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講文明禮貌怎麼辦?

不知什麼原因, 我家孩子越大越不懂禮貌了。 上週末, 客人來家裡玩, 我對孩子說:“兒子, 快叫叔叔阿姨好。 ”孩子漠然地看了客人一眼, 扭頭就回房間, 留下我和客人, 特別尷尬, 孩子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真讓大人覺得臉上無光。 請問老師, 作為家長, 我們該怎麼做呢?

規範引導

文明禮貌是人際交往中尊敬他人的表現, 也是孩子良好修養的重要體現。 懂得文明禮貌的孩子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還會因為自己的文明禮貌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講文明, 懂禮貌, 做受人歡迎的人。 但是現實生活中,

Advertisiment
孩子不講文明禮貌的形象比比皆是:不講衛生, 隨地亂扔垃圾;公車上不主動讓座;滿口髒話;從不用禮貌用語……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不懂得文明禮貌的, 他們的言談舉止是文明還是粗魯, 都是通過父母和社會大環境塑造的。 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講文明, 懂禮貌的好習慣, 要教育孩子行為舉止符合社會文明規範, 待人接物要有禮貌, 不說粗話。 只要父母悉心培養, 每個孩子都會變得彬彬有禮。

西蒙史佩拉是猶太的一名傳教士, 他是一個文明禮貌的人, 甚至早上散步時在他身旁經過的人他都會笑嘻嘻地和他們打招呼。 當他第一次向米勒打招呼時, 這位農夫面無表情, 不接受他的問候。

後來他才知道,

Advertisiment
當地居民不允許和猶太人接觸。 即便這樣, 他每天都熱情地和米勒打招呼。 終於有一天, 史佩拉看到從米勒臉上漾出的微笑。 以後, 只要史佩拉喊一聲:“早安, 米勒先生。 ”那位元農夫都會高興地回應:“早安, 西蒙先生。 ”史佩拉的習慣延續了很多年。

納粹黨上臺後把全村的人集中在一起送往集中營, 史佩拉也在其中。 到了集中營史佩拉發現, 指揮官任意命令面前的人站在左邊還是站在右邊, 站在左邊的人被立即處死, 站在右邊的人還有生還的機會。

當指揮官念到史佩拉的名字時, 史佩拉的心情難過到了極點, 可是當兩人四目相對時, 史佩拉才發現指揮官是米勒。 因為很早就養成了習慣, 史佩拉不由自主地小聲說道:“早安,

Advertisiment
米勒先生。 ”米勒先是看著他, 然後小聲地說道:“早安, 西蒙先生。 ”然後手指指向了右邊, 史佩拉安全地回家了。

史佩拉只用了一句禮貌用語就消除了米勒的民族敵對情緒, 生命也得以挽救。 這足以可見文明禮貌的重要作用。 如果孩子文明禮貌, 就會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也就會讓自己多一個朋友;反之, 粗魯無禮的孩子只會讓人產生厭惡的情緒, 也就談不上成功了。

父母要讓孩子體會到文明禮貌的關鍵性作用, 並體驗文明禮貌帶給他們的快樂。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父母要成為孩子的表率

古語說, 己正而後才能正人。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教材。 父母想讓孩子文明禮貌,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

Advertisiment
生活中處處做孩子的榜樣, 同時, 要給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 比如讓孩子主動接待客人, 使孩子在親身體驗中理解文明禮貌的含義, 孩子做的不完善的地方, 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指導和幫助, 通過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 逐步形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所以, 父母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 為孩子樹立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榜樣。 比如, 見到熟人應主動用“您好”等文明語言來問候和打招呼;和長輩講話要用尊稱和敬重的口吻, 即使在背後也不能當孩子面對長輩指名道姓;就餐時應先請客人和長輩入席, 並注意飯桌禮儀, 同時告訴孩子不能私自開始吃飯, 要正確使用餐具,

Advertisiment
不能高聲喧嘩、亂夾和亂丟食物等。

建議二:規範孩子的文明舉止

孩子的言談舉止可以反應出自身教養問題, 孩子擁有文明的舉止, 是孩子有教養的表現, 會對他的生活、學習、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所以,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舉止文明, 培養孩子的文明素質。

列寧的父母烏裡揚諾夫夫婦特別重視對子女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他們採取各種方法, 如解釋、親身示範、引導孩子經常實踐、及時提醒、耐心培養習慣等, 從小教育孩子講究禮貌, 待人和氣, 舉止大方。

在烏裡揚諾夫夫婦良好的教導下, 列寧和他的兄弟姊妹們, 不管是誰, 從來沒有過粗野無禮的行為, 從不欺負別人, 除了那些不足掛齒的小人之外, 對別人從不採取輕視的態度。

每位父母都要學習列寧父母的做法,讓孩子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建議三:強化孩子的自尊意識

文明禮貌習慣看起來是孩子的一種行為表現,實際上它與孩子的內心修養,特別是與孩子是否具有自尊和是否尊重他人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儘量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獲得他人好的評價。

生活中,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這一不經意的舉動,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裡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想要獲得自尊孩子就必須先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秩序,注意文明禮貌。一個缺乏自尊的孩子很難有文明禮貌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實際上是人滿足自尊心的一種重要手段。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植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滿足自尊心的時候學會文明禮貌。

建議四:教孩子掌握禮貌用語和常識

禮貌教育是孩子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的基礎,不懂禮貌的孩子的主要體現是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父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孩子掌握禮貌用語。但是孩子的禮貌還要靠孩子在生活中的運用。

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等。接受了別人的禮物要感謝,做了錯事要和別人道歉等基本的禮貌常識父母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時父母要冷靜地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成為文明禮貌的孩子。

建議五:及時制止孩子的不文明行為

孩子自身的體驗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孩子辨別能力差,自製力也不足,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文明的行為,就要立即制止,並告訴孩子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對社會或他人造成危害,還會影響自己的形象。父母要保持認真的態度,有時一個眼神就能傳達給孩子資訊,阻止孩子的行為。及時制止、糾正孩子的不文明行為才能讓孩子逐步學會文明禮貌,才能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六: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

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裡,孩子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每位父母都要學習列寧父母的做法,讓孩子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建議三:強化孩子的自尊意識

文明禮貌習慣看起來是孩子的一種行為表現,實際上它與孩子的內心修養,特別是與孩子是否具有自尊和是否尊重他人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儘量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獲得他人好的評價。

生活中,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這一不經意的舉動,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裡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想要獲得自尊孩子就必須先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秩序,注意文明禮貌。一個缺乏自尊的孩子很難有文明禮貌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實際上是人滿足自尊心的一種重要手段。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植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滿足自尊心的時候學會文明禮貌。

建議四:教孩子掌握禮貌用語和常識

禮貌教育是孩子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的基礎,不懂禮貌的孩子的主要體現是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父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孩子掌握禮貌用語。但是孩子的禮貌還要靠孩子在生活中的運用。

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等。接受了別人的禮物要感謝,做了錯事要和別人道歉等基本的禮貌常識父母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時父母要冷靜地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成為文明禮貌的孩子。

建議五:及時制止孩子的不文明行為

孩子自身的體驗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孩子辨別能力差,自製力也不足,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文明的行為,就要立即制止,並告訴孩子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對社會或他人造成危害,還會影響自己的形象。父母要保持認真的態度,有時一個眼神就能傳達給孩子資訊,阻止孩子的行為。及時制止、糾正孩子的不文明行為才能讓孩子逐步學會文明禮貌,才能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六: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

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裡,孩子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