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看節目 是早教還是傷害

2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看電視

1999年, 美國兒科協會(AAP)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後, 通告廣大父母, 避免讓2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 因為過早讓孩子看電視可能會有礙幼兒的發展。

嬰幼兒看電視和成人看電視不同。 我們成人看電視, 能夠理解前後的畫面以及畫面之間的邏輯關係, 一個個畫面組成了一個有邏輯的故事。

2歲以下的孩子則完全不同。 嬰兒剛生下來沒有像成人一樣的思維, 只有一些先天的無條件反射, 比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等。 皮亞傑把0-2歲的思維發展稱 為“感覺運動時期”。 在這兩年裡,

Advertisiment
嬰幼兒主要是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覺和手的動作來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 這個階段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思維。 也就是說嬰幼兒主要在感知行動中進行具體而直接的思維。 所以, 2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 就是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 他們不能把這些畫面組織成一個連續而有意義的故事。

對於一個成人來說, 電視是一個電視劇, 然後插播廣告, 又一個廣告, 然後繼續是電視劇。 我們可以接著前面斷掉的地方接著看下去, 中間的廣告插播不會中斷我們對這個故事的記憶和理解。

但是嬰幼兒則不同, 他們認為廣告是另一個故事, 又一個故事。 當電視劇又開始的時候, 他們會認為這又是一個新的故事, 因為他們的記憶、理解力,

Advertisiment
都不足以讓他們記住並判斷前後畫面的關係。 所以, 讓他們過早過多地看電視, 對他們來說, 接受的只是雜亂無章的資訊。

很多研究認為, 過多過早地看電視, 也許就是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原因。 比如, 2004年, 華盛頓大學的克裡斯塔基斯(Dimitri A. Christakis)博士的一個研究發現, 3歲以前, 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時的電視, 7歲時注意力障礙的問題的發生率就會增加10%。 雖然嚴格地說, 這個研究僅僅指出了相關關係, 不能直接得出“看電視導致了注意力障礙”的結論, 但已經有相當多類似的研究結果都指出了這個相關關係, 那麼, 家長還是應該對3歲前看電視的現象保持警惕。

嬰幼兒節目是否讓孩子更聰明?

Advertisiment

嬰幼兒不宜看一般的電視節目, 那麼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節目是不是和其他節目不同?“小小愛因斯坦”、“芝麻街”這樣的兒童益智節目, 能不能像他們宣傳的那樣促進嬰幼兒發育, 開發嬰幼兒潛力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迪士尼公司的退款事件。 2009年9月4日, 迪士尼公司發出公告, 凡是在2004年6月5日到2009年9月4日之間買了“小小愛因斯坦”的錄影帶或者DVD的用戶, 可以收到原價退款。 迪士尼公司有這樣的舉動, 是“沒有商業化影響的童年”(campaign for a commercial-free childhood)這個組織長期推動的結果。 他們有資料顯示, “小小愛因斯坦”是“教育性的, 能提高孩子的智力”這樣的宣傳是虛假的, 欺騙性的。 “小小愛因斯坦”佔據了90%的嬰幼兒媒體市場, 每年賣出去2億美元的產品。 但是,

Advertisiment
如上文所述, 有研究顯示1-3歲之間長時間看電視和7歲時有注意力問題呈正相關的關係。 而且同類的研究有很多, 迪士尼公司用賠償的方式避免了那個組織的控告。

克裡斯塔基斯和華盛頓大學的兩位同事齊默曼(Frederick J. Zimmerman)、摩爾佐夫(Andrew N. Meltzoff)在一項研究中發現, 8到16個月的年齡段, 看過嬰幼兒節目“小小愛因斯坦”、“芝麻街”的孩子反而比沒有看過這類節目的孩子在語言發展標準測試中分數要顯著更低。 而在17-24個月的年齡段, 看過和沒看過節目的幼兒語言發展差別並不明顯。

你也許會說, 也許是因為有些家長不擅長與孩子交流, 所以孩子才有更多時間在看電視, 而家長的不善交流才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根本原因, 但實際上這類研究通常會對這種情況加以控制。

