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用鎮靜劑可導致胎兒肢體缺陷

蘇格蘭亞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類肢體在鎮靜劑作用下的反應原理和方式, 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如果孕婦服用鎮靜劑以緩解晨吐, 將有可能造成嬰兒嚴重的肢體缺陷, 因為鎮靜劑的成分可以阻止新血管在胚胎內的生長。 亞伯丁大學生物發展學的首席研究員Neil Vargesson博士說道:“我們已經解開了50多年來的難題。 終於推導出鎮靜劑是如何導致肢體缺陷的, 並且瞭解到為何這種藥物首先導致肢體出現反應。 ”Vargesson博士與美國機構SAIC-Frederik以及國家癌症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了此項研究。

Advertisiment

20世紀50年代後期, 鎮靜劑被應用于孕婦。 但是隨後人們發現使用鎮靜劑與嬰兒嚴重畸形密切相關, 其中最常見的缺陷是肢體缺陷, 表現為嬰兒出生時手臂或雙腿發育不良, 或者在某些情況下, 完全沒有四肢。 據估計, 全球大約有1萬名新生兒的健康受到鎮靜劑的影響。 研究人員不僅證明了鎮靜劑導致肢體缺陷的事實, 同時也揭示了其作用機理, 即鎮靜劑具有幾個人們已知的活性成分, 但其中的一種活性成分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這也就意味著鎮靜劑可抑制新的血管生長並導致畸形。

Vargesson解釋說:“孕婦在懷孕早期服用此類藥物以避免晨吐, 通常會持續5至9周。 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十分關鍵, 嬰兒的四肢正在此時形成。

Advertisiment
在此懷孕階段, 血管參與了發育的過程——它們正處於成熟期, 並且迅速地改變和擴大, 以適應四肢的生長。 但是鎮靜劑的抗血管生成性使這些血管停止生長, 從而導致肢體缺陷。 ”目前, 鎮靜劑仍然被用於麻風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的輔助治療, 這一發現將促使研究人員重新考慮鎮靜劑在治療中的應用範圍, 並避免在臨床應用中可能帶來的肢體缺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