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保健>正文

孕產期媽咪用藥須更謹慎

據文獻記載, 過去, 部分歐洲孕婦由于服用了避免早孕反應的藥物沙立度胺(反應停), 造成了近萬例海豹畸胎兒的悲劇, 從而引起了醫學界對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的關注。
事實證明, 某些藥物對孕婦、胎兒和哺乳兒產生的不良影響絕不可掉以輕心, 因而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藥物, 如必須用藥應嚴格遵從醫囑, 選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藥物。
藥物對孕婦的影響
臨床顯示, 部分抗生素和解熱鎮痛藥可給孕婦自身造成嚴重危害應禁用。 例如:孕婦使用四環素可引起肝臟代謝失調,

Advertisiment
死亡率很高;使用無味紅霉素引起肝臟毒性反應的發生率為10——15%;妊娠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過期妊娠、產程延長、產后出血。 另外, 孕婦對瀉藥、利尿藥、咖啡因類藥物敏感, 可引起早產或流產, 應慎用。
為保證胎兒發育和維持母體的營養需求, 在孕婦營養不足的情況下可適當補充鐵、鈣、葉酸、維生素b1和b6。 孕婦必須用解熱鎮痛藥時, 應選用較安全的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母體的營養物質是通過胎盤輸送給胎兒的, 母體使用的藥物也不可避免地經胎盤轉入到胎兒體內, 特別是妊娠的頭三個月對藥物尤為敏感。
孕婦用藥給胎兒帶來的不良影響主要是致畸形、出血、溶血和神經系統、聽覺、視覺、肝腎功能損害等。
Advertisiment
導致畸形的藥物除了前面提到的沙立度胺(反應停)外, 還有部分性激素、抗癌藥、抗癲癇藥、抗凝藥;導致出血溶血的藥物有磺胺類、呋喃類、阿司匹林、雙香豆素、維生素k等;導致神經系統損害的藥物有部分鎮痛藥、安定藥、抗過敏藥;導致耳聾和腎損害的藥物有慶大霉素類抗生素;影響牙和骨骼發育的有四環素類;導致視覺損害的有氯喹、氯丙嗪等。
另外, 孕婦過量服用維生素d可使新生兒血鈣過高、智力障礙、動脈狹窄和高血壓;口服降糖藥可引起新生兒低血糖;使用甲狀腺藥物可引起新生兒甲狀腺腫大;分娩前應用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兒循環障礙和灰嬰綜合癥。 部分中藥也會給孕婦和胎兒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Advertisiment
例如:半夏、益母草、桃仁、麝香、紅花、滑石、大黃、降香等, 同樣應避免服用。
孕婦必須用藥時,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綜合分析、權衡利弊、選用相對安全的藥物;用藥時間宜短不宜長, 劑量宜小不宜大, 治療慢性疾病用藥盡量推遲到妊娠晚期;如無明確感染不要注射任何疫苗。 如果在早孕期不慎使用了致畸藥物, 應考慮中止妊娠。
藥物對哺乳兒的影響
哺乳期婦女用藥后藥物進入乳汁, 多數藥物在母乳中的含量低于2%, 故不至于給哺乳兒帶來危害;但少數藥物在母乳中排泄量較大, 哺乳期婦女服用時應警惕對哺乳兒的危害。 例如哺乳期婦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引起嬰兒痙攣, 應用溴化物引起嬰兒倦睡和皮疹。 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的藥物還有:紅霉素、卡那霉素、四環素、氯霉素、磺胺等抗菌藥,
Advertisiment
地西洋(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等鎮靜藥, 番瀉葉、蓖麻油等瀉藥, 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 以及部分激素類和口服避孕藥物。
哺乳期婦女必須用藥時, 除注意慎重選擇進入乳汁少的藥品外, 用藥時間應選擇在哺乳剛結束, 與下次哺乳間隔4個小時以上, 或者考慮暫時采用人工喂養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