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牙痛並不是寶寶搶牙齒

孕婦好發齲病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口腔衛生不良。 由於妊娠的影響, 孕婦口腔內產酸菌數量升高, 菌斑內產酸量也增大。 隨著懷孕後代謝和內分泌的改變, 孕婦進餐次數和餐間零食次數增多, 並可能出現偏好酸甜食物等。 妊娠早期的嘔吐等使口腔的pH值有所下降, 口腔軟組織因激素影響容易發生炎症, 增加了保持口腔衛生的難度。 有孕婦因局部敏感或日常生活不規則而放鬆刷牙, 甚至中斷刷牙。 上述種種原因均使孕婦易患齲病。 如果孕前牙齒有小齲洞, 而患者沒有發覺或知道後沒有及時修補,

Advertisiment
懷孕時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 齲洞會發展得更快。

孕期牙痛

才下班, 就聽媽媽說小卷找我找得好急。 小卷懷孕兩個多月了, 別是有什麼問題要問問我這個醫生同學吧?原來, 小卷這幾天牙有點酸酸痛痛的感覺, 今天吃東西的時候就覺著一陣泛酸, 牙根酸得厲害。 老太太知道是怎麼回事後, 一拍腿說沒什麼大不了的, 生個兒子掉顆牙, 是肚子裡的孩子在搶媽媽的牙呢。 趕緊上街買排骨煲了湯叫媳婦喝下, 好補補骨頭。 結果湯一進口, 更是先酸後痛, 怎麼也咽不下去。

“可能是齲齒, 明天你到醫院確診一下。 ”我看了看說。 老太太在一旁絮叨著:“可不是嗎, 我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那會生了老三, 都壞了兩顆牙了, 忍忍也就過去了。

Advertisiment

孕期牙痛, 罪不在寶寶

其實, 在口腔科就診的妊娠期婦女中, 有很多人抱著跟老太太一樣的想法, 事實上有很多婦女懷孕後牙齒並沒有明顯的損害, 可見生孩子和掉牙齒並沒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而且, 胎兒所需要的鈣是由母親攝入的食物提供的, 如果飲食中的鈣不能維持血鈣濃度時, 母體骨骼中儲備的鈣會轉移到血, 而牙齒中的無機物無任何改變。

沒齲齒也會酸痛

一般來說, 對於妊娠期婦女齲病的治療要做到勤檢查, 早發現, 以預防為重點。 如果已經發現有齲齒, 宜選擇母體處於相對穩定的妊娠中期進行治療, 避免因劇烈牙痛而誘發流產或早產;治療過程中應重視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 避免精神緊張可能給胎兒帶來的不利影響;檢查時若需照X線片應慎重,

Advertisiment
早期和中期不宜做X線檢查, 後期可以在良好防護下攝片。

第二天, 小卷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醫院。 經過仔細檢查, 她並沒有齲齒。 “可是, 我為什麼牙痛得那樣厲害呢?”小卷懷疑地問道。 “當然, 像你這樣疼痛而沒有齲齒的人是比較少的, 可能是因為你懷孕了, 神經興奮性增高, 牙髓充血或有血管運動性障礙引發牙髓內的壓力升高, 壓迫神經纖維而產生了疼痛的感覺。 但是, 也不能就此放鬆對齲齒的警惕。 ”我這麼一說, 小卷有點明白了, “嗯, 那我除了自己做好口腔衛生保健外, 吃點什麼才好呢?我的意思是說怎樣吃才對我和胎兒的牙齒都有好處。 ”

胎兒牙好, 得靠媽媽吃好

Advertisiment

在妊娠初期 1~3個月

營養非常重要, 因為胚胎在35天后開始形成乳牙胚基質, 這個階段母體應攝取質優而含量豐富的蛋白質, 比如禽蛋、肉類、牛乳等, 而穀類、豆類和乾果類的蛋白質可與動物性蛋白質相補充。 攝入充足的鈣、磷和維生素A等, 可增強今後孩子乳牙的抗病力。 這個時候還要注意避免使用鎮靜藥及四環素藥物, 以免影響胎兒心臟、顱腦、牙胚等的正常發育。

牙齒健康要吃好

在妊娠中期 4~6個月

多數乳牙處於礦化期, 要注意加強補充與鈣代謝有關的鈣、磷等無機物及維生素A、D、K的攝入, 以進一步加強乳牙胚的發育。 在這個階段, 母體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建議及時到醫院診治口腔疾病。

在妊娠後期 7個月以後

胎兒乳牙胚已完全形成,

Advertisiment
並有部分恒牙胚開始形成。 為了保證乳牙及部分恒牙的良好發育, 應進一步加強蛋白質及鈣、磷和維生素的補充, 同時應注意控制甜食的攝入量。 堅持食物多樣, 不偏食, 這樣才有利於母體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

小編總結:孕期的牙齒健康真的很重要, 想要牙齒好, 一定要吃得健康。 各位媽媽才懷著小寶寶的時候也千萬不能忽視牙齒檢查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