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全托解析

全托過的孩子, 雖然自理能力比較強(但是, 其實一上小學, 所謂的自理能力就大部分打回原形了, 這是家訪中不少家長親口證實的。 )但是無一例外地害怕孤獨, 這是好多全托過的學生, 給我的回答。 有的生性內向甚至脾氣急躁的孩子確實會在幼稚園時代就開始存在心理問題。

三年前, 出於興趣, 我做了一個課題研究, 在觀察和調查中, 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小學, 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大部分是全托過的孩子,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把事情憋在心裡, 不會傾訴、不懂得發洩(其實負面情緒也是需要發洩的,
Advertisiment
哪怕是大喊、捶牆、丟紙團……在幼稚園, 確實沒那麼多的老師、阿姨能夠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細膩的內心。 3歲到7歲是建立安全感和親情的關鍵時候, 再好的老師絕對勝不過一對好父母, 這個時候, 你獲得了孩子的心, 將來的教育將會輕鬆百倍。
自己生了孩子以後, 我發現, 晚上這麼寶貴的親子時間、早教時間, 把孩子丟在幼稚園, 真是無法想像。 《哈佛女孩劉亦婷》裡的媽媽是一名編輯, 工作非常忙碌, 可是她時刻都不放鬆對孩子的早教工作, 當然, 有些行為在我們看來, 是過分了。 我最深印象的是她每天下班都騎自行車接送孩子, 回到家仍然家務纏身, 可是她仍然利用騎自行車、幹家務的時間,
Advertisiment
與孩子進行溝通, 說說今天發生的新聞, 在傾聽的同時, 及時排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同時鍛煉孩子的言語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 試想一下, 如果每天都能跟孩子進行及時的溝通, 在循循善誘下, 孩子的心扉能不向我們敞開嗎?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將來孩子在青春期中遇到了困惑, 自然能有傾訴的物件, 作為父母, 我們也能很好地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 看了太多的個案, 接觸了太多迥異的個體, 我深深感受到:其實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 很多是在學齡前就已種下了根源, 進而在小學時代孩子經歷第二個反叛期——8歲時開始反抗, 因為我們都知道, 其實中年級,
Advertisiment
尤其是三年級, 是最最最難教的。 低年級時孩子不會爆發太多問題, 因為翅膀不夠硬。 中年級膽子大了, 認識社會了, 自然敢拌嘴、敢發脾氣、敢與家長老師對抗了, 各種心理問題也在一瞬間爆發。
當然, 女孩會相對乖巧, 懂得忍, 懂得把事情放在心裡, 這往往又會讓家長以為, 自己的孩子更乖, 很聽話, 殊不知, 聽話的背後, 孩子真的沒有心理問題?
每次新接班家訪時, 我總會跟家長拉家常, 問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以更好瞭解孩子, 每次問到關於全托的問題, 不少家長總會憤憤地說到:沒辦法, 老人家怎麼都不願帶, 自己工作又忙, 經常出差加班, 沒法保證孩子的接送和撫育;甚至還有不少對現階段孩子存在問題進行思索時, 往往會扯回不該讓孩子全托這個話題。
Advertisiment

因而, 我真的建議, 能不全托不要全托, 實在沒辦法要全托, 週三一定一定一定要接回來。 盡可能把孩子晚上在幼稚園的時間縮短至三晚。 再好的老師絕對勝不過一對好父母。 我自己做老師, 也是這樣告誡父母的。
(責任編輯:亞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