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前實症、虛症痛經的飲食治療

月經前、後小腹疼痛, 稱為痛經。 經前痛而怕按者多為實症;經後痛而喜按者多為虛症。 實症多因外受寒邪或肝氣鬱結, 寒凝氣滯, 淤血作痛;虛症多因血海空虛, 胞脈失養而致疼痛。

1.實症:寒凝、氣滯血瘀:小腹脹痛, 時有冷感, 經行不暢, 色紫有血塊;舌苔薄白, 舌質紫黯或有瘀點, 脈沉弦或澀。

山楂酒

[製備與用法]幹山楂片200克, 去核, 放入毛口瓶中, 加60度白酒300毫升, 泡1周後可用。 每次服10~20毫升, 每日2次。

[性味與療效]山楂甘酸微溫, 善走血分。 功能化瘀通經, 白酒甘辛大熱。 此方治寒性痛經有顯效。

[備註]各種血熱血虛症忌服。

Advertisiment

艾葉湯

[製備與用法]艾葉15克, 煎湯。 加紅糖適量溫服。 每日2次。

[性味與療效]艾葉辛苦性溫, 入肝、脾、腎經。 能散寒除濕, 溫經止血, 主治腹中冷痛, 月經不調。 紅糖暖胃散寒並有矯味作用。

[備註]陰虛血熱, 月經先期者不宜。

丹參酒

[製備與用法]丹參100克, 白酒500毫升, 浸泡7天。 每次服10毫升, 每日2次。

[性味與療效]丹參味苦微寒, 功能活血祛淤止痛;白酒甘辛大熱, 通血脈助藥勢。 此方緩解疼痛之效, 較丹參散尤捷。

[備註]血熱妄行, 陰虛血熱者忌服。

2.虛症:經期或經後氣血雙虛:小腹隱痛, 按壓痛減, 月經量少, 色淡質薄, 面色蒼白, 體倦乏力, 苔白舌淡, 脈搏細弱。

參芪補膏

[製備與用法]黨參50克, 黃芪100克, 當歸30克, 大棗20枚。 前3味藥加水煎煮2次, 去渣取汁;大棗文火燉爛取汁及棗泥入藥汁,

Advertisiment
加紅糖100克收膏。 每次服20毫升, 每日3次。

[性味與療效]黨參補氣益陰, 黃芪補氣升陽;當歸補血活血與黃芪構成“當歸補血湯”;大棗益氣補血。 全方氣血雙補, 氣血足則血海充胞宮實, 血海充胞宮實則虛痛自止。

[備註]陰虛血熱、外感實熱未清者忌服。

烏雞湯

[製備與用法]雄烏骨雞500克(切塊), 陳皮3克, 良薑3克, 胡椒6克, 草果2枚, 蔥、醋適量。 文火燉爛, 吃肉喝湯。

[性味與療效]烏骨雞甘溫, 益氣補血, 補髓填精;陳皮理氣醒脾;良姜、胡椒溫中暖胃;草果散寒燥濕。 此方溫中健胃, 補益氣血, 用於婦女痛經之屬於氣血雙虧、偏於虛寒者。

[備註]陰虛血熱, 月經先期者不宜。

韭菜紅糖水

用料:韭菜汁1杯, 紅糖水沖服。 服後俯臥半小時有效。

鮮姜紅糖水

Advertisiment

用料:鮮薑15克, 紅糖30克。

制法:水煎服。

烏梅紅糖湯

用料:烏梅15克, 紅糖適量。

制法:加清水800毫升左右煎, 去渣飲用。 此法有收斂, 止血之功效。

紅棗湯

用料:紅棗20~30枚。

制法:煎湯服食。 每日1次, 連服數日。 此法有養血, 止血之功效。

芹菜雞蛋湯

用料:鮮芹菜30克, 鮮卷柏30克(幹品15克), 雞蛋2只。 制法:雞蛋煮熟去殼置瓦鍋, 放入芹菜、卷柏、加清水浸沒藥面。 煮熟後去藥渣吃蛋飲湯, 每日l劑, 連服2~3劑。 此法有調經止血的功效。

千絲瓜湯

用料:幹絲瓜1只。

制法:加水400毫升煎服, 可治痛經。 或絲瓜絡30克水煎, 加黃酒內服, 治婦女經行腰痛;也可用絲瓜子焙乾, 水煎加紅糖少量, 早晚沖典酒溫服, 治月經不調;還可用老絲瓜1只燒存性研末, 每次9克, 鹽開水調服, 治月經過多。

生薑雞蛋湯

Advertisiment

用料:生薑15克, 艾葉10克, 雞蛋(連殼)2只。

制法:加適水煮熟後, 蛋去殼放入再煮。 飲汁吃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