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可怕”的成長階段裡,聽說會有這些誤區!

青春期是從兒童向成人發育的過渡時期, 年齡普遍在10到20歲左右, 女生青春期開始與結束的年齡都比男生早兩年左右。 這是繼嬰兒期後, 人生中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 青春期與兒童期的區別, 主要在於性成熟(女生的月經, 男生的遺精);第二性征的發展, 讓孩子們的心理、社會交往等方面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青春期”其實就是只紙老虎, 看似可怕, 其實不然。 我們來看看, 這一階段的孩子與家長容易出現哪些誤區吧!

誤區一:學習成績更重要, 青春期孩子多“矯情”

初高中生面臨著無數次的小測、月考、期中期末考、中考、高考,

Advertisiment
越來越多的作業、種種倒計時牌子與宣傳標語, 以及家長們的期望, 讓他們學習壓力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 家長們大多處於“中年危機”甚至“更年期”階段, 人到中年可謂多事之秋, 要面對健康、工作、婚姻等等外部挑戰, 以及自我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不得不承認, 這一階段的家長們大多非常渴求實現成就, 因此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但是青春期的迷茫、憂傷, 真的都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嗎?小編在這樣要說, 爸爸媽媽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要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 換位思考, 尊重孩子, 他們才會尊重、信任我們。

誤區二:性教育有點“不好意思”

青春期的孩子們, 對於自己與異性的身體,

Advertisiment
有了更深的意識與關注。 在心理上, 也更需要朋友、異性的關注。 在兒童期時, 孩子們依賴的是家長;到了青春期, 孩子們更多需要的是朋友, 到後期會轉移到異性朋友上。 這是關鍵時期, 衛生健康教育與性教育非常重要。 而很多父母談起異性, 會馬上聯繫到“早戀”、“叛逆”等字眼。 我們不應該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孩子們的本心是善良美好的, 請不要把“性”汙名化。 只有家長開放大方談“性”、陽光談“性”, 孩子才能形成正確的性觀念, 而不會因為好奇或叛逆做出錯誤的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 就像一本“無字天書”, 爸爸媽媽用盡全力, 好像也看不懂。
到底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