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

“小慧說:孩子做錯事的時候, 責備並不是教育, 而是一種當眾剝奪孩子自尊的行為。 那麼,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小學的時候, 我和鄰居家的小女孩一起由各自的媽媽陪著去水上樂園玩。

趁著大人不注意, 我們兩個不會游泳的小女孩, 竟然同時從水池岸邊滑落栽進水裡, 害得最後救生員叔叔把我們救上岸時, 忍不住一直嗆水咳嗽。

看著驚慌失措的我, 媽媽趕到我身邊, 第一句話就是大聲責備:“剛跟你說了別打鬧, 摔進水裡了吧?淹死了咋辦?”

聽媽媽這麼一說, 我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心裡一萬個委屈飄過。

Advertisiment

而我邊哭, 邊聽見身邊鄰家小女孩的媽媽輕輕安慰女兒說:“好誒, 我的小公主都敢下水了呀, 真棒!”接著, 母女倆竟然都笑了起來。

那天, 鄰家姑娘學會了換氣, 而我卻就此不敢再游泳……

我,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從小到結婚, 我一直是個乖乖女, 怯懦, 不敢提反對意見, 生怕被爸媽和老師因為一點小錯誤而批評。 而鄰家女孩, 卻長成了個敢想敢闖的樂天派女神。

於是我常常想, 假如我和她的媽媽換一下, 今天的我, 性格中註定會留下更多快樂的回憶吧。

01

責備是最沒技術含量的教育

誰家的孩子, 走路沒摔過呢? 誰家的孩子, 游泳沒嗆過呢? 誰家的孩子, 吃飯沒掉過渣呢?

可是, 當孩子犯了一個在成人眼裡十分低級可笑的錯誤時,

Advertisiment
為人父母的你, 對犯了錯誤的他說出的第一句話, 是不是真的認真考慮過?畢竟, 那是很可能會影響他性格一輩子的話呀!

很多父母, 可能都會在孩子犯了一個可預知的錯誤之後, 說出各種難聽的話責備孩子:

“讓你別爬了, 非要爬!”

“摔了吧?看你疼的!”

“小心點兒, 你看就不會摔成這樣了吧!”

“真無語了, 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

“總是心不在焉, 這下老實了吧?!”

這些話, 想必不可能是任何一個父母的真心話——誰不會心疼自己的心頭肉呢?

就像當初, 我媽媽同樣是一邊責備, 一邊給我用毛巾擦乾身上的水珠, 然後跑著從管理處拿了一條浴巾蓋在我身上怕我凍著。

但是, 這些“刀子嘴”裡說出來的忠言, 會是我一個幾歲大的小孩子能安安靜靜理解的嗎?

Advertisiment

在我的眼中, 這種責備並不是教育, 而是一種當眾剝奪孩子自尊的行為。

很多人說, “一個小孩子有什麼面子可講?”但對於那個小孩子來說, 當眾被責怪, 被嘲笑, 都是對他幼小自尊心的一次次打擊。

而面對這種打擊, 大多數的孩子會選擇退縮, 而不是主動去面對並克服錯誤和困難。 長此以往, 就會形成消極的性格和看待問題的態度。

02

積極與消極, 只在一句之間

曾讀過一句很好的話, 叫做“人是否會勇敢前行, 不在於他們是否會遭遇困難, 而在於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

而對於小孩子來說, 這個態度往往不是他自己能頓悟的, 而是父母通過言語、行為上的表現來引導的。

孩子平時被責備多了,

Advertisiment
尤其是來自那個他一心仰仗的父母的責備, 那麼他看問題的角度自然會變得消極:

一個消極的初中生, 如果打籃球時總是投不進, 他可能會下意識地跟自己說“我可能不是打籃球的料”;

一個消極的女孩, 如果跟其他孩子交朋友遭到拒絕, 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想“我長得太醜了, 所以他們不願意跟我玩”;

一個消極的學生, 如果在課堂舉手沒被老師點名, 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想“老師不喜歡我”;

一個消極的班幹部, 如果沒被選為三好學生, 他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有人在拉票……

這就是可怕的地方, 因為消極的思維和態度, 會讓孩子鮮活的內心蒙上一層塵埃。 他們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事物都是灰暗和消極的, 以至於經常錯失那些本已馬上到手的機會。

Advertisiment

而相反, 如果你能像曾經鄰居家女孩的媽媽一樣, 在孩子犯了錯誤時, 把責備換一種說法, 變成一種積極的安慰, 就真的能獲得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聲。

我的侄子特別愛學習, 但是因為拿筆姿勢不對, 幾年前有次手指頭被磨出了一個大大的水泡, 甚至有點發炎。

但表嫂並沒有因此責怪兒子拿筆姿勢不對, 而是對他說:“呀, 我兒子真厲害, 學習這麼刻苦, 手都磨出泡了, 以後肯定是個拿筆桿子的大文豪!”從此, 侄子更加愛學習了, 原本語文只能及格的他竟然當上了課代表。

想必, 如果當時表嫂揪著兒子拿筆姿勢不放, 責備他一通, 他暫時應該無緣當上語文課代表了吧。

03

讓孩子積極, 我該怎麼做?

