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喜歡問問題,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提了一個問題:“孩子總問為什麼咋回事?”

“我兒子喜歡連環問, 直到把你問崩潰位置。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他問為什麼要吃飯?我說不吃飯人會餓死。 他又問為什麼會餓死?我說人各種活動需要能量, 吃飯能提供能量才能維持生病活動。 他又問為什麼需要能量。 ”

有人答:“問為什麼不好嗎?”

有人答:“十萬個為什麼階段”

有人答:“都是好奇寶寶吧, 我家的也這樣”

我告訴這位媽媽:“你問孩子一句, 你為什麼想知道這個問題呀, 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

孩子提出來的“十萬個為什麼”, 不是孩子給家長組織的一次考試,

Advertisiment
有問必有答。 我們可以先瞭解孩子問的是什麼?他想瞭解什麼, 知道什麼, 是什麼原因驅使他問的這個問題, 然後家長再來組織答案。

讓孩子多問“為什麼”

“思想”的很大一個組成部分, 是給自己困惑的一切問題找到各種解釋, 讓自己不再困惑。 做家長的都有這種經歷, 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 會不停地問大人“為什麼”, 充滿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著勁兒。 當然, 有些家庭中親子關係不好, 孩子不敢或不願意問家長, 但並不代表孩子心裡不好奇。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有的家長很著急, 恨不得把自己幾十年來的經驗和見識都教給孩子, 於是不停地、反復地給孩子講道理;也有的家長很放鬆, 認為孩子大了, 到時候該明白事兒了自然就明白了,

Advertisiment
不用講。

對於第一種家長來說, 無論你多麼苦口婆心, 孩子總會有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答案。 家長過度地灌輸反而有可能限制了孩子的思路。 對於後一種家長, 孩子早期是需要家長給予解釋和引導的, 他不會憑空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孩子小的時候, 好奇、想像、尋找答案的動力會超越挫折、恐懼等不好的體驗, 只要家長不限制、不嚇唬、不責備孩子, 給予孩子及時的支援和引導, 孩子的探索空間將不可限量。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固執, 越來越自以為是, 思想保守、僵化, 還認為萬物皆備於我心, 我已經“不惑”了。

一個人是早早地故步自封還是到老都能保持開放、靈活的狀態,

Advertisiment
取決於他一生的人格發展, 更與他早期建立的思維習慣極其相關。

隨著答案的增多、清晰和確定, 我們形成了自己關於人生、關於世界的信條、信念、信仰, 形成“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這是思想中最重要的內容, 因為我們之後的生活將反過來受這些“觀”與“信”的指導。 這部分思想長得如何, 決定我們一生的走向與品質。

所以, 家長固然要時刻回答孩子的“為什麼”, 也要隨時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並讓孩子的“為什麼”逐漸深化和拓展, 既不讓他們過於迷惑, 也不要讓孩子早早地自以為是、故步自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