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喜歡說不怎麼辦

 有養育寶寶經驗的父母都知道, 2歲左右的寶寶特別愛和大人“對著幹”,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在寶寶小小的身體裡面, 已經開始醞釀自主意識了。 很多時候孩子和父母會意見不一, 寶寶會喜歡說不, 那麼孩子不聽話父母該怎麼辦? 

很多人長大以後, 不懂得該如何拒絕別人, 而這種能力是每個人在社交環境中都要面對的。 究其根源, 可能小時侯父母是否允許孩子說“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或者自己是否有足夠說“不”的經驗。  

讓我們看看, 不允許寶寶說“不”的弊端在哪裡——

1、 寶寶會用其他方式來說“不”

Advertisiment

您或許會覺得很奇怪, 寶寶竟然還可以動用其它的辦法來表達這層意思, 比如寶寶換了環境, 剛上托兒所, 很容易感冒發燒, 甚至有的媽媽還發現, 自己前腳出差, 後腳寶寶就進醫院掛鹽水, 那是他在用軀體說“不”;另外有些聰明的孩子, 在無法說“不”的時候, 就會撒些小謊來哄騙大人, 比如他們超時看電視之後, 會說是外公外婆同意的。 長此以往, 難免養成不良的習慣。

2、 寶寶感覺缺乏自信

由於自己失去了否決權, 寶寶會發現自己只有順應大人的意思才能得到喜歡。 而事實上, 被父母牢牢控制的孩子, 往往自信較低, 他會認為自己只有討好父母才能存在。 漸漸地, 他們會不相信自己可以把握感受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變成沒主意的孩子。 通常, 有主意的小囡並不討父母歡心, 但“太聽話”的小囡長大後, 卻不免讓其父母擔心。  

3、 會對正常的拒絕過於敏感

能夠拒絕別人要求的孩子, 通常不會對被拒絕反應過大, 他會逐漸認為這是正常的回應之一。 而如果父母過於嚴厲, 不允許孩子有一點違拗自己的想法, 那麼孩子在與同齡人相處時, 無意中會模仿父母, 對其他小朋友強求, 甚至發生肢體衝突。 所以, 聰明的家長要在和寶寶在互動練習中, 對寶寶說“不”並接受寶寶在一定尺度內說“不”, 以幫助他日後在社會交往中更加自如。

當然, 允許寶寶說“不”, 並不等於“慣著他”, 而是有原則、有分寸、有方法——

方法1、幫助寶寶表達他的“不”

年幼的孩子並不一定都能用語言來和大人們溝通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他可能會這樣做:耍賴、哭鬧、沉默、扭動……如果您讀出了寶寶這些資訊, 就可以蹲下身子, 摟住孩子的肩膀, 讓孩子看著您的眼睛, 然後說“寶貝, 你剛才是不是有點不開心?如果你願意說出來, 感覺會舒服一點”。 如果孩子表達能力強, 他會直接告訴你, 比如“我不想現在吃”;如果孩子表達力弱, 您就需要給出幾個選擇, 比如“是吃不下還是不好吃?是等5分鐘吃, 還是少吃一些?”如何說話孩子才會聽, 通常設法讓孩子把情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 有助於緩解他們的情緒。 那個媽媽出差就病倒的孩子, 如果在適當的時機, 多讓他表達一些內心的依戀和不滿, 並給他溫暖的擁抱和溫柔的解釋,
Advertisiment
無論他是否完全理解, 他都不必每每運用“軀體語言”來獲取媽媽的關心和愛憐了。

方法2、尊重寶寶的感受

尊重決不等同於無原則的遷就或“照單全收”, 畢竟寶寶的要求中有許多不合理、不現實之處。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 無論他的要求合不合情理, 他的感受是真實的。 幼小的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謊來逃避問題, 因此對這份真實感受的表達, 我們需要去呵護、去尊重。 比如, 常見有的媽媽沖不吃飯的寶寶發脾氣“吃都沒吃, 就吃不下, 瞎說八道”, 這位媽媽正在以她個人的經驗來替代寶寶——這個獨立個體的感受。 其實, 我們有時候一天呆在家裡缺乏運動, 或是腸胃不適時也缺乏食欲, 當然, 也不能排斥寶寶在“瞎說”。 我通常的做法是傾向於相信他的感受和表達,

Advertisiment
OK, 這頓飯你可以不吃, 但既然飯都吃不下了, 更何況那些水果和小零食呢?所以, 晚飯之前, 我不會提供任何食物了。 如果孩子在這個期間說餓, 可以鼓勵他堅持到晚上開飯, 或者做遊戲來分散注意力。 這種態度是想讓寶寶瞭解, 我尊重他的感受, 他有權選擇, 但也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被尊重的寶寶, 會更有自信, 因為他學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方法3、用淡化來消退不良的行為

談到這裡, 或許已經有不少媽媽開始擔心, 如果寶寶利用我們的尊重耍賴怎麼辦?有辦法——淡化, 這是消退孩子不良行為的妙方。 如果寶寶的要求明顯不合理, 您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 加以勸導。 倘若無效, 則收回您對此舉的關注(危險事件除外), 讓孩子失去繼續的動力。比如,我的女兒有一次看完電視,就把臉貼在螢幕上,因為害怕傷孩子的眼睛,我表情激動地請她離開電視遠點,她堅決地對我說“不”,最後哭鬧著被拽開。後來,我發現只要電視節目一結束,她就飛快地從沙發上一躍而下,貼到電視機前偷看我的反應。儘管我向她表達了我的擔心,可她依然如故。一次她故伎重演,我坐在沙發上紋絲不動,怡然自得的喝著茶,沒有做任何反應。女兒回頭“挑釁”了幾次沒有得逞,便無趣地把電視關了,我忙誇獎她“自己關電視,真能幹”,此後,她見電視節目一結束,就忙著去關電視,再也沒有出現令我擔心的舉動。

在一定範圍和尺度內,允許寶寶說“不”,不僅有利於他自我意識的成長,自信心的增長,對孩子的情商也大有裨益哦!

讓孩子失去繼續的動力。比如,我的女兒有一次看完電視,就把臉貼在螢幕上,因為害怕傷孩子的眼睛,我表情激動地請她離開電視遠點,她堅決地對我說“不”,最後哭鬧著被拽開。後來,我發現只要電視節目一結束,她就飛快地從沙發上一躍而下,貼到電視機前偷看我的反應。儘管我向她表達了我的擔心,可她依然如故。一次她故伎重演,我坐在沙發上紋絲不動,怡然自得的喝著茶,沒有做任何反應。女兒回頭“挑釁”了幾次沒有得逞,便無趣地把電視關了,我忙誇獎她“自己關電視,真能幹”,此後,她見電視節目一結束,就忙著去關電視,再也沒有出現令我擔心的舉動。

在一定範圍和尺度內,允許寶寶說“不”,不僅有利於他自我意識的成長,自信心的增長,對孩子的情商也大有裨益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