Advertisiment
更重要的是, 在美國不同的研究小組都得出類似的研究結果。

無論是這些研究, 還是迪士尼退款事件, 都說明表明這類號稱針對嬰兒的節目不一定像家長想像的那樣, 能夠最好地開發孩子的潛能。 不看這類節目, 會不會讓孩子發展滯後?回答是:不。

對於幼兒, 互動的學習方式比較好

對於這個退款事件, 小小愛因斯坦集團是這樣回應的:“我們首要的目標是鼓勵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對於如何提高這種親子互動, 我們一直在進行研討。 我們會繼續給家長提供各種選擇, 來幫助家長創造更多和孩子互動的機會。 ”(引自The New York Time, 2009年10月23日)。 可見, 做嬰幼稚教育節目的集團很清楚親子互動在嬰幼兒學習中的重要性。

有很多研究也證實,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與真人互動的學習比從螢幕學習效果更好。

2003年,華盛頓大學學習和腦科學研究所的庫爾(Patricia K. Kuhl)做了一個實驗,給9個月的嬰兒讀書。參與實驗的都是英語家庭,所以實驗者給孩子讀中文書,以此來排除環境影響。將這些嬰兒分為兩組,一組是真人給他們讀書;另一組嬰兒則是看這個人讀書的錄影帶。結果,聽真人讀書的那組嬰兒學到了中文的發音,而看錄影帶的那一組卻沒有。

所以,當你想教孩子學字母或者學數位,也許根本不需要錄影帶,自己教應該是最好的途徑。再好的教育節目是平面的,比不上真正的物體。螢幕上再逼真的花,也不如真實的一朵野花。嬰兒可以通過看、聞、摸多種途徑來認識花。讓孩子從螢幕上認識水,不如讓孩子聽水流的聲音,用手感受水流過的感覺,還可以把腳泡進去,跳一跳,水會濺起來。前面說過,0-2歲的嬰幼兒是通過各種感覺和手的動作來思維的。這些以多種感知得到的最真實最直接的體驗最有利於孩子學習。

如何有效地利用電視節目

在當今社會,要讓嬰幼兒完全和電視隔絕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説明孩子科學地看電視。

1.控制時間

2歲以前的嬰兒儘量不看電視,如果實在沒辦法要看,儘量控制在15分鐘以下。2歲到3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最好不超過30分鐘。

2.選擇合適的節目

對於3歲及以下的孩子,我們最好選擇畫面轉換比較慢的節目。“小小愛因斯坦”介紹數位、介紹水這些節目,畫面轉換就比較慢。這樣的節目,對孩子的注意力和邏輯理解,不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同時,選擇一些沒有情節性的節目。比如,“邦尼(紫色的恐龍)和朋友們”這樣的節目,每一集有一個主題,但是以唱歌和遊戲為主,情節性不是很強。比如,“湯瑪斯和他的夥伴們”,畫面上,人都是靜止的,只有火車是動態的,這樣的畫面變化比較慢,而且每一個故事非常短。變化緩慢的畫面,簡短的故事,對嬰幼兒來說,也是比較合適的。

3.如果有條件,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節目,把節目變成孩子和父母互動的仲介。

孩子通常喜歡一遍一遍重複看一個節目。當孩子對一個節目熟悉之後,家長可以用暫停鍵,把節目停止下來,然後用手指著螢幕上的東西和孩子一起講一講。比如,看“邦尼和朋友們”,有一集是他們去動物園。當放到貓頭鷹的時候,BJ說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可以在BJ講話之前,按暫停鍵,跟孩子說:“這個是什麼動物啊?是不是貓頭鷹?貓頭鷹是怎麼叫的?”等著看孩子會不會回答。等5-10秒,孩子不回答也不要緊,按播放鍵,看 BJ說話,然後再對孩子說:“噢,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來一起叫!”這樣一起看電視,可以改變孩子一個人看節目的消極性,而促使孩子積極思考,和家長互動。

