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會撒謊?說明你被騙慘了!

2歲孩子中, 有30%會撒謊, 到了3歲, 撒謊率達到50%, 4歲後,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孩子在5到7歲會有一個撒謊的敏感期, 他們會嘗試用各種謊言來考驗家長的智商。 想讓他認識並改正錯誤需要的是時間和父母的信任, 而那些不能寬容錯誤的家長是不配聽真話的。

週末無聊, 刷《甄嬛傳》, 看到朧月指證皇后娘娘推倒了甄嬛, 導致甄嬛小產, 皇后竭力辯解, 皇上怒不可遏地說“她(指朧月)只有六歲, 她能撒謊嗎?”

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皇上您是吃了沒有讀過兒童心理學的虧啊!

有一項針對孩子說慌情況的研究說,

Advertisiment
2歲孩子中, 有30%會撒謊, 到了3歲, 撒謊率達到50%, 4歲後,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據說他們在5到7歲會有一個撒謊的敏感期, 會嘗試用各種謊言來考驗家長的智商。 所以啊, 那些說孩子是不會說謊的人, 他們是被騙得有多慘啊!

晚上開飯前, 快遞送來了一箱子零食, 霏寶掃了一眼飯桌, 說自己在幼稚園吃多了, 不餓。 然後不知不覺間, 她就消滅了半盒奧利奧加一袋薯片。

明明溫度計顯示只有28度, 她卻說自己很熱, 都流汗了, 需要吃根冰棒降降溫。 還特意把我的手放在她的額頭上, 感覺一個汗濕。 閨女, 你以為我沒從客廳的鏡子裡看到你在洗手間往頭上弄水嗎, 下次做壞事時請記得關上門, 好嗎?

朋友的兒子更是有趣, 每天從幼稚園帶回家的消息永遠是自己最棒,

Advertisiment
無論是吃飯、睡覺、拍球、寫字、唱歌、畫畫, 全然不顧自己圖畫本上那些看不出明堂的物體, 或是作業本上讓人猜不出內容的各種“符”, 以及全樓都知道他唱歌跑調。 最搞笑的是奶奶信以為真, 跟別的家長炫耀, 被揭穿了……

這樣的小伎倆是不是每個家長都遇到過?即使發現了, 其實也沒有必要氣急敗壞, 覺得孩子變壞了。 因為在成人世界裡撒謊是很嚴重的品行問題, 而在孩子的世界撒謊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壞孩子, 首要的任務是區分無意的說謊和有意的說謊。

小孩子由於認知能力發展有限, 很多時候的說謊只是搞不清楚事實, 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客觀的判斷。

比如像朋友兒子那樣,

Advertisiment
什麼都是自己最好, 人家就是覺得自己很好啊, 很棒啊!我們小時候也常有那種迷之自信吧?

另外一種情況是他們會把想像中的事情和現實中的事情搞混了, 比如小時候大家都會有一個“看不見的朋友”, 經常一起玩。 而朋友的兒子跟班上的小朋友講, 他家裡有一艘航空母艦, 哪天在家休息時通知大家去玩。

霏寶曾經著迷於衛生間有怪物的說法, 經常一邊大喊“有怪物!”一邊飛跑出來, 還繪聲繪色地跟我形容怪物長得什麼樣, 有時候是藍色的, 有時是紅眼睛的, 我也會配合地問, 有尾巴嗎?是長耳朵還是短耳朵啊?

像這種無意的說慌, 或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來在“瞎編亂造”的行為, 家長真的不需要生硬地告訴他“不對”、“那是假的”,

Advertisiment
孩子還會覺得自己明明說的是事實, 大人還批評我, 寶寶很委屈好不好?!

如果他是趨利避害而編瞎話的話, 有意的撒謊, 那麼恭喜你, 寶貝的思維成長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他不僅能區分出具體事物哪個是你的哪個是我的, 連抽象的資訊也能辨別出“你的”還是“我的”, 還領悟了什麼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 聽起來很複雜很高端吧?沒事, 接下來他會用行為告訴你這是怎麼一回事, 你只要“享受”被騙的過程可以了。

前兩天霏寶告訴我, 美術老師說讓大家帶48色的水彩筆, 而不是她那種36色的。 當時我就嘀咕, 有那麼複雜嘛, 我都懷疑小東西們根本分不細微的顏色差別, 而天天背著挺沉的, 48色的老師也不怕把你的累著。

Advertisiment
昨天接她放學時看到美術老師, 說起這事, 美術老師說, 根本沒這種要求, 24色的都可以。 晚上問起霏寶, 小東西臉都綠了。

可以說, 從“實話實說”到“撒個小謊”是孩子思維能力一種進步, 在撒謊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她是得到發展了, 作為家長這種被騙的感覺很不爽啊, 知道霏寶騙我的那一刻, 我差點原地爆炸, 做了一下午的心理建設, 晚上才能跟她進行親切友好的交談, 而不是爆揍她一頓。 而且, 萬一這小東西迷戀上了騙人的成就感, 騙上了癮, 變成了滿嘴跑火車了小忽悠了, 可怎麼辦?

