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抗菌藥,准媽媽如何安全使用?

一、什麼是抗菌藥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 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等化學合成藥物。 抗菌藥由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而得到某些產物, 或用化學半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 也可化學全合成。

二、孕期准媽媽如何選用抗菌藥?

孕婦的身體狀況能直接影響到胎兒, 因此孕婦應用抗菌藥物時需考慮到藥物對母體和胎兒兩方面的影響, 遵循以下原則:

1、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等藥物對胎兒有致畸或明顯毒性作用, 應避免應用;

2、氨基糖苷類、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等對母體和胎兒均有毒性作用,

Advertisiment
也應避免應用, 確有應用指征時, 須在血藥濃度監測下使用;

3、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醯胺類和磷黴素等藥物毒性低, 對胎兒及母體均無明顯影響, 也無致畸作用, 妊娠期感染時可以選用。 但是, 一般情況下不主張孕婦自行使用抗菌藥, 如病情需要, 可在醫生專業指導下正確用藥, 以免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

三、哺乳期使用抗菌藥 應暫停哺乳

准媽媽產後都會面臨母乳餵養, 在哺乳期可以使用抗菌藥嗎?哺乳期患者在應用抗菌藥物後, 藥物可自乳汁分泌, 因此哺乳期患者在應用任何抗菌藥物時, 均宜暫停哺乳。 而且, 哺乳期應避免選用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四環素類、氯黴素、磺胺類藥物等。

Advertisiment

孕期可用的抗菌藥物:

(1)青黴素類

青黴素類藥物對人類毒性很小, 對孕婦、胎兒、嬰兒都較安全, 抗菌譜較廣, 是孕婦的首選抗菌素。 據文獻報導, 3546名孕婦在頭3個月應用青黴素衍生物, 未發現畸形反應。 常用青黴素G, 該藥使用歷史悠久, 安全範圍大, 不良反應小, 毒性低, 但細菌對其產生耐藥性快。 氨苄西林為上下段尿路感染常用藥物之一。 另外, 常用的廣譜青黴素有氨苄青黴素、羥苄西林(羧苄青黴素)等。 但青黴素類藥物容易發生過敏性反應, 因此應用前必須皮試。

(2)頭孢菌素類(先鋒黴素類)

此類抗生素抗菌譜廣, 耐酸, 療效高, 毒性輕微, 孕婦應用較為安全。 其過敏反應發生率低, 無畸形的反應報導。 目前已應用到第三代,

Advertisiment
如人們所熟知的羅氏芬(又名菌必治)等。

(3)大環內酯類

這類藥物除無味紅黴素外均無毒性反應。 主要有紅黴素。 紅黴素對胎兒毒性很小, 無致畸作用, 孕期使用較安全, 可代替青黴素作為首選藥物治療妊娠期淋病或梅毒。 乙醯螺旋黴素為半合成大環內酯抗生素, 作用與紅黴素相似, 可用於對紅黴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而無味紅黴素可出現膽汁鬱滯性黃疸, 孕婦服用後肝中毒發生率可達10%~15%, 故孕婦不宜用。

(4)林可黴素類

包括林可黴素類、氯林可黴素類, 即潔黴素、氯潔黴素。 對孕婦胎兒毒性小, 無致畸影響。

孕婦須慎用的抗生素主要有氨基苷類抗生素, 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這類藥物對第八對腦神經及腎臟有損害,

Advertisiment
因此有可能損傷胎兒腎功能及聽力, 故慎用。 如確需使用, 應小劑量、短療程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