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前應進行口腔檢查

隨著社會的進步,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有計劃地選擇良時吉日懷孕幾乎已經成了所有育齡女性的要求。 許多女性在計畫懷孕前, 都會有意識地到醫院的內科、婦產科做相關的身體檢查和化驗, 來保證自己的身體在受孕前達到最佳狀態。 但是您知道嗎, 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是您不應該漏掉的——

準備懷孕跟口腔有什麼關係?因為孕期許多常見病的發生都和你是否進行口腔檢查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 孕前應該進行這樣一些項目的口腔檢查:

孕前牙檢主要包括對牙周病、齲齒、冠周炎、殘根、殘冠等情況的檢查。

Advertisiment
檢查後要依據檢查結果清洗牙齒, 祛除結石、菌斑及色素等有害物質, 對有病變的牙齒及時做補牙、拔牙等針對性治療。 實際上, 牙檢不僅僅限於准媽媽, 准爸爸也要有這個意識哦。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一個器官的病變也必將影響到其他器官, 如果准爸爸患有牙周炎, 也必將影響到精子品質, 所以准爸爸也要未雨綢繆, 早做檢查。

準備懷孕的女性適宜在孕前6個月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 孕前及早清除牙齒上的牙石、菌斑, 徹底治療齲齒, 拔除阻生的智齒或殘根、殘冠, 及時修復缺失牙以恢復咀嚼功能, 注意刷牙、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以免影響胎兒發育。 若出現妊娠期牙齦炎, 在懷孕中期可找醫生檢查、治療,

Advertisiment
去除局部牙石和菌斑的刺激, 等產後一段時間牙齦炎症一般會自行消退。

此外, 懷孕前3個月除了急症外, 一般不宜進行其他口腔治療, 注意避免X線照射。 懷孕4~6個月可進行口腔治療, 但藥物應用要慎重。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孕期預防口腔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最好每餐後堅持刷牙、漱口, 配合牙線及時清除牙齒鄰面和間隙內的牙菌斑和嵌塞的食物。 也可進行叩齒、牙齦按摩, 以促進牙齦血液迴圈, 保持牙齦健康。

牙齦炎和牙周炎

女性在懷孕後, 體內的雌性激素水準明顯上升, 尤其是黃體酮水準上升很高, 會使牙齦中血管增生, 血管的通透性增強, 容易誘發牙齦炎, 這被稱作“妊娠期牙齦炎”。 研究證實,

Advertisiment
懷孕前未患牙齦炎的女性, 其懷孕後患“妊娠期牙齦炎”的比例和嚴重程度均大大降低;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 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 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 出血顯著, 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至腫瘤狀, 稱為“妊娠期齦瘤”, 極容易出血, 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 另外, 患者牙周袋中細菌毒性增加, 對牙周骨組織的破壞也加重, 往往引起多顆牙齒的鬆動脫落。 如果是中、重度的牙周炎, 孕婦生出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 懷孕前應該進行牙齦炎和牙周炎的檢查和系統治療。

蛀牙

孕前生理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變化, 以及對口腔護理的疏忽, 常常會加重蛀牙病情的發展。 一旦爆發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

Advertisiment
不但會給孕婦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 而且服藥不慎也會給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有調查證明, 母親患有蛀牙, 生出的小寶寶患蛀牙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原因之一就是母親是嬰兒口腔中致蛀牙細菌的最早傳播者。 所以, 懷孕以前治癒蛀牙無論對自己, 還是對小寶寶都是有好處的。

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是指口腔中最後一隻磨牙(俗稱“後槽牙”), 由於受頜骨和其他牙齒的阻礙, 不能完全萌出, 造成部分牙體被牙齦所覆蓋。 以下頜第三磨牙最為常見。 阻生智齒的牙體與牙齦之間存在較深的間隙(醫學上稱為“盲袋”), 容易積留食物殘渣, 導致細菌滋生、繁殖而直接引起急、慢性炎症, 就是通常說的“智齒冠周炎”。 由於智齒多在18歲以後萌出,

Advertisiment
且智齒冠周炎又最容易發生在20~35歲之間, 而這個年齡段恰好是育齡女性選擇懷孕的時間, 所以要想防治這種病的發生, 就應該在孕前將口腔中阻生智齒拔除。

口腔衛生

有懷孕的打算了, 就應當到口腔科(最好是專門為准孕婦檢查的口腔科)做口腔衛生狀況檢查, 接受口腔大夫的健康指導,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孕期口腔常見病都與口腔的衛生狀況密切相關, 您需要知道如何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牙線, 以及孕期如果患口腔科疾病, 何時進行治療是安全的等等。

總之, 如果您計畫懷孕, 別忘記對口腔的孕前檢查。 保證牙齒的健康, 也是安全度過孕期的前提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