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太矮爭強好勝了如何引導?

我女兒從小就乖巧懂事, 學習也很好, 可是最近她的性格發生了很大變化, 太爭強好勝了, 什麼都要和其他人比較, 跳舞不如別人就很生氣, 考試成績不如同學也傷心, 還時不時地掉眼淚……我和她爸爸勸她不要太上進, 努力了就好, 可是效果不明顯, 現在真不知該拿她怎麼辦了。

現實生活中, 每一個處在學習成長階段的孩子普遍都具有爭先恐後的上進之心, 總喜歡在心裡有意無意地拿自己與同學作比較。 在這個過程中, 一些孩子往往過於看重和在乎結果, 只要看到自己領先超越同學, 心情就會十分高興、非常開心,

Advertisiment
而一旦看到自己落後, 心情就會十分低落、悶悶不樂。

對於這種過山車式的心理情緒, 如果我們做父母的既不去分析其背後的原因, 也認識不到其潛在的危害和負面的影響, 反而認為這是是孩子有上進心的表現, 是不可行的。 在這種情形下, 家長不是想著怎麼去教育開導孩子以平常心來認識和對待比較的結果, 而是默許存在、任其發展, 其結果, 往往會使孩子的心理始終處在來回起伏的搖擺波動狀態, 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殊不知, 孩子之所以過度在乎和看重結果, 其背後離不開我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一動因的助推。 正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寄予的殷切期望,

Advertisiment
無形之中給予了他們心理壓力, 他們唯恐自己落後而辜負我們的期望, 讓我們傷心失望。 在這種情形下, 他們必然會十分在意和計較自己的排名。 從這個意義上講, 孩子過度在意和看重比較結果的心理, 我們每個父母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絕不可等閒視之而掉以輕心, 理應檢討反省, 對症下藥。

誠然, 孩子想要領先超越他人, 不想輸給他人, 本身是其內在積極上進心的表現, 無可非議、值得肯定。 但積極上進絕不僅僅只是表現在時時、事事、處處都領先的結果上, 更多時候更多情況下是體現在無論領先還是落後, 都能一以貫之、勇往直前、不斷突破。 一句話, 評價和衡量孩子是否有積極上進心, 不是看孩子是否處在領先和超越的位置和水準,

Advertisiment
而主要看孩子是否能夠始終如一地做到既不因領先而驕傲自滿, 止步不前, 也不因落後而灰心氣餒、自暴自棄。 從這個意義上講, 當孩子的心理情緒總是受比較的結果而影響波動時, 恰恰說明孩子缺乏真正成熟穩定的積極上進心, 充其量只能稱其為輸不起的爭強好勝心。

俗語講,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 人世間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任何事物之間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 人與人之間同樣不例外。 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孩子之間的發展不可能均衡一致,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成績總是會有高低之分, 排名總是會有先後之別。 對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都是有高有低、有先有後,

Advertisiment
很少有人能夠獨佔鰲頭, 成為永遠不敗的常勝將軍, 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領先和超越他人。 可以這樣說, 任何只想看到自己領先超越於人, 不願接受自己落後遜色于人的心理, 都是一種不正常、不健康的畸形心理, 不僅有悖常理、不切實際, 而且只會作繭自縛、害了自己。

因此, 對我們父母來說, 當看到孩子十分熱衷與他人作比較, 並過度在乎這種比較的結果時, 應及時加以糾偏, 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育引導孩子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和認識比較的結果, 告訴他們無論排名先後、成績高低, 都十分正常, 父母也都能理解和接受, 不會不滿和怪罪。 唯此, 才能緩解他們因擔憂自己落後而讓父母失望的心理壓力,

Advertisiment
也唯有如此, 才能讓他們心平氣和地看待和接受或先或後、或優或劣的任何結果。 二是教育引導孩子選准比較的參照系, 不拿自己盲目與他人作比較, 而選擇自己跟自己比, 畢竟每個人的特點和潛力不盡相同, 告訴他們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好, 這次比上次強, 就是領先和超越, 就是成長和進步, 唯此長期堅持, 一以貫之, 才能讓孩子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成就最好的自己。 也唯有如此, 才能讓孩子永葆成熟穩定、自信樂觀的積極上進之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