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又發脾氣了,隨Ta嗎?

關於帶孩子,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方式, 就像面對孩子發脾氣, 有些家長會斥責而有些家長卻只會佛系地說一句“隨他去吧!”

曾經不止一次聽到家長們分享自己對孩子“又愛又恨”的心情:可愛的時候讓人母愛氾濫, 可惡的時候只能在心底默念100遍“親生的”才能壓制住體內的怒火。 網上曾發起過一個針對父母的投票:孩子的哪一面讓你覺得最不可愛?胡亂發脾氣、睡覺時瞎鬧和瞎搗蛋奪得了前三名, 甚至有網友表示, 切換到發脾氣模式的孩子最可怕。

孩子發起脾氣來有多可怕?想必家長們都有見識過,

Advertisiment
情緒失控、不聽勸、執拗, 讓家長頭疼, 逼得部分家長唯有用更大的怒火才能壓制住孩子的脾氣, 可是這種“硬碰硬”的方式只是暫時在控制了局面,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對待發脾氣的孩子?前幾日在朋友間做客, 被他獨特的處理方式觸動到。

那日, 朋友邀請了三五好友在家閑聚, 這樣的場合自然也少不了孩子。 主人家的孩子名叫兜兜, 在幾個小朋友裡年紀最大, 自然負責帶著幾個孩子一起玩, 本來大家玩得挺好, 結果其中一個孩子掙著玩兜兜最喜歡的一個玩具, 兜兜生氣了。

意識到孩子間的爭搶, 大人們趕緊出面阻止、規勸, 勸兜兜不要和搶玩具的弟弟計較, 勸搶玩具的弟弟不要拿兜兜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勸其他孩子多安慰一下兜兜, 還有勸發生矛盾的兩個孩子趕緊和好……

一時間, 場面混亂, 可兜兜顯然完全沒有聽進去, 大吼大叫, 讓所有人都覺得很無奈, 唯獨兜兜的媽媽, 鎮靜地在一旁觀察, 然後她和大家說, 大家別勸了, 讓兜兜發一會兒脾氣吧。 隨後她蹲下身, 對其他小朋友們說, 兜兜哥哥現在有點不開心, 小朋友們跟著阿姨去另外一個房間玩, 讓兜兜哥哥在這生會兒氣好嗎?

在兜兜媽媽的帶動下, 朋友們領著各自的孩子離開了, 房間瞬間安靜下來。 兜兜媽媽抱了抱兜兜, 安慰道:“媽媽知道那是兜兜最愛的玩具, 因為想要和它玩才會這麼生氣, 媽媽很理解, 所以你現在一個人在這生氣吧!等生完氣的時候再和他們玩,

Advertisiment
同時媽媽也希望你好好想想, 弟弟或許和你一樣喜歡那個玩具, 只是他和你一樣不懂表達, 你作為哥哥, 有沒有必要因此生氣呢?”

孩子發脾氣時, 很多父母思考的問題都是“如何阻止孩子繼續發脾氣”, 可這位朋友卻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發脾氣?不要阻止他, 給他時間和空間把脾氣發完。 事實證明, 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智慧的。

當天, 兜兜大概在房間裡呆了半個小時——抱著他最喜歡的玩具。 半小時後他就出來了, 在和媽媽的短暫溝通後他又和小朋友們玩在了一起, 甚至還把主動和弟弟分享了那個玩具。

我問兜兜媽媽, 你們都聊了什麼?兜兜媽媽笑道, 沒聊什麼, 我只是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把負面情緒發洩完了,

Advertisiment
如果是就可以去玩了。

於是大家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如何和壞脾氣時的孩子相處的問題, 兜兜媽媽的分享道:“其實人人都有負面情緒, 只是小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而已。 每次兜兜發脾氣時, 我會通過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他認知情緒, 比如今天是因為心愛的玩具被搶了而生氣, 我就會告訴他, 你現在的情緒叫做生氣, 並且給他一個發洩情緒的方式, 生氣的時候就讓他一個人待一會兒消消氣, 悲傷時就建議他抱著媽媽哭一會兒等等。 ”

兜兜媽媽的方法讓大家都很受益:“阻止孩子發脾氣, 是壓抑孩子的天性。 但幫助孩子認知、發洩情緒, 就是一個幫孩子提升表達、理解、處理情緒能力的過程。 ”

科學研究發現, 善於處理情緒的孩子社交生活更成功,

Advertisiment
在學校的表現更優秀。 然而, 教孩子處理情緒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家長付出時間、精力去引導, 也需要家長擁有一份“隨他去吧”的智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