為了讓她不跑偏, 就需要家長的仔細觀察與引導了。 那些無傷大雅的小慌言就隨它去吧, 比如,剛剛還活蹦亂跳的她突然說腿疼,想要你抱。其實她可能只是累了想讓抱抱,或者什麼事都沒有,就是想讓你抱抱,沒有必要揭穿她,就抱唄。可以跟她說,你是媽媽的小寶貝,媽媽特別喜歡抱你呀!她會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不好意思的,也就不會再講謊話了。

如果她弄壞了東西不承認想掩蓋甚至推到別人身上,也不要氣得失去理智。要知道,害怕、惶恐、內疚已經把她的心裝滿了,霏寶說謊言被揭穿時,覺得“周圍的東西都轉動了”,這時的他們已經承受不了更劇烈的打擊了。而且劈頭蓋臉的一通責罰好像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還可能因為害怕懲罰使撒謊成為下意識的選擇,這麻煩就更大了。

還是坐下來好好聊聊吧,明確你的立場,小孩兒做錯事可以原諒,東西壞了可以修理或是買新的,想得到什麼東西可以商量,但說謊讓媽媽(爸爸)很難過,很生氣,覺得你不信任我們。一般談心之後,他們會很快承認自己的說謊行為,講出為什麼要講謊話,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有時候孩子說謊背後的真相會讓人唏噓,比如,有的孩子想讓父母高興獲得關注,會說自己得了100分;為了不離開爸爸媽媽不上幼稚園,說老師打他;因為羡慕小朋友的好東西,而說老師要求統一買。至於那些經常欺騙小孩,導致孩子模仿家長行為而說謊的,作為家長,你還好意思在這裡討論如何對付說謊的孩子嗎?

大多數時候,孩子的說謊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比如太在意爸爸媽媽和所有自己在意的人的評價。霏寶曾經告訴我,做錯事說慌掩蓋,是因為覺得媽媽不喜歡做錯事的小孩,擔心因為自己不夠好而變得“不值得愛”,是不是很讓人心疼呢?

現在,還想打那個說謊的小孩一頓嗎?想讓孩子真正認識並改正錯誤需要的是時間和父母的信任,而那些不能寬容錯誤的家長是不配聽真話的。

比如,剛剛還活蹦亂跳的她突然說腿疼,想要你抱。其實她可能只是累了想讓抱抱,或者什麼事都沒有,就是想讓你抱抱,沒有必要揭穿她,就抱唄。可以跟她說,你是媽媽的小寶貝,媽媽特別喜歡抱你呀!她會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不好意思的,也就不會再講謊話了。

如果她弄壞了東西不承認想掩蓋甚至推到別人身上,也不要氣得失去理智。要知道,害怕、惶恐、內疚已經把她的心裝滿了,霏寶說謊言被揭穿時,覺得“周圍的東西都轉動了”,這時的他們已經承受不了更劇烈的打擊了。而且劈頭蓋臉的一通責罰好像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還可能因為害怕懲罰使撒謊成為下意識的選擇,這麻煩就更大了。

還是坐下來好好聊聊吧,明確你的立場,小孩兒做錯事可以原諒,東西壞了可以修理或是買新的,想得到什麼東西可以商量,但說謊讓媽媽(爸爸)很難過,很生氣,覺得你不信任我們。一般談心之後,他們會很快承認自己的說謊行為,講出為什麼要講謊話,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有時候孩子說謊背後的真相會讓人唏噓,比如,有的孩子想讓父母高興獲得關注,會說自己得了100分;為了不離開爸爸媽媽不上幼稚園,說老師打他;因為羡慕小朋友的好東西,而說老師要求統一買。至於那些經常欺騙小孩,導致孩子模仿家長行為而說謊的,作為家長,你還好意思在這裡討論如何對付說謊的孩子嗎?

大多數時候,孩子的說謊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比如太在意爸爸媽媽和所有自己在意的人的評價。霏寶曾經告訴我,做錯事說慌掩蓋,是因為覺得媽媽不喜歡做錯事的小孩,擔心因為自己不夠好而變得“不值得愛”,是不是很讓人心疼呢?

現在,還想打那個說謊的小孩一頓嗎?想讓孩子真正認識並改正錯誤需要的是時間和父母的信任,而那些不能寬容錯誤的家長是不配聽真話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