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需要綁腿、睡頭型嗎?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不僅健康、聰明, 還要長的漂亮。 有一個漂亮的頭型, 直直的雙腿是每一位爸爸媽媽所希望的。 所以, 每天在微信群裡會有很多新媽媽們諮詢, 寶寶要不要睡頭型?寶寶頭睡偏了怎麼辦?預防寶寶羅圈腿?要不要把寶寶包裹成蠟燭包?

我們先來說說寶寶偏頭

在產科臨床工作了幾十年, 接生過非常多的寶寶。 其實, 寶寶出生的時候, 大多數左右頭顱基本是對稱的。 因為寶寶的頭部比較軟, 囟門沒有閉合。 經過產道的時候會被擠壓發生一些變形, 但出生後很快會恢復原形。

Advertisiment

引起寶寶偏頭的原因

1歲之內的小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由於骨骼發育快, 頸部肌肉發育不完全。 並且, 每天的睡眠占了一大半時間, 頭部就比較容易受外力影響而變形。

比如, 在分娩的時候, 產程出現問題, 使產程停滯, 醫生會採用胎頭吸引術、或產鉗等方法助產, 這些助產方式就比較容易造成胎兒頭部血腫。 寶寶出生後因為血腫會引起疼痛, 就不願意側向血腫處, 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偏頭。

還有, 寶寶有追光、追媽媽的本能。 如果寶寶總是一側對著光線明亮的窗子、或媽媽經常習慣在寶寶同一側睡覺, 久而久之, 寶寶的頭就慢慢偏向光線明亮的窗子、或媽媽這一側, 這個時候寶寶也容易形成偏頭。

斜頸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因為胎兒蜷曲在子宮內, 隨著月齡的增加, 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胎兒的頸部就會逐漸扭曲, 以協調身體, 適應子宮內的空間。 因為姿態性擠壓造成了暫時性的斜頸外觀。 這些寶寶出生以後也容易造成偏頭。

眼部病變(眼球活動不良或斜視)、營養與遺傳疾病等原因也會造成斜頸而引起偏頭。

如果寶寶偏頭、歪頭不僅影響頭形, 而且會影響寶寶的顏面、五官對稱, 甚至影響五官發育。 所以, 對媽媽們來說預防寶寶睡偏了頭, 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怎樣預防和矯正偏頭?

1、經常改變睡覺姿勢和方向

一般家庭床都是固定位置, 睡覺方向也是固定位置, 如果寶寶出生以後長時間固定一個方向和位置睡覺, 就非常容易造成偏頭。

Advertisiment
因為, 寶寶出生後頭3個月是塑頭型的關鍵時期。 所以, 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起, 媽媽和寶寶就要經常變換睡覺姿勢和睡覺方向。 尤其要注意不同側的睡覺方向面對光線明亮的窗子, 讓寶寶頭部兩側均勻受力。 平時媽媽或家人要注意, 變換位置跟寶寶說話。 特別是在寶寶睡偏頭, 不願意扭轉過來的一邊, 多呼喚寶寶。 讓寶寶不願意扭轉過來的一側面對光線明亮的窗子。

如果在白天, 寶寶身邊有人看護, 可以讓寶寶趴著睡, 這樣寶寶頭型就比較圓, 但趴著睡時, 容易把小臉型睡的不對稱, 所以, 也是要經常左右更換方向。 另外, 一定要注意安全, 防止溢奶或被褥堵塞寶寶口鼻引起窒息。

有頭皮血腫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出生後頭一周可用小毛巾在冷水中浸濕敷在血腫部位, 一周後改用局部熱敷以促進血腫周圍血液迴圈加快血塊的吸收。 這個時候可以讓患側和健側交換睡姿。 寶寶小車掛玩具也要注意, 不要固定在一個位置不變, 避免引起斜視而造成偏頭。

