讀了起來, 時不時還用眼角余光掃視周圍, 看別人有沒有注意他。 讀完10分鐘後, 我給予了高度的表揚。 第二天, 我們照舊按計劃進行, 孩子還是很小聲, 我鼓勵他, 要求比昨天大聲一點點。 孩子答應了。 計畫順利完成。 第三天, 第四天……我延長了朗讀的時間, 也要求朗讀聲音漸漸加大。 孩子習慣了天天來朗讀, 漸漸的也不再那麼害怕了。 不管身邊人來人往, 如入無人之境, 照舊朗讀。

點評:這在心理學上叫抗過敏法。 越是害怕陌生事物, 越要想法多接近它。 一點點接觸, 漸漸靠近, 讓當初的敏感度變低, 漸漸地去適應, 去習慣。 訓練時一定要先把標準放低,

Advertisiment
在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下, 再一步步加大難度, 並持之以恆, 終見效果。

◆不敢上臺演講。

方法:想像自己最優秀。

一年級開學的時候, 孩子的班上要選班幹部, 入選者要上講臺演講。 孩子憂愁地說:“媽媽, 我害怕。 ”“為什麼怕?”“因為台下全班同學的眼睛盯著我, 一想到這裡我就緊張。 ”“哦, 這樣吧, 你想像台下的人全是一群土豆, 他們沒有耳朵聽不到你說, 也沒有眼睛看不到在講。 只會傻傻的蹲在那兒。 ”“哈哈, 媽媽怎麼把人想成土豆, 真可笑!”孩子大笑。 我又說:“你可以想像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 別人都沒你行。 ”“嗯, 試試。 ”孩子那天演講回來, 我問他感受如何?孩子說:“開始有點緊張, 後來講著講著就不緊張了。 ”“是用了我教你的方法嗎?”“開始是這樣想了, 我當我是張老師,在給學生做報告!”呵呵,原來孩子很敬佩張老師,張老師在他眼裡是很優秀的。把自己想像成他了。

點評:這是抬高自己法。孩子缺少自信,可先嘗試用假想的方式從心理上把孩子武裝起來。或想像自己是最棒、最優秀的人,別人都不如自己,或想像別人不在乎自己,或想像自己是最佩服的人。

◆不敢舉手發言

方法:向孩子示弱。

孩子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被叫到了也是扭扭捏捏站起來小聲地回答。一次,我有意和他聊起我的學生時代的事:“我班上呀,有一位同學非常非常膽小。”“怎麼膽小了?”孩子豎起了耳朵。“他好象很怕,筆沒帶也不敢向其他同學借一支來用;書沒帶也不敢向同桌借來看;也不敢到店裡去買東西……”我例舉了一大串關於膽小怯懦的例子(這些是他不會出現的現象)。“哎,這麼膽小!我就敢!”孩子似乎驕傲著。我又談到了自己:“媽媽上初一的時候呀,比你還膽小,你信不信?”“真的?”“是呀,我怕毛毛蟲,怕黑,怕舉手發言,怕……。”“你上初中了還怕?你怎麼給我還膽小?”孩子呵呵地笑了起來。“是呀,你比媽媽一倍,你都不會怕的是吧?”“不,我比你強……強10倍……。.”孩子做了一個鬼臉。

點評:這是激發自信法。自卑感強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周圍的強大因素包圍了他,這些因素從心理上戰勝了他。他所見所思的是比他強的人或事。如果給他提供一個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參照物,比出他的優勢,那麼就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和上進心。

我當我是張老師,在給學生做報告!”呵呵,原來孩子很敬佩張老師,張老師在他眼裡是很優秀的。把自己想像成他了。

點評:這是抬高自己法。孩子缺少自信,可先嘗試用假想的方式從心理上把孩子武裝起來。或想像自己是最棒、最優秀的人,別人都不如自己,或想像別人不在乎自己,或想像自己是最佩服的人。

◆不敢舉手發言

方法:向孩子示弱。

孩子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被叫到了也是扭扭捏捏站起來小聲地回答。一次,我有意和他聊起我的學生時代的事:“我班上呀,有一位同學非常非常膽小。”“怎麼膽小了?”孩子豎起了耳朵。“他好象很怕,筆沒帶也不敢向其他同學借一支來用;書沒帶也不敢向同桌借來看;也不敢到店裡去買東西……”我例舉了一大串關於膽小怯懦的例子(這些是他不會出現的現象)。“哎,這麼膽小!我就敢!”孩子似乎驕傲著。我又談到了自己:“媽媽上初一的時候呀,比你還膽小,你信不信?”“真的?”“是呀,我怕毛毛蟲,怕黑,怕舉手發言,怕……。”“你上初中了還怕?你怎麼給我還膽小?”孩子呵呵地笑了起來。“是呀,你比媽媽一倍,你都不會怕的是吧?”“不,我比你強……強10倍……。.”孩子做了一個鬼臉。

點評:這是激發自信法。自卑感強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周圍的強大因素包圍了他,這些因素從心理上戰勝了他。他所見所思的是比他強的人或事。如果給他提供一個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參照物,比出他的優勢,那麼就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和上進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