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孩子就是這樣因我們而變

朋友的寶寶20個月大時, 有一次不小“啪”的一聲跌倒在地上, 媽媽正在寫東西, 從書桌那邊問:寶寶沒事吧, 我們知道寶寶很堅強的!寶寶聽了, 沒說話, 眨巴眨巴眼睛慢慢往起爬。 正爬著, 外公從廚房快步走過來, 邊走邊自言自語:咋回事兒?不是跌倒了嗎, 怎麼沒聽到哭呢?寶寶聞此言, “哇”一聲哭出來。 媽媽笑了, 說:寶寶呀, 寶寶, 你咋就這麼“精”呢?寶寶聽了又停了一下, 然後就接著哭起來。
很幸運, 當時我就在現場, 目睹了這個耐人尋味的過程。 憑著職業的興趣, 我想朋友那不足兩歲的小小男子漢剛剛經歷了一個複雜的心路歷程:
回顧上面的那個場景,
Advertisiment
我們會發現:
當媽媽說“我們知道寶寶是很堅強的”時, 那麼媽媽宣導的是一種對痛苦的忍耐的堅強取向。 而小孩子天然的會根據環境的要求行事, 於是寶寶什麼也不說, 稍為調整一下, 開始自己爬起來。
當外公說“不是跌倒了嗎, 怎麼沒聽到哭時”, 實際上有一個潛在的邏輯是, 跌倒了應該哭, 或者說跌倒了有哭(報警並獲得安慰和幫助)的權利。 孩子聽後, 馬上“使用”自己的“合法”權利, 大哭。
而當媽媽說“寶寶, 你咋就這麼精”時, 寶寶就衝突了。 媽媽提倡不哭, 外公認為跌倒了就應該哭, 自己先聽了媽媽的, 又根據外公的主張修改了行為, 那麼現在媽媽又說話了, 自己會不會因此被怪罪呢?媽媽所說的“精”是什麼意思呢?不過還好,
Advertisiment
媽媽是笑著說的, 那至少說明媽媽還沒有生氣。 反正自己已經哭了, 再說自己還確實有點疼, 那就繼續哭下去吧。
當我想到這些時, 心裡形成一句話:孩子就是這樣因我們而變!我們知道人根據遺傳和環境來建構自我的, 而家庭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環境。 孩子對環境靜中的各種刺激無不進行不同性質、不同種類的吸收和回饋, 對父母更是如此。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為人風格, 甚至我們的習好和弱點, 孩子無一不對此進行應對。 當然,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判斷能力比較弱, 所以他們更多的採取的是聽從和模仿。
在我剛剛參加的成長夏令營中,
Advertisiment
有一個七歲的男孩可以在馬背上放膽馳騁, 卻見到一隻小的可以捧在手裡的小狗心顫腿軟, 原因是媽媽從小就怕狗;而另一個媽媽特別愛乾淨的孩子, 當他面臨一段泥路時, 他寧願脫離隊伍、退回營地, 也不願意弄髒自己的鞋子;我也看到一個腳上早就起了水泡的孩子, 笑呵呵的走完了“魔鬼日”的20公里, 這種“皮實”和“樂觀”從他爸爸身上也一眼就能看出來。
孩子就是這樣隨時可能因我們的言行和態度而變, 既可以變得很好, 也可以背上不該有負擔, 關鍵在於為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和我們之間的這種互動, 有足夠的覺察和必要的改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