寶寶一旦睡偏頭了, 媽媽應及早想辦法給予糾正, 因為年齡越小的寶寶, 顱骨還未完全定形, 其頭形也更容易糾正。 如果寶寶頭總是喜歡偏向右側, 媽媽就用比較鬆軟的毛巾折起來, 在右側給其墊高一些, 以使其頭部不能隨意偏向右側扭轉。 如果毛巾的力量不夠, 小寶寶睡一會兒後還是向右偏頭, 那麼做了一個小枕頭, 只比手掌大一點, 裡面裝上小米, 拿起來沉甸甸的感覺。

Advertisiment
用它墊在寶寶的腦袋右側, 任憑寶寶怎麼動, 都不會偏過來。

經常給寶寶的頸部適度地按摩一下, 緩解其頸部的壓力。 時間長了, 也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比如, 寶寶的頭習慣偏向右, 就給其右頸部按摩等。

2、關於枕頭的問題

寶寶是否枕枕頭, 也是媽媽們最常問的問題。 小寶寶由於顱骨的鈣化不完全, 骨縫還沒有閉合,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給寶寶枕硬枕頭, 如豌豆、小米、綠豆甚至用書作枕芯, 認為這種硬枕頭才能讓寶寶睡出好頭型, 其實沒有科學依據, 這種硬邦邦的枕頭不僅讓寶寶不舒服, 還使頭部受到擠壓, 小寶寶的顱骨較軟, 囟門和顱骨縫還沒完全閉合, 枕頭過硬容易導致頭顱變形。 另外, 小寶寶活動能力差, 反而使頭形容易變偏。 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把寶寶頭皮硌傷。

另外,這個月齡段的寶寶頸部較短,頭部的寬度大於肩部,頭的枕部與脊柱成直線平行,頸椎沒有形成生理彎曲,這是絕大多新生兒的正常現象,如果用較高的枕頭反倒會影響寶寶的呼吸通暢。所以,寶寶出生三個月前,沒必要睡枕頭。媽媽可以在寶寶的頭下墊一些純棉毛巾(疊成長方形塊)等物品。

即使寶寶使用枕頭,媽媽在選擇枕頭的時候要注意,枕套要用棉布製作,枕芯要柔軟、透氣,質地不能太硬,最好選用蕎麥皮、決明子、茶葉枕頭,否則寶寶顱骨容易變形。這個高度的標準,就是寶寶倒在枕頭上以後,頭和身體保持平衡,沒有下沉和抬高的不舒服狀態。枕頭的長度和寶寶的肩寬相等,寬度和寶寶的頭高差不多就可以了。

3、關於斜頸

在前面說到,斜頸是偏頭髮生的原因之一。寶寶斜頸的發生率根據不同文獻的記載,為0.3%~1.9%之間。大部分的寶寶斜頸發現於出生後3個月內,而在這些寶寶當中,約有1/5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如果發現寶寶有斜頸,最好帶寶寶看醫生,醫生通過簡單的查體就能確定寶寶是否有斜頸,然後對症治療。

斜頸的表現:1、頭傾向一側,下巴朝對側肩膀; 2、頸部出現硬塊;3、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4、頸部活動受限制。

嬰兒斜頸約90%的病例自然消退。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矯正年齡可推遲到3歲。還有一種情況,寶寶有斜頸以後,經過醫生檢查,胸鎖乳突肌沒有攣縮,應考慮眼性斜頸。

再來說說寶寶是否應該綁腿,預防羅圈腿

我在臨床工作的時候,經常會見到一些老人們,不光是老人,就連現在年輕的媽媽們也會有來諮詢,把寶寶兩腿拉直用被單捆綁,是不是可以預防羅圈腿(O型腿)。那麼,這種做法對不對呢?在這裡肯定的告訴大家是不對的。

1造成寶寶腿彎曲的原因

寶寶的腿直不直和嬰兒時期綁沒綁根本沒關係,當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時,胎兒的姿勢是蜷縮、彎曲狀態。寶寶出生後,腿部還是會有一些彎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彎度,不影響寶寶正常發育。所以出生後很長時間都會這樣,等到開始學走路了,甚至在學會走路的早期,腿都還有一些彎曲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變得直了。

