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可怕”的兩歲兒!

你見過兩歲左右的小孩嗎?他們是不是整天不聽話?你告訴他什麼, 他都說:不要。 這現象十分普遍, 所以有「可怕的兩歲兒」這麼一句話。 那麼, 這真的是人生正常的過程嗎?

Advertisiment

有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兩歲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這是正常的, 不需太擔心」。

朋友也有這麼說:「兩歲的孩子就是整說:不要。 這只是生長的一個過程, 過幾年就沒事了。 別大驚小怪。 放心吧!」就好像以下例子:

媽:「小寶, 你過來」。

小寶:「我不要」。

媽:「讓我跟你把鈕子扣好」。

小寶:「我不要」。

媽:「把玩具收拾起來」。

小寶:「不要」。

媽:「外面好冷-你要穿外套」。

小寶:「不要」。

這是不是你聽過的對話?

兩歲的小孩已經有一些「背景」了。 什麼「背景」呢?過去兩年的學習。 他, 一方面學會了我們的話﹝大概因為我們沒有學懂他的話, 所以他只好學會我們的話﹞, 現在他不但會聽, 還會講。 不一定會講成熟的句子, 但會單字, 會說成表示要不要。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 他也學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兩歲的小孩常說:不, 不要呢?讓我們重演他的「背景」。 不會走路之前好乖, 不會到處跑。 會爬之後已經另父母忙壞了。 會走路之後更不得了, 整天走去不應該去的地方;叫父母耳目無暇, 要時刻留心, 提心吊膽。

小寶一下子走到客廳去, 爬到玻璃茶几上。 媽嚇一跳:「小寶!不要爬上茶几!」跑過去把他從茶几上捉下來。 「不可以上茶几, 危險, 不要, 不要」。 或是, 媽跑過來, 順手打他一下:「不要這樣!」

一下子, 小寶有發現了新大陸。 你心愛的音響系統。 那太好玩了, 有各式的按鈕, 有的是按的, 有的可以轉動的, 電視機也好玩。 他的小手快得不得了, 你急死了, 恐怕他弄壞了:「不要掽, 不要動, 不可以亂攪!」順手又打他的小手。

Advertisiment

你在炒菜, 小寶突然出現, 抱著你的腿, 你嚇了一跳, 差點兒燙到了:不要這樣, 走開。 」順手一推, 把小寶推到一邊。

他拉著桌巾, 不得了, 桌上有飯菜, 還有剛煮好的湯。 你大叫:“NO, NO!”

我想你瞭解我的意思了。 我們一天到晚跟他講話都是:「不要, 不要」;英語更簡單:“NO, NO!”小寶要的, 我們的回答, 多是:「不要」。 所以, 這就是他學習的背景了!我有一個夢想, 就是希望有人造個小型的答錄機, 可以放在小寶身上, 媽媽﹝或是看顧小孩的人﹞講話時就會把媽的每一句話錄下來。 這樣, 我們可以聽聽自己一天之內跟小寶講些什麼。 可能你會發現大半的話都是「不要」。 熟能生巧, 小寶聽得多了, 當然能夠應用如意了!

你說, 那麼, 怎麼辦呢?小寶拿不可拿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做不可做的事情, 怎麼教他呢?我們可以用正面的, 取代反面的。

譬如:茶几。 家裡的家俬, 儘量用不危險的:避免容易破壞的, 如玻璃, 避免容易傷到小孩的, 如玻璃或尖銳或很硬的角。 有些可以暫時收藏起來, 等孩子較大再拿出來用。

譬如:音響系統。 或其他容易弄壞的儀器, 可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但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放些可以玩弄有按鈕可按可轉, 能夠出聲或有反應的玩意兒;用電池, 不用電插頭的。 小孩可以運用他的手指肌肉, 學習使用和控制自己的手指。 用電池的收音機可以讓他玩。 用電池的小風琴也可以讓他玩, 你也跟他一齊玩, 大家高興。

譬如:炒菜。 在安全但見得到你的地方, 給小孩一個玩玩具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如, 小桌子小椅子。 你一面炒菜, 一面跟他講話, 就知道他會不會要來抱你的腿, 你好作準備, 或是放下炒的鍋, 或是用言語或行動導致孩子不會突然來抱你的腿。

譬如:拉桌巾。 家裡有小小的孩子, 用桌巾是相當危險的。 因為孩子看不到桌巾上的東西, 但桌巾又是垂下來, 好像要小孩捉住它。 不論是好玩, 或是當扶手, 都很自然。 所以我建議少用桌巾。 特別是上面放著熱的東西, 或會破會壞的東西。 當然我們遲早要教孩子不要拉桌巾, 但我們要教得合理。 在他們看不到上面的東西, 走路又還不穩定的時候, 我們還是慢點教。

這些只是幾個小例子。 聰明的你一定能夠舉一反三, 用類似的原則來減少說:「不要………」。 而且, 如果我們常常阻止小孩子去碰東西的話, 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學習,因為用手去摸,去發現,是人的本能,也是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如果他每次要用手去發現的時候,都是聽到:「NO,不要」,或者更加上被打,他會產生懼怕,不敢去嘗試發現他環境中的事物,這也會減少他的好奇心。

如果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是正面的,是鼓勵性,是讓他敢摸敢碰,發現身旁的事物,是以笑容和溫柔的聲調與他溝通。我相信你會發現「可怕的兩歲兒」不是人生必經之境,而是被不經意的「教」了出來的病態可憐兒。今天,病態兒的出現率高到被一些人以為是正常的過程。多可憐!多可惜!祝你有位健康而可愛的兩歲兒。

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學習,因為用手去摸,去發現,是人的本能,也是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如果他每次要用手去發現的時候,都是聽到:「NO,不要」,或者更加上被打,他會產生懼怕,不敢去嘗試發現他環境中的事物,這也會減少他的好奇心。

如果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是正面的,是鼓勵性,是讓他敢摸敢碰,發現身旁的事物,是以笑容和溫柔的聲調與他溝通。我相信你會發現「可怕的兩歲兒」不是人生必經之境,而是被不經意的「教」了出來的病態可憐兒。今天,病態兒的出現率高到被一些人以為是正常的過程。多可憐!多可惜!祝你有位健康而可愛的兩歲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