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

一年級時, 成成進入我任教的班級學習。 我發現:上課時, 老師說一聲“看誰坐得最端正”, 成成總想第一個坐好;老師表揚字寫得入體的孩子, 成成會認真而專注地寫好每一個字, 不惜時間擦了又擦;體育老師要求練跳繩, 成成因為不熟, 課間獨自一人一絲不苟地練習著。 只要老師表揚誰, 成成就會不自覺地看一眼, 然後會做得更好。 成成事事都想爭第一, 我也是樂觀其“成”。

成成媽媽是我的同事, 與她交流後, 我得知, 在幼稚園時, 成成就表現得非常聽話, 由於學前教育得當, 他比同齡人顯得更知書達理一些。

Advertisiment
上小學後, 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媽媽給他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 媽媽的理由很簡單:班裡的許多孩子都很出色, 她不希望作為教師孩子的成成拖班級的後腿。

在開學的第一個月裡, 成成表現得很不錯, 每天都按照家長既定的“家規”去完成計畫中的每一項學習任務, 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 每次都位列班級前幾名。 但兩個月後, 我和成成媽都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一個問題, 孩子的自覺性似乎一直都沒有培養起來。 日復一日, 幾乎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在父母的催促和監督之下完成的。 成成幾乎成了班裡的“名磨”。

同伴壓力來自父母的教育

我和成成媽一直在探討孩子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同伴壓力對家長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影響。 所謂同伴壓力, 指來自我們周圍同伴的, 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群體壓力。 只要生活在群體之中, 同伴壓力是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

成成進入一年級後, 班級裡的孩子各有所長, 跳遠高手、繪畫能人、讀書明星、數學達人, 同伴帶來的壓力無處不在,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 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 會給孩子帶來自我需要和自我價值的迷失, 從而讓孩子變得焦慮, 甚至變得逆反。 這不, 為了讓成成做個出色的孩子, 在完成作業之余, 成成媽還給他佈置了課外的習題, 甚至報了圍棋、書法、數學、英語等興趣班。 帶來的結果是, 孩子一寫家庭作業, 只要字寫得不好, 總是擦了又擦, 甚至紙張都擦通了,

Advertisiment
非要寫工整為止;一篇幾句話的日記也是如此, 花一個小時才能完成。 而父母的催促, 卻沒有改變他的磨蹭問題。

我告訴成成媽, 我們成人也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同伴壓力、同行壓力, 此時此刻, 我們一定要真正聆聽自己大腦和內心的聲音, 不讓自己在這樣的壓力中迷失方向。 同樣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會用“嘮叨”“悉心照料”和“不斷督促”, 使孩子失掉自我聆聽的權利, 無意中剝奪孩子自我抉擇、判斷的能力。

我提出了這樣一個“三步走”的做法:一是不妨試試在一個星期內, 父母既不嘮叨, 也不督促, 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 他可以選擇“磨蹭”, 也可以選擇“不寫”, 看看效果如何;二是一旦孩子提前完成了作業, 餘下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再增添額外負擔;三是減少興趣班的數量, 讓孩子選擇感興趣的或自身發展需要的一兩個參加。

帶著擔憂的神情, 成成媽勉強點了點頭。

第二天, 成成作業少了兩項, 而且晚上9:30才上床休息, 我找孩子談了心, 讓他知道怎樣做事才“有序”;第三天, 成成作業都完成了, 卻到晚上10:00才睡覺, 我給成成做了規定, 一到晚上9點就不再寫作業。 第四天開始, 成成媽告訴我, 孩子完成作業開始主動、快速了, 特別是寫完作業後能自由支配時間, 讓孩子沒有磨蹭的理由, 速度也提高了, 這些變化讓一家人欣喜不已。

在教育過程中, 父母一旦“緘默”了, 孩子就會漸漸習慣聽從來自他大腦和內心的聲音——我必須怎樣做?這是父母在無聲中給孩子一個最動聽的聲音——“我選擇,

Advertisiment
我做主”, 有了這筆寶貴的財富, 孩子才會開始面對各種壓力, 即使來自同伴, 他真正的個性也會從內心滋長出來, 變成一個坦然面對壓力的人。

在同伴壓力中學會自我選擇

同伴壓力, 是父母生命中的軟肋, 每一位元做父母的都會感受到這種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如果父母把這種壓力傳給孩子, 那麼, 這種同伴壓力會遠遠超出孩子的承受力, 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同伴、感到孤獨、缺乏興趣, 乃至學習能力下降, 和同伴很難和諧相處。 當孩子帶著惶恐的眼神, 用“磨蹭”“抗拒”, 把對於同伴壓力的恐懼帶到父母面前時, 做父母的該怎麼辦?

