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啃手指”背後的心理問題!

你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最頭疼的是什麼?我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啃手指, 而且啃手指的還不是小女兒, 而是大女兒一個十六七的大女孩。 從很小我們全家就都對她啃手指加以制止, 引導, 給手指抹辣椒, 等等很多方式, 但是收效很小, 以至於她到現在還是習慣性的去啃手指。 為此我積極上網去查詢, 關於孩子的行為與心理與啃手指的關係, 希望從中找出答案, 讓她能夠真正的克制住這種毛病!

縱觀了很多, 大部分原因如下:

1、如果是3歲以前嬰幼兒,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2、缺少微量元素, 需及時補充。

3、家長對孩子的衛生和健康關心不夠,

Advertisiment
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 指甲長了不修剪, 而用牙代剪,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一種不良習慣。

4、家庭不和, 父母關係緊張, 孩子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缺乏家庭的溫暖感, 使小孩心靈受到傷害或壓抑, 導致情緒緊張, 孩子會用吮咬手指來轉移注意力, 排解不良情緒。 或者孩子處於孤獨寂寞當中, 靠啃指甲打發時光。

5、學習壓力大, 家長期望值過高, 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 不自覺的咬手指分散精神、減輕壓力。

我不知道我的大女兒屬於那種情況, 也許以上幾點都有, 也許只是因為壓力......如果能夠通過心理疏導達成她不啃手指的毛病, 對於我也是去掉了一塊心病, 只是我想這也需要循序漸進, 不可能一下子從心理中糾正過來。

Advertisiment
心理疏導的方式我看了介紹有以下幾點, 如果有和我一樣的媽媽, 可以借鑒一下:

心理疏導:

1、家長不呵斥打罵。 對孩子的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行為, 在進行矯正時, 態度要和藹親切, 語言動作要輕柔, 千萬不要大聲呵斥、恐嚇、打罵, 不要採取簡單粗暴的禁止, 因為這樣只會強化這種行為, 使孩子感到更緊張, 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直接告訴孩子, 吸吮手指頭是小小孩的動作, 是小小孩的習慣, 如今你已經長大了, 再這樣做是很難為情的。 而且要指出這是不良習慣, 不衛生, 容易引起疾病。

2、對於孩子因吸吮行為及咬指甲行為, 遭受小朋友譏笑時, 要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

Advertisiment
要鼓勵孩子改掉這種不良行為, 在小朋友面前樹立孩子的良好形象, 千萬不要在眾人的面前呵斥孩子, 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削弱孩子改掉不良行為的信心。

3、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注意滿足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要求, 多與孩子在一起, 交流感情, 並多進行肌膚間的接觸, 陪孩子做遊戲, 陪孩子睡覺, 在睡覺前給孩子以撫摸等溫情, 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滿意感。

4、轉移注意力。 讓孩子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談心、讀書。 鼓勵孩子多與同伴玩耍, 給孩子安排一些合適的手工活動, 儘量使他們不閑待著, 如讓孩子玩積木、玩沙子、畫畫、做遊戲等, 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樂、活潑的活動中, 以使孩子忘記這種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5、適當調整對孩子的要求, 不要對孩子力求完美, 不要過分強調競爭, 不要對孩子不斷加壓, 而要為他創設一個寬鬆的、溫和的家庭環境, 讓他感到安全可信。 你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 如講故事、唱歌、旅遊、遊戲等, 讓孩子宣洩內心的情緒, 體會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增強自信心, 逐漸克服情緒障礙。 隨著孩子情緒的調適, 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會逐漸得到改變。

6、可在孩子指甲上, 塗苦味劑(如黃連), 使孩子產生厭惡感, 多鼓勵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多一些關愛, 減輕其壓力。

7、上述方法無效者, 可考慮在其口腔內安裝以重金屬顎槽, 使孩子很難將手指插入口中, 持續放置半年, 可達到糾正的目的。

8、個別孩子可在醫生指導下,

Advertisiment
使用抗焦慮和抗強迫藥物。

總之,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任何粗暴的斥責、恐嚇不但無效, 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 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 加重咬手指的習慣。 看了這些介紹, 我想媽媽們也不用過多焦急了, 讓我們一起找到各自孩子的原因, 加以時日, 應該可以幫助孩子克制了這中毛病, 希望我的介紹可以幫助到大家和我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