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90%的成長我們看不見

我們看到孩子會抬頭了, 會坐了, 會笑了, 會跑了……這只是成長的一個個成果, 而更重要的發展過程, 我們看不到。 事實上, 關於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家多年來一直強調一個原則:過程比結果, 更重要。

主題發言

嬰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90%是我們看不見也弄不明白的。 今天的科學家還在對嬰兒是怎樣習得語言這件事納悶, 因為嬰兒沒有一點像成人學習語言的行態, 可是卻能在3天內, 判斷母語和非母語, 6個月之內, 還能辨別出世界上主要語系的母音和子音。 而在動作發展方面, 在預測、判斷與記憶方面, 都能以最短的時間做出最理智的回應。

Advertisiment
而這些, 都是成人花很長的時間, 也做不到的事情。

就如現代心理學鼻祖佛洛德說的, 在理解心理癥結上, 我們能看到的, 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同樣, 嬰幼兒90%的生成與建構的過程, 的確是我們看不見的, 也是我們忽略的, 是科學儀器至今還無法測量出來的。 要指導他們, 必須先揭開這90%看不到的, 更確切地說, 應該是尊重這看不到的90%, 因為我們很可能因為看不到、不明白、不理解, 而傷害了嬰幼兒。

我們忽略了什麼?

我們經常忽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努力。

讓人驚訝的是, 寶寶在出生時連雙手都無法控制, 可是在一年半的時間內, 他們習得了走路的技能, 尤其是走路時所必須具備的平衡能力。

Advertisiment

父母經常對孩子獲得某一種能力而雀躍萬分, 鼓掌慶賀, 可是往往忽略他們默默學習的過程。 事實上, 在孩子還不能行走的時候, 就已經為直立行走做了無數的準備:

他們先是揮舞雙手, 再到捉住雙手, 再認真研究自己的手, 學習如何掌控雙手, 如何獲取引起自己注意的物品。 隨後, 他們開始學習捉住自己的腳, 來回地練習上下肢的協調動作, 並以此來讓身體往側面轉動。

然後, 他們嘗試翻動軀體, 直到能翻身。 再從翻身的姿勢中, 學習俯臥撐, 到練習匍匐、爬行、抓物起立、學習雙足平衡, 最後能完全放開雙手的支援, 穩步向前走。

這一系列的努力練習, 都是為了能直立行走。

我們誤解了什麼?

把物品放嘴裡、丟東西都會令我們抓狂。

Advertisiment

一個初生的嬰兒在吃飽、睡飽後, 好像就動個不停。 他們忙碌的雙手會抓起夠得著的任何物品, 然後仔細研究。 除了在手裡把玩外, 他們也要放在嘴裡核實物品的屬性, 還會在能放手時, 經常將手中的物品放掉或丟出。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 這些行為, 都是他們判斷物體屬性的最佳方法。 嘴巴是這個發展階段最靈動、最敏銳的測試儀器。 知道了身邊物品的屬性, 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回應這些物品或掌控這些東西。

結語

1.孩子的成長有90%是我們忽略了的, 或看不到的。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關注的往往是他們還不能做到的, 忽略的, 卻是他們正在努力建構的。 比如, 我們關注嬰兒是否能坐了,

Advertisiment
卻忽略了他們正在為坐這個複雜的動作所做的努力。

2.認識孩子所做的努力, 理解他們在適應這個複雜的成人世界時所付出的決心與毅力, 才能幫助我們獲得包容孩子、引導孩子的方法。

3.我們要肯定嬰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不是一個等待被裝滿“知識”的被動者或空瓶子。 沒有嬰幼兒的努力不懈, 他們無法直立行走, 並在同一個時間段, 掌握判斷、決策、探索發現的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