另外,少部分有O型腿的寶寶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因素所致。比如,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點內八或O型腿的現象,若寶寶有出現類似的狀況,屬於正常狀況。

2長時間給寶寶綁腿的危害

如果長時間過度捆綁,限制了寶寶的活動,減少了寶寶的腿部運動,不利於肢體的發育。也不利於血液迴圈。寶寶感覺也非常難受,但又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只能用哭鬧表示抗議,增加帶養的難度。另外,捆綁過緊,使皮膚皺褶多的地方不透氣。造成寶寶腋下、腹股溝、臀部等處的皮膚糜爛。有的專家認為,這種包裹法還會影響寶寶肺部的呼吸,影響胸廓發育,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

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羅圈腿

判斷寶寶是否是羅圈腿的方法:讓寶寶仰臥,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向中間靠攏。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兩腿靠攏時,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併攏的。如果按上面的方法,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的間隙超過10釐米,很可能就是羅圈腿了,媽媽們應帶寶寶就去醫院看看。

至於“羅圈腿”和 “X”型腿,其實,是由於後天餵養不當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佝僂病所造成的骨骼變形,比如羅圈腿,它就是佝僂病的一種症狀,不是綁腿可以預防的。也不是捆綁所能解決的。相反,過度捆綁還可誘發髖關節脫位等意外。

4、不要過早站立、或行走

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所以,不建議寶寶過早長時間站立。寶寶的大運動發育一定要遵循自然,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過早、過多人為干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尤其,有些心急的媽媽,很早就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學習走路。在寶寶還沒有辦法自行扶物站立的時候,說明寶寶骨骼發育尚未健全,坐在學步車裡雙腿需要撐開,走路的姿勢和正常的行走姿勢也不一樣,如果使用學步車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腿骨或者膝關節變形。建議若是想讓讓寶寶乘坐學步車,至少需等寶寶可自行扶物穩定行走後比較適合。

另外,過早學習走路也不利於寶寶視力的發育。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他們都是些“目光短淺”的“近視眼”,而爬行可使寶寶看清自己能看清的東西,這有利於寶寶視力健康正常地發育;相反,過早地學走路,寶寶因看不清眼前較遠的景物,便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寶寶嬌嫩的眼睛產生一種疲勞損害,反復則可損傷視力,這就好比近視眼不配戴眼鏡會使視力越發下降一樣。

平時媽媽可以經常為寶寶做身體撫觸按摩,幫助寶寶的肌肉、骨骼發展。包裹寶寶時應用寬大、鬆軟的被褥,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這樣才更加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把寶寶頭皮硌傷。

另外,這個月齡段的寶寶頸部較短,頭部的寬度大於肩部,頭的枕部與脊柱成直線平行,頸椎沒有形成生理彎曲,這是絕大多新生兒的正常現象,如果用較高的枕頭反倒會影響寶寶的呼吸通暢。所以,寶寶出生三個月前,沒必要睡枕頭。媽媽可以在寶寶的頭下墊一些純棉毛巾(疊成長方形塊)等物品。

即使寶寶使用枕頭,媽媽在選擇枕頭的時候要注意,枕套要用棉布製作,枕芯要柔軟、透氣,質地不能太硬,最好選用蕎麥皮、決明子、茶葉枕頭,否則寶寶顱骨容易變形。這個高度的標準,就是寶寶倒在枕頭上以後,頭和身體保持平衡,沒有下沉和抬高的不舒服狀態。枕頭的長度和寶寶的肩寬相等,寬度和寶寶的頭高差不多就可以了。

3、關於斜頸

在前面說到,斜頸是偏頭髮生的原因之一。寶寶斜頸的發生率根據不同文獻的記載,為0.3%~1.9%之間。大部分的寶寶斜頸發現於出生後3個月內,而在這些寶寶當中,約有1/5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如果發現寶寶有斜頸,最好帶寶寶看醫生,醫生通過簡單的查體就能確定寶寶是否有斜頸,然後對症治療。

