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天生都能成為牛頓

孩子!天生都能成為牛頓

當一個人坐在蘋果樹下乘涼。 一個蘋果“啪”的砸在牛頓的頭頂, 他伸手撿起那個蘋果, 產生了疑惑:“他為什麼落到地上、砸在我的頭上而不飛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這時, 這個蘋果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他便開始認真研究, 也就有了牛頓定律, 有了近代物理學

認知心理學鼻祖皮亞傑把孩子形容成“天生的小科學家”。 科學家會向自己發問、向別人發問、思考、提出假設, 通過探索得出答案。 孩子常常在日常生活看似很小的活動中, 表現出小科學家 …

孩子天生對世界好奇, 而好奇心是孩子成長的極大動力。

Advertisiment

當一個人坐在蘋果樹下乘涼。 一個蘋果“啪”的砸在牛頓的頭頂, 他伸手撿起那個蘋果, 產生了疑惑:“他為什麼落到地上、砸在我的頭上而不飛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這時, 這個蘋果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他便開始認真研究, 也就有了牛頓定律, 有了近代物理學。 認知心理學鼻祖皮亞傑把孩子形容成“天生的小科學家”。 科學家會向自己發問、向別人發問、思考、提出假設, 通過探索得出答案。 孩子常常在日常生活看似很小的活動中, 表現出小科學家的熱情、探索的欲望, 從而增進了自己對世界的瞭解。

孩子天生愛探索

孩子們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那個年齡段生理發展賦予他們的能力去探索。 嬰兒肢體能力弱,

Advertisiment
但聽覺敏銳, 視覺到了半歲也基本完善。 每每聽到新的聲音, 看到新的東西, 孩子都會付出全部的注意力, 直到聽膩了、看膩了為止。

半歲以後, 手的抓握能力增強, 孩子就會東抓西抓。 一歲左右的孩子, 一下能站起來了, 看世界的視野突然開闊了。 能快速爬行, 蹣跚走動了, 就可以接近更多自己好奇的東西了。

把一樣東西扔出手, 它竟然往下掉, 不會往上飛, 還會發出聲音, 還會滾得很遠。 同一樣東西再扔出去, 使的勁兒大些, 竟然聲音更大, 滾得更遠!不過, 要是扔個軟軟輕輕的東西, 竟然聲音變成悶悶的, 滾得也不遠!這是為什麼?

一手拿鍋, 一手拿蓋, 打開關上, 關上打開, 隨著用力不同, 聽到不同的聲音。 不管蓋上多少次,

Advertisiment
裡面一直是空的!再拿張紙玩, 這張紙的感覺為什麼和剛才那鍋蓋不一樣?為什麼一撕就破了?再抓起床上這堆衣服玩玩, 這布的感覺為什麼和紙又不一樣?為什麼撕也撕不破?噢, 對了, 好像看到媽媽拿著叫剪刀的東西可以把它剪開, 剪刀在哪呢?

這些行動靈活、愛觀察、充滿好奇、勇於探索的小人讓家長有時覺得目不暇接, 激情澎湃, 有時又疲于應付, 心驚膽戰。 記得小時候我妹妹趁媽媽坐在那裡和別人聊天, 拿把剪刀順著媽媽的衣服後襟不緊不慢地剪出了一個大口子, 招致大人的嚴厲指責。 但是, 多年的兒童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 有兩點是確定的。 一是幼兒不會故意搞破壞。 他們沒有能力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 如果不知道我們在乎什麼,

Advertisiment
怎麼會專挑我們不喜歡的事去做?二是嬰幼兒對世界好奇並因之探索是他們學習成長的最大動力、最有效方式。

三四歲的孩子去的地方更多, 接觸的事物更豐富。 他們會一個接一個地問問題。 “為什麼我的手不拉住門, 門就自己關上了?”“為什麼螃蟹蒸熟後變成紅色了?”“為什麼松鼠要把果子埋在地下?”“為什麼小麗的媽媽不吃豬肉?”紐約的一個爸爸實在被四歲兒子的問題給問倒了, 乾脆四處給專家打電話諮詢, 把兒子問題的答案整理出來, 在報紙上發表供相同境遇的家長參考!

如果孩子的探索不受限制, 問的問題得到關注和解答, 到了五六歲, 孩子就好奇心旺盛, 愛發現問題, 會找線索去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不管是問大人, 還是自己琢磨。 到了小學, 孩子獲得的知識量就相當驚人了, 並且生活好像處處充滿了學習的機會。

我和大衛在莉莉成長的前六年最大的目標就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她天生就有的好奇心, 並且正確引導。 目前她在上小學, 一直濃郁的好奇心讓她在生活學習各方面得心應手。

有好奇心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多

一個好奇的孩子容易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

想想她未來漫長的生活道路上會遇到的數不清的問題, 看她這種迎著問題上的態度, 我心中基本是踏實的。 這都源於從小尊重她的好奇心, 讓她去自主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早早形成好習慣。

如果在這個關鍵期孩子的好奇心被抹殺了, 發展的原動力就沒有了。 孩子變成了一隻被動的填鴨,大人不喂一點,他就少得到一點,被喂了之後,因為不是自己選擇的,消化自然就不好。長大了碰到新的問題,家長不在身邊,或家長也不知道答案的,人生就容易卡殼。