1.只有把自由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 孩子才能學得更好。只要把自由的原理應用于兒童,就可源源不斷地得出各種教育的法則。父母可以給孩子理解、欣賞和建議——請注意,一定僅僅是個小小的建議,不是披著建議外衣的強求。

父母教育孩子要“導而弗牽”,把選擇權適當地交給孩子,孩子生活裡所受的“微觀控制”愈少,他感受到的同伴壓力愈小。孩子,只有成為一個自由的人,才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這裡的自由不是胡作非為,不是信馬由韁,而是心靈的舒展,選擇的動力。

2.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有限,來理解和指導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孩子。不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卻大相徑庭:希望孩子有創造力,卻刻意培養謹小慎微的人;希望孩子學會寬容,卻對孩子百般苛求;呼籲要尊重孩子,卻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別人落後了,就會把這種壓力轉嫁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三句話:我建議,你選擇;你承擔,我陪伴;你堅持,我喜歡。

3.不要在入學的起始階段急於給孩子在學習上樹目標,立規矩。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滿體內的每個細胞,有時,他不知道行為的邊界,常常會做出格的事。追求完美的家長,不讓孩子在犯錯中習得經驗,會使孩子的認知基礎薄弱,孩子就很有可能生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要以正面的心態面對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只要孩子不妨礙、不傷害他人,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嘗試,相信同伴壓力就會變成前行的動力。

孩子才能學得更好。只要把自由的原理應用于兒童,就可源源不斷地得出各種教育的法則。父母可以給孩子理解、欣賞和建議——請注意,一定僅僅是個小小的建議,不是披著建議外衣的強求。

父母教育孩子要“導而弗牽”,把選擇權適當地交給孩子,孩子生活裡所受的“微觀控制”愈少,他感受到的同伴壓力愈小。孩子,只有成為一個自由的人,才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這裡的自由不是胡作非為,不是信馬由韁,而是心靈的舒展,選擇的動力。

2.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有限,來理解和指導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孩子。不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卻大相徑庭:希望孩子有創造力,卻刻意培養謹小慎微的人;希望孩子學會寬容,卻對孩子百般苛求;呼籲要尊重孩子,卻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別人落後了,就會把這種壓力轉嫁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三句話:我建議,你選擇;你承擔,我陪伴;你堅持,我喜歡。

3.不要在入學的起始階段急於給孩子在學習上樹目標,立規矩。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滿體內的每個細胞,有時,他不知道行為的邊界,常常會做出格的事。追求完美的家長,不讓孩子在犯錯中習得經驗,會使孩子的認知基礎薄弱,孩子就很有可能生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要以正面的心態面對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只要孩子不妨礙、不傷害他人,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嘗試,相信同伴壓力就會變成前行的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孩子吃飯磨蹭怎麼辦

    只有多引導,好言好語說教,實在不行,就強行半個小時必須吃完。吃不完也收拾撿碗了。多幾次就知道規矩了。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孩子吃飯磨蹭怎麼辦

    您說的情況也是常見的現象,考慮是食欲不振,或者由於貪玩,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注意細心觀察,如果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可以吃些健脾和胃的藥物,觀察看看的。 [詳細答案]

  • 6回答

    我家孩子不吃奶粉怎麼辦?

    選購奶嘴時,儘量買質地柔軟些的。使用之前可以放在水裡煮一下,這樣奶嘴就會柔軟一些。也可以選購那種仿生奶嘴,外形更接近媽媽的乳☆禁☆頭形狀,使寶寶更容易接受。如果寶寶對牛奶的氣味敏感,可以採取適量加點蜂蜜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孩子偏食厭食怎麼辦?

    不會,有些上了學校就好了 [詳細答案]

  • 7回答

    孩子不用奶瓶怎麼辦?

    可以用小勺喂啊,慢慢,如果不用奶瓶沒關係,喝水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喝,可以加點白糖或秋梨膏之類的,如果實在不喝的話,可以試著喝米粥,慢慢熬稀一點的讓他試著接受,等他渴的時候再給他喝,慢慢就習慣了,孩子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