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不慎,胎寶寶很有機會的先天性心臟病

據統計, 每1000個新生兒中, 就有大約6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其中以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大動脈轉位元等心臟結構異常最為常見。 先心病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甚至威脅孩子的生命。 有資料表明, 先心病患兒如果不及時治療, 到1歲時約有一半死亡, 到2歲時死亡率高達70%。

胚胎在母體內形成2周時, 心臟發育開始, 約在第4周即有迴圈作用, 到第8周心臟外表已有心房、心室形成。 在胚胎發育的這個關鍵時期, 任何影響心臟發育的內在或外在因素都能使心臟某一部分發育障礙,

Advertisiment
從而形成各種類型先天性心臟病。 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類, 而環境因素是可以預防的。

環境因素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

如果母親在妊娠早期(尤其在3個月之內)患過感染, 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感冒等;或是在懷孕早期接觸大量放射線, 因營養不良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缺乏, 以及藥物的影響(如孕婦服用抗癌藥、抗癲癇藥及安眠藥等), 這些因素均可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 都有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 另外, 如果懷孕前三個月孕婦接觸室內污染物較多, 胎兒也極易發生先心病。

孕婦肥胖可致嬰兒患先天性心臟病風險高15%

最新研究發現, 患有肥胖症的孕婦, 孩子容易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選取了7392名患有心臟缺陷的新生兒母親和5.6萬名無出生缺陷的嬰兒母親。 通過比較發現, 孕婦的肥胖症可使先心的發生率增加15%, 並且, 隨著肥胖症的程度增加, 先心風險也隨之升高。 相比正常體重的孕婦, 中度肥胖症孕婦懷先心胎兒的幾率要高出11%, 重度肥胖則要高出33%。 作為此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 詹姆斯·米爾斯博士指出, 這個趨勢是不容置疑的:孕婦越肥胖, 越有可能生出一個有心臟缺陷的孩子。

最後, 研究人員指出, 如果患有肥胖症的婦女在懷孕前能夠減肥的話, 不僅會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 很有可能也會降低嬰兒心臟缺陷的風險, 可以說是一勞多得。

因此, 為預防先心病, 準備做媽媽的婦女應注意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以減少小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 另外, 現在醫學中高解析度的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在胎兒時期就將部分先心病診斷出來, 一般4個月以後就可以對高危胎兒進行胎兒心臟檢查, 避免患有嚴重先心病患兒的出生。 因此專家提醒孕婦一定要做好產前篩查。

幸孕草提醒:先天心臟病的胎兒早發現, 早治療

為了儘早發現異常, 年輕父母應注意以下情況:

(1)如果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較輕, 早產、臨產時有過窒息, 經搶救後發現面色青紫或有心臟雜音, 應考慮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2)觀察嬰兒出生後皮膚是否持續紫紺;孩子是否反復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是否經常感冒, 呼吸道、支氣管、肺部有無反復感染;餵奶是否困難;平時呼吸是否急促;是否發育遲緩、消瘦、多汗。

Advertisiment

(3)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吃奶、進食、啼哭或排便時, 常有發作性缺氧、呼吸困難、青紫加重, 甚至出現抽風而失去知覺, 嚴重的患兒可發生突然死亡,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於出生後三四個月。

(4)患兒稍稍長大一些後, 學爬行及端坐的時間比正常孩子晚, 獨立站立的時間也短, 睡眠時喜歡側臥位, 同時胳膊和腿都彎曲著, 像一隻“大蝦”;等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 在跑、跳或遊戲時, 體力明顯不如同齡兒童;有的患兒活動一會感到疲勞後, 喜歡下蹲片刻再起來活動, 而活動一段時間後又得蹲下來休息, 醫學上稱之為“蹲踞現象”, 這種姿勢可以增加肺活量,

Advertisiment
有利於減輕心臟負擔, 改善缺氧狀況;有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時並無青紫, 長大後才逐漸出現, 同時手指和腳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狀, 稱為“杵狀指”。

不論是何種表現, 一旦出現異常, 都應該去醫院接受詳細檢查, 包括胸部X線攝片、心電圖、超聲波心動圖等輔助檢查, 這樣才能做出明確的診斷。 一般情況下, 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兒在嬰兒期(1歲以內)就可表現出症狀, 如果到了3歲還未表現出什麼症狀, 那麼即使有先心病, 也是輕微的。 心臟手術既有危險也有很大的希望, 至於是否做手術、何時做, 請家長一定聽從醫生的建議。 有條件的話應該到專業的心臟病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