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產期臨近的表現

孕婦的心情波動大, 產前情緒化更加明顯, 越是接近分娩時刻, 孕婦會有哪些表現?孕婦必須關注臨近預產期的症狀, 因為這關係著你何時入院待產。

當你的身體出現以下症狀時, 說明你的產期越來越近了

1.宮底下降

脹大的子宮開始下降, 減輕了對橫膈膜的壓迫, 孕婦會感到呼吸困難緩解, 胃的壓迫感消失, 食欲增加。

2.腹墜腰酸

胎頭下降使骨盆受到的壓力增加, 腹墜腰酸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3.大、小便次數增多

胎兒下降, 壓迫膀胱和直腸, 使小便之後仍感有尿意, 大便之後也不覺舒暢痛快。

臨產前哪些事是孕婦可以做的

Advertisiment

第一階段:陣痛開始到宮口打開4釐米左右。 這個過程中, 宮口打開的程度不易察覺, 但會感到不安和疼痛。

變換姿勢, 嘗試找到讓你感覺最舒服的隨著胎頭的下降, 准媽媽陣痛的部位也會有所改變, 所以儘量找到感覺舒服的姿勢這樣才能更好地放鬆。 陣痛的時候最好大口呼氣緩解陣痛的基本方法就是採用呼氣式呼吸法。 如果強忍疼痛的話身體就會變得僵硬, 產痛就會增加。 通過大口地呼氣可以釋放疼痛的感覺。 按壓、撫摸、溫暖身體用手按壓、撫摸疼痛的地方可以在疼痛中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些。 用熱水袋放在腰部, 讓身體溫暖一些也可以舒緩身體、緩和疼痛。

如果是白天的話儘量坐起來由於陣痛的時候子宮是一面前傾一面向下收縮的,

Advertisiment
所以把身體略微前傾不僅可以減少疼痛, 還可以讓肌肉放鬆。 晚上側臥的姿勢好一些, 如果是白天的話就儘量坐起來。

第二階段:宮口打開到7釐米以上, 感覺有便意。 在宮口完全打開之前, 如果過於用力, 不僅子宮口會受到傷害, 而且也會消耗大量的體力。

感覺很吃力可以短暫地使一下勁在子宮口全部打開以前是克服宮縮痛、保存體力的時期。 但是本能地無法克制用力的話可以隨著吐氣在最後的時候給腹部一點壓力。 呼吸時要格外集中注意力呼出氣流後自然地吸氣, 對於預防呼吸過度是十分有效的。 如果不能慢慢地呼氣的話短促地呼氣也是可以的。

Advertisiment
壓迫肛門更容易緩解宮縮痛腰或肛門附近疼痛加劇時, 用拳頭等按住肛門的話會覺得輕鬆一點, 也更容易減輕疼痛。 同時配合呼吸法會更有效, 在按壓肛門的時候呼氣, 鬆開的時候吸氣。 有人躺下來更容易克服宮縮痛本能會告訴我們什麼姿勢最舒服, 但一般來說側臥比仰面躺著更能減緩陣痛。 在陣痛的間歇歇一口氣更容易克服宮縮痛。

孕婦待產前一周內的狀況及注意事項如下:

孕媽媽要觀察胎動情況有無異常, 子宮收縮的情況, **流血及流水的情況, 注意有沒有頭疼、眼花、心慌、呼吸困難等任何不適。

大多數的胎兒都將在這周降臨, 但真正能準確地在預產期出生的嬰兒只有5%, 提前或推遲兩周都是正常的。

准媽媽現在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胎膜早破,

Advertisiment
即通常所說的早破水。 正常情況下只有當宮縮真正開始, 宮頸不斷擴張, 包裹在胎兒和羊水外面的胎膜才會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下破裂, 流出大量羊水, 胎兒也將隨之降生。

臨產期間, 產婦應該要有信心, 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做好準備, 用愉快的心情來迎接寶寶的誕生。 丈夫應該給孕婦充分的關懷和愛護, 周圍的新戚朋友及醫務人員也必須給產婦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另外, 准媽媽還要選好醫院以及到醫院的最佳路線, 準備好所需物品, 如果情況允許, 您可以做一些分娩的聯繫動作, 有助於順利生產!總之, 注意待產前一周內的狀況及注意事項, 准媽媽會很好地度過臨產及分娩期的。

Advertisiment

溫馨提示:產前如何調節心理

瞭解生育知識。 要明確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 如果從臨產開始就心中有數, 泰然處之, 疼痛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還可以多看看親子類的網站和論壇, 和一些媽媽們交流, 討教一些經驗。

定期產檢。 只要進行正常的產前檢查, 醫院可以及時發現問題, 提前干預。 自我觀察和監測也很重要, 瞭解每天的胎動是否規律, 有沒有頭暈、氣喘等不適症狀。

相信醫學技術。 如今在醫院分娩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高, 應該放心待產。 與醫師保持密切聯繫, 有問題及時請教, 保持良好情緒。

轉移注意力。 做些有利健康的活動, 如編織、繪畫、唱歌、散步。 不要閉門在家, 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未來的擔憂上。

家人多疏導。 出現產前焦慮症狀時,多與家人溝通交流,及時分享自己的情緒狀態,告知家人自己出現的情緒障礙,家人也可及時給予疏導,幫其慢慢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丈夫要理解妻子情緒上的波動,耐心傾聽妻子訴說,給予妻子鼓勵和安慰,打消其心中顧慮。

出現產前焦慮症狀時,多與家人溝通交流,及時分享自己的情緒狀態,告知家人自己出現的情緒障礙,家人也可及時給予疏導,幫其慢慢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丈夫要理解妻子情緒上的波動,耐心傾聽妻子訴說,給予妻子鼓勵和安慰,打消其心中顧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