在大學的課堂上,優秀的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區別在於有無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優秀的學生聽到關鍵、精彩的地方眼睛裡閃著光,討論問題時有理有據又充滿激情。大學裡自主學習很重要,這樣的學生因為好奇,會自覺去多學很多東西,不僅該學的課業應付自如,還自己加上了廣度和深度。

困難生常常會面無表情地聽課,因為他們分辨不出精彩和平庸,腦中沒有急於要解答的問題,每一門課好像都是學校給他們設置的障礙,每一個難答的題目好像都是老師故意要和他作對的證據。問他們上大學的目標是什麼,他們說拿到學位。再問要學位幹什麼,他們說找好工作。學位和工作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而越是這樣,目標好像越不可及。

對於優秀生來說,因為世界上好多事情自己想弄明白,大學正是幫助他求知的場所,大學的課程、老師、功課都是資源和機會。大學畢業後,他還有好奇心要滿足,也要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工作又帶來了繼續求知、運用知識的機會。當兩個大學畢業生來求職,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在過去的經年累月,讓一個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犀利的思考能力,強烈的

求知欲,繼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另一個學生正相反。你會要誰?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社會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人類生活的模式曾經成百上千年不變。一代人面臨的挑戰,不管是全社會範圍的饑荒、戰爭、瘟疫,還是社區型的東家長西家短,家庭範圍內的婆媳妯娌關係,幾代人以後可能還以同樣的方式存在,幾代之前的祖宗使用的解決辦法後代都可以享用。

現代人可不一樣了。一次過父親節,莉莉問我:“一個爸爸怎麼有129 個孩子?他怎麼過父親節?”她告訴我這是她從電視上看的。我趕緊去追蹤新聞,發現某些個人的大量精子捐獻產生很多近親的孩子,但互相不知。這種現象蔓延會造成不知曉的近親結婚,對人類基因的多元化是個挑戰。

千百萬年來,充滿生機的海洋在近一百多年才開始大片大片變成生命無法存活的死海。過去短短兩百年,世界人口增長了六倍,在這之前漫長的兩千年人口才增長了六倍。人口加速增加,同時人類追求越來越高的生活水準,地球還能負擔多久?有什麼解決之道?

有無數這樣的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帶來的問題需要我們和後代去解決,而我們的子孫面臨的某些問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從來都需要問題解決者,未來更甚。我們把孩子培養成問題解決者,還怕找不到工作?

孩子變成了一隻被動的填鴨,大人不喂一點,他就少得到一點,被喂了之後,因為不是自己選擇的,消化自然就不好。長大了碰到新的問題,家長不在身邊,或家長也不知道答案的,人生就容易卡殼。

在大學的課堂上,優秀的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區別在於有無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優秀的學生聽到關鍵、精彩的地方眼睛裡閃著光,討論問題時有理有據又充滿激情。大學裡自主學習很重要,這樣的學生因為好奇,會自覺去多學很多東西,不僅該學的課業應付自如,還自己加上了廣度和深度。

困難生常常會面無表情地聽課,因為他們分辨不出精彩和平庸,腦中沒有急於要解答的問題,每一門課好像都是學校給他們設置的障礙,每一個難答的題目好像都是老師故意要和他作對的證據。問他們上大學的目標是什麼,他們說拿到學位。再問要學位幹什麼,他們說找好工作。學位和工作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而越是這樣,目標好像越不可及。

對於優秀生來說,因為世界上好多事情自己想弄明白,大學正是幫助他求知的場所,大學的課程、老師、功課都是資源和機會。大學畢業後,他還有好奇心要滿足,也要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工作又帶來了繼續求知、運用知識的機會。當兩個大學畢業生來求職,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在過去的經年累月,讓一個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犀利的思考能力,強烈的

求知欲,繼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另一個學生正相反。你會要誰?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社會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人類生活的模式曾經成百上千年不變。一代人面臨的挑戰,不管是全社會範圍的饑荒、戰爭、瘟疫,還是社區型的東家長西家短,家庭範圍內的婆媳妯娌關係,幾代人以後可能還以同樣的方式存在,幾代之前的祖宗使用的解決辦法後代都可以享用。

現代人可不一樣了。一次過父親節,莉莉問我:“一個爸爸怎麼有129 個孩子?他怎麼過父親節?”她告訴我這是她從電視上看的。我趕緊去追蹤新聞,發現某些個人的大量精子捐獻產生很多近親的孩子,但互相不知。這種現象蔓延會造成不知曉的近親結婚,對人類基因的多元化是個挑戰。

千百萬年來,充滿生機的海洋在近一百多年才開始大片大片變成生命無法存活的死海。過去短短兩百年,世界人口增長了六倍,在這之前漫長的兩千年人口才增長了六倍。人口加速增加,同時人類追求越來越高的生活水準,地球還能負擔多久?有什麼解決之道?

有無數這樣的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帶來的問題需要我們和後代去解決,而我們的子孫面臨的某些問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從來都需要問題解決者,未來更甚。我們把孩子培養成問題解決者,還怕找不到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