斜頸的表現:1、頭傾向一側,下巴朝對側肩膀; 2、頸部出現硬塊;3、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4、頸部活動受限制。

嬰兒斜頸約90%的病例自然消退。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矯正年齡可推遲到3歲。還有一種情況,寶寶有斜頸以後,經過醫生檢查,胸鎖乳突肌沒有攣縮,應考慮眼性斜頸。

再來說說寶寶是否應該綁腿,預防羅圈腿

我在臨床工作的時候,經常會見到一些老人們,不光是老人,就連現在年輕的媽媽們也會有來諮詢,把寶寶兩腿拉直用被單捆綁,是不是可以預防羅圈腿(O型腿)。那麼,這種做法對不對呢?在這裡肯定的告訴大家是不對的。

1造成寶寶腿彎曲的原因

寶寶的腿直不直和嬰兒時期綁沒綁根本沒關係,當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時,胎兒的姿勢是蜷縮、彎曲狀態。寶寶出生後,腿部還是會有一些彎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彎度,不影響寶寶正常發育。所以出生後很長時間都會這樣,等到開始學走路了,甚至在學會走路的早期,腿都還有一些彎曲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變得直了。

另外,少部分有O型腿的寶寶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因素所致。比如,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點內八或O型腿的現象,若寶寶有出現類似的狀況,屬於正常狀況。

2長時間給寶寶綁腿的危害

如果長時間過度捆綁,限制了寶寶的活動,減少了寶寶的腿部運動,不利於肢體的發育。也不利於血液迴圈。寶寶感覺也非常難受,但又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只能用哭鬧表示抗議,增加帶養的難度。另外,捆綁過緊,使皮膚皺褶多的地方不透氣。造成寶寶腋下、腹股溝、臀部等處的皮膚糜爛。有的專家認為,這種包裹法還會影響寶寶肺部的呼吸,影響胸廓發育,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

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羅圈腿

判斷寶寶是否是羅圈腿的方法:讓寶寶仰臥,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向中間靠攏。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兩腿靠攏時,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併攏的。如果按上面的方法,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的間隙超過10釐米,很可能就是羅圈腿了,媽媽們應帶寶寶就去醫院看看。

至於“羅圈腿”和 “X”型腿,其實,是由於後天餵養不當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佝僂病所造成的骨骼變形,比如羅圈腿,它就是佝僂病的一種症狀,不是綁腿可以預防的。也不是捆綁所能解決的。相反,過度捆綁還可誘發髖關節脫位等意外。

4、不要過早站立、或行走

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所以,不建議寶寶過早長時間站立。寶寶的大運動發育一定要遵循自然,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過早、過多人為干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尤其,有些心急的媽媽,很早就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學習走路。在寶寶還沒有辦法自行扶物站立的時候,說明寶寶骨骼發育尚未健全,坐在學步車裡雙腿需要撐開,走路的姿勢和正常的行走姿勢也不一樣,如果使用學步車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腿骨或者膝關節變形。建議若是想讓讓寶寶乘坐學步車,至少需等寶寶可自行扶物穩定行走後比較適合。

另外,過早學習走路也不利於寶寶視力的發育。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他們都是些“目光短淺”的“近視眼”,而爬行可使寶寶看清自己能看清的東西,這有利於寶寶視力健康正常地發育;相反,過早地學走路,寶寶因看不清眼前較遠的景物,便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寶寶嬌嫩的眼睛產生一種疲勞損害,反復則可損傷視力,這就好比近視眼不配戴眼鏡會使視力越發下降一樣。

平時媽媽可以經常為寶寶做身體撫觸按摩,幫助寶寶的肌肉、骨骼發展。包裹寶寶時應用寬大、鬆軟的被褥,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這樣才更加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