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容易跟小朋友打架,家長怎麼辦?

孩子容易跟小朋友打架, 家長該怎麼辦?小朋友的自控能力都比較差, 如果孩子動不動就打小朋友, 老給家長惹事兒, 家長要怎麼辦?

孩子打別的小朋友, 讓父母難堪, 還得經常賠禮道歉, 甚至在幼稚園被老師“教育”。 首先要肯定的一點是, 孩子打人和我們認知裡成人的打人是不同的, 沒有任何資料顯示, 小時候愛打人的孩子將來就有暴力、兇殘傾向。

首先, 父母需要做的是處理自己的情緒, 從覺察情緒, 接納情緒, 學習情緒, 放下情緒。 只有當父母放下情緒, 平和的和孩子溝通, 才有機會發現孩子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

Advertisiment
進而引導孩子改變打人的習慣。

其次, 通過和孩子的溝通, 找出孩子打小朋友的原因:1來自環境中的模仿、學習。 我們的生活環境充滿暴力, 小朋友打架, 父母打孩子, 電視中的打鬥場面等等, 這都是孩子模仿打架的對象。 2攻擊小朋友達到某種目的。 他需要通過攻擊搶玩具, 讓其他小朋友服從他, 聽他支配。 3受到挫折時負面情緒的發洩。 4打其他小朋友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種手段。

最後, 我們在從根源出發尋找更適合的方法引導孩子不打人。 1模仿。 父母需要以身作則, 儘量少打孩子, 同時避免孩子看暴力的動畫片。 2情緒釋放。 這就需要父母從接納孩子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正確的釋放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3行為習慣的原因。 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展示父母和鄰居、友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的與小朋友相處, 獲得小朋友的認可、喜愛、尊重。

這裡有兩個處理的小技巧供參考:

1、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 就是暫時不予理睬, 用此“懲罰”他的攻擊行為。 讓他思過、反省, 直到他平靜下來。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傾訴、打罵的攻擊原型。 等他冷靜下來, 再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教給孩子相應正確的處理方法。

2、遊戲引導。 6歲以前孩子主要以感性思維 為主, 所以對6歲以前講道理幾乎沒用, 道理需要邏輯推理, 有因果關係, 孩子往往聽不懂。 角色扮演、做遊戲、講故事等都非常適合這階段孩子。 把各種衝突的情景編成故事,

Advertisiment
再用做遊戲、扮演角色的方式呈現出來, 不斷引發孩子的感受, 並找到化解的方法。 當孩子在3歲以上還“打人”的時候, 爸爸媽媽也可以“打”他, 可以在遊戲中消除。 比如, 孩子用粗野的話和行為攻擊你, 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對打的遊戲, 以解放他被壓抑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