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孕期適量補碘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是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 甲狀腺素通過影響人體內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來調節機體生理代謝, 從而促進機體生長發育。 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攝取少量碘才能滿足正常生理需要。  
 
20世紀60年代初, 一些著名學者提示了碘缺乏對于下一代的生長發育, 尤其是腦發育的嚴重危害。 而腦在胚胎時期的分化發育是其以后發育的基礎, 于是妊娠期婦女碘缺乏對胎兒的影響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懷孕10-18星期后是胎兒腦發育的第一個旺盛時期, 開始有神經母細胞的增生、分化與遷移,
Advertisiment
開始有前腦特異性神經元成熟、神經膠質形成和交感神經發育, 是腦發育的主要時期, 被認為是腦組織發育的臨界期或易傷期。 如果此時母親處于相對或絕對碘缺乏狀態, 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 首先影響特定時期腦的分化成熟, 尤易招致中樞神經及聽神經的損害, 引起先天性癡呆、啞、聾、小頭及痙攣性癱瘓等。 同時還影響骨骼的發育, 主要表現為骨發育遲滯, 長骨骨干不規則鈣鹽沉著, 骨齡延遲等。 嚴重缺碘還可使子代生長停滯、智力低下而成為先天性克汀病(呆小癥), 也可出現先天性甲狀腺腫。  
 
妊娠期婦女新陳代謝加快, 自身碘需求量增加, 同時還需供碘給腹中的寶寶, 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時碘的需求。
Advertisiment
以一直被認為是全國唯一非碘缺乏區的上海為例, 1996-1997年間, 筆者所在的研究小組對290例孕婦進行觀察發現, 孕產婦缺碘發生率高達24.48%, 顯著高于未孕育齡婦女。 而且, 新生兒對碘缺乏比母體敏感, 缺碘孕婦所生的新生兒, 其體重等指標明顯低于同齡健康婦女所生的新生兒。 因此, 懷孕后有相當一部分準媽媽處于“缺碘狀態”, 妊娠期供應足夠量的碘尤為重要。  
 
目前, 碘缺乏病已被認為是一個可預防的嚴重的全球性公共營養衛生問題。 普遍認為, 懷孕前、孕期及懷孕最初三個月補碘是糾正因缺碘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有效方法。 成人每人每天攝取碘150微克, 孕婦和乳母攝取碘200-300微克即可達到預防目的。  
 
補碘的途徑有食補和藥補兩種。
Advertisiment
 
 
食補是最好的補充途徑。 含碘量最豐富的食品為海產品, 如海帶、紫菜、淡菜、海參、干貝、龍蝦、海魚等。 食用時應注意烹調方式, 避免碘缺失, 而碘鹽的攝入是補碘的又一重要途徑。  
 
邊緣性低碘地區的孕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含碘的維生素片, 可預防或糾正相對性碘缺乏。 碘缺乏地區或嚴重碘缺乏的孕婦應充分供給含碘物質, 如碘化鉀片、甲狀腺數片、碘油口服肌肉注射碘油等進行治療, 極大程度上可逆轉胎兒的碘缺乏狀態。 但也有報道說, 孕婦長期服用大劑量的碘化鉀可引起產后甲狀腺腫, 有時還可合并甲狀腺功能低下, 故藥物補碘應慎重。 一般認為, 每人每天碘攝入量不超過1毫克, 應是安全的。
Advertisiment
(摘編) 《孕期適量補碘》  
 溫馨提醒:冬天來臨!各位準媽媽是否備好了過冬的衣服、如果

你正在為如何網購孕婦裝而發愁, 請不要錯過生育健康網整理的:   如果你覺的本文不錯!請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人人網 百度搜藏 更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