單單一句話, 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積極與消極的性格。那麼,做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聰明地說出“這句話”,讓孩子面對困難與錯誤,給他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呢?

o 先鼓勵正確的方面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人盡皆知的“半杯水”的故事。積極的家長會說“我們還有半杯水呢!”,消極的家長只會說“我們只剩半杯水了”。

孩子天生都很敏感,其實很多時候,在他犯錯的那一刻,他自己也知道錯了。

但如果你上來就給他一個劈頭蓋臉的責備,他就會變得消極。所以,先說點好話,總不會錯。

o 語速語調有講究

除了說話的內容外,我們還要注意講話的語調。

同樣一句話,如果你音調很高,語氣很重,甚至句末都要加上幾個感嘆號,孩子聽見了首先的反應就是抗拒與防禦,或者為自己辯解,又怎麼會打開心扉去理解你講的原因呢?

相反,你應該用比較低的語調,平緩的語氣,先誇讚孩子做的正確的方面,然後再在適當的時候引出孩子的錯誤與風險。

o 父母要積極地以身作則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專家。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每天都唉聲歎氣,或者憤世嫉俗,而且絲毫不在孩子面前掩飾這些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當然也會下意識地變得消極、負面,甚至反倒成了父母的負面情緒“回收站”。

有的孩子之所以很膽小,不敢犯錯,甚至犯了錯撒謊掩蓋,正是因為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了他犯了錯,肯定會給他很嚴厲的懲罰,而他只能“進化”出不良的心理行為來對抗這種潛在的傷害。

因此,父母一定不能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對錯誤0容忍的形象,而是用平和、包容的態度,鼓勵孩子多嘗試,並適當為自己的嘗試承擔相應的正負後果,培養其責任意識。

其實,決定孩子性格的,並不是一句話,而是無數句相同的話。

他就是一張白紙,不管是塗上消極的藍色,還是積極的紅色,不管是一身怨氣,還是面帶微笑。

手握水彩筆的,永遠是那位幕後的畫家。

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積極與消極的性格。那麼,做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聰明地說出“這句話”,讓孩子面對困難與錯誤,給他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呢?

o 先鼓勵正確的方面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人盡皆知的“半杯水”的故事。積極的家長會說“我們還有半杯水呢!”,消極的家長只會說“我們只剩半杯水了”。

孩子天生都很敏感,其實很多時候,在他犯錯的那一刻,他自己也知道錯了。

但如果你上來就給他一個劈頭蓋臉的責備,他就會變得消極。所以,先說點好話,總不會錯。

o 語速語調有講究

除了說話的內容外,我們還要注意講話的語調。

同樣一句話,如果你音調很高,語氣很重,甚至句末都要加上幾個感嘆號,孩子聽見了首先的反應就是抗拒與防禦,或者為自己辯解,又怎麼會打開心扉去理解你講的原因呢?

相反,你應該用比較低的語調,平緩的語氣,先誇讚孩子做的正確的方面,然後再在適當的時候引出孩子的錯誤與風險。

o 父母要積極地以身作則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專家。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每天都唉聲歎氣,或者憤世嫉俗,而且絲毫不在孩子面前掩飾這些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當然也會下意識地變得消極、負面,甚至反倒成了父母的負面情緒“回收站”。

有的孩子之所以很膽小,不敢犯錯,甚至犯了錯撒謊掩蓋,正是因為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了他犯了錯,肯定會給他很嚴厲的懲罰,而他只能“進化”出不良的心理行為來對抗這種潛在的傷害。

因此,父母一定不能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對錯誤0容忍的形象,而是用平和、包容的態度,鼓勵孩子多嘗試,並適當為自己的嘗試承擔相應的正負後果,培養其責任意識。

其實,決定孩子性格的,並不是一句話,而是無數句相同的話。

他就是一張白紙,不管是塗上消極的藍色,還是積極的紅色,不管是一身怨氣,還是面帶微笑。

手握水彩筆的,永遠是那位幕後的畫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