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太“娘” 家長怎麼辦?

專家表示, 父母嬌生慣養與百般呵護, 以及社會大環境要求男性更守規服從, 對男孩不像男孩也發揮了直接作用。

"傳統的測試模式注重語言書寫和表達能力, 更適合女孩子的智力特徵, 因此, 男孩子在學生生涯一直是在一個相對弱勢的環境裡長大的, 這也會對他們性格的塑造帶來影響。 "專家說, 現在的教育制度和環境培養的是聽話的孩子, 強調紀律性和統一性, 男性身上的張揚個性被磨滅。 而從幼稚園開始到中學都是女老師多, 女子氣過重便成為現代男孩的標誌性弱點。

同時, 在家庭教育上,

Advertisiment
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家長保護得太多, 孩子做事情會畏首畏尾, 獨立性就差。

"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 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儘量保護他的安全。 即使孩子做不到, 也應該給他足夠的時間, 讓他自己調整心態, 生拉硬拽和責駡會讓男孩產生真正的挫折感。 "王秀江說。

與溺愛相反的是, 有些父親的專制教育也對孩子的成長起了反作用。 對此, 有專家解釋, 在嚴厲的要求下, 孩子達不到目標, 就慢慢開始選擇放棄, 這對男孩子自信心的打擊非常大。

"本來希望兒子能成長為一個獨立、勇敢、有責任感的男子漢, 因此給他取名威威, 但是他並沒有像名字那樣威猛, 為此沒少挨他爸爸打。

Advertisiment
"一位母親說, 威威的爸爸對兒子的情況也很著急, 平時會要求兒子做事情要果斷, 若兒子拖拖拉拉就會受到爸爸的言語或行動上的攻擊。 她覺得丈夫的管理方式過於嚴厲和專制, 害怕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家教指導

方法1

進行性別教育

心理研究指出, 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 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 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

建議性別教育的內容, 讓男孩子瞭解到健康男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認識男孩與女孩的人際關係、愛好有何區別等。 性別教育不是要專門提的, 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贊許孩子和他性別相匹配的行為。

方法2

父親承擔更多教育責任

Advertisiment

孩子是從母親身體裡面分離出來的, 他兩歲以前主要和母親建立信賴、安全的關係。 3-5歲, 是父親進駐的最佳時期。 父親要引導孩子朝向外部的興趣、遊戲, 接受挑戰、創新, 包括和母親分離。

在和母親分離過程中孩子會把興趣轉向外部, 爸爸要跟孩子做遊戲才會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 建議父親可以陪兒子做一些刺激性、運動量大的遊戲, 和兒子一起看英雄主義的影視文學作品, 男孩子有問題多與父親探討, 讓父親身上陽剛的特質折射給男孩子。

方法3

多參加集體活動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在運動和對抗中鍛煉他們的競爭意識、抗壓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平時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是抽象的,

Advertisiment
沒有和具象結合, 在大腦中的附著力不強。 通過活動這種典型的體驗式學習方式, 可以讓場景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很容易讓孩子把知識記牢。 另外, 在團隊活動中相互激勵的情緒也容易刺激大腦形成印象, 有利於記憶。

方法4

承擔家務勞動

現在的家庭和學校給孩子灌輸的理念是, 只要學習好就可以, 這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不強。 家長要給孩子勞動的機會, 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家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並且勞動習慣與自理、自立能力是連在一起的。 在家務勞動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在家務勞動中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 並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和對事情分析、判斷、安排的統籌能力的鍛煉,

Advertisiment
使孩子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