5.防止孩子沉迷于電視

父母一方面要選擇孩子觀看的節目,並控制每次觀看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多給孩子提供看電視以外的其他活動:和孩子一起玩親子遊戲、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在和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中能夠投入地遊戲,從玩中學習。

在這個多媒體的社會。益智節目經過科學地利用,可以作為家長和孩子互動,開發孩子潛能的輔助手段。但是父母和孩子互動,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來調整自己的引導行為,是最好的開發孩子智力、促使孩子發展的方式。沒有什麼能夠代替。

有很多研究也證實,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與真人互動的學習比從螢幕學習效果更好。

2003年,華盛頓大學學習和腦科學研究所的庫爾(Patricia K. Kuhl)做了一個實驗,給9個月的嬰兒讀書。參與實驗的都是英語家庭,所以實驗者給孩子讀中文書,以此來排除環境影響。將這些嬰兒分為兩組,一組是真人給他們讀書;另一組嬰兒則是看這個人讀書的錄影帶。結果,聽真人讀書的那組嬰兒學到了中文的發音,而看錄影帶的那一組卻沒有。

所以,當你想教孩子學字母或者學數位,也許根本不需要錄影帶,自己教應該是最好的途徑。再好的教育節目是平面的,比不上真正的物體。螢幕上再逼真的花,也不如真實的一朵野花。嬰兒可以通過看、聞、摸多種途徑來認識花。讓孩子從螢幕上認識水,不如讓孩子聽水流的聲音,用手感受水流過的感覺,還可以把腳泡進去,跳一跳,水會濺起來。前面說過,0-2歲的嬰幼兒是通過各種感覺和手的動作來思維的。這些以多種感知得到的最真實最直接的體驗最有利於孩子學習。

如何有效地利用電視節目

在當今社會,要讓嬰幼兒完全和電視隔絕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説明孩子科學地看電視。

1.控制時間

2歲以前的嬰兒儘量不看電視,如果實在沒辦法要看,儘量控制在15分鐘以下。2歲到3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最好不超過30分鐘。

2.選擇合適的節目

對於3歲及以下的孩子,我們最好選擇畫面轉換比較慢的節目。“小小愛因斯坦”介紹數位、介紹水這些節目,畫面轉換就比較慢。這樣的節目,對孩子的注意力和邏輯理解,不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同時,選擇一些沒有情節性的節目。比如,“邦尼(紫色的恐龍)和朋友們”這樣的節目,每一集有一個主題,但是以唱歌和遊戲為主,情節性不是很強。比如,“湯瑪斯和他的夥伴們”,畫面上,人都是靜止的,只有火車是動態的,這樣的畫面變化比較慢,而且每一個故事非常短。變化緩慢的畫面,簡短的故事,對嬰幼兒來說,也是比較合適的。

3.如果有條件,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節目,把節目變成孩子和父母互動的仲介。

孩子通常喜歡一遍一遍重複看一個節目。當孩子對一個節目熟悉之後,家長可以用暫停鍵,把節目停止下來,然後用手指著螢幕上的東西和孩子一起講一講。比如,看“邦尼和朋友們”,有一集是他們去動物園。當放到貓頭鷹的時候,BJ說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可以在BJ講話之前,按暫停鍵,跟孩子說:“這個是什麼動物啊?是不是貓頭鷹?貓頭鷹是怎麼叫的?”等著看孩子會不會回答。等5-10秒,孩子不回答也不要緊,按播放鍵,看 BJ說話,然後再對孩子說:“噢,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來一起叫!”這樣一起看電視,可以改變孩子一個人看節目的消極性,而促使孩子積極思考,和家長互動。

5.防止孩子沉迷于電視

父母一方面要選擇孩子觀看的節目,並控制每次觀看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多給孩子提供看電視以外的其他活動:和孩子一起玩親子遊戲、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在和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中能夠投入地遊戲,從玩中學習。

在這個多媒體的社會。益智節目經過科學地利用,可以作為家長和孩子互動,開發孩子潛能的輔助手段。但是父母和孩子互動,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來調整自己的引導行為,是最好的開發孩子智力、促使孩子發展的方式。沒有什麼能夠代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