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輔食何時添加?怎樣添加?

大多數5個月左右的寶寶, 看到大人們吃東西的時候, 會不錯眼珠地盯著大人的嘴巴, 同時自己的嘴巴也沒閑著, 開始吧唧吧唧地附和著大人。 看到餐桌上的食物及餐具, 如果距離可以, 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撲上去, 樣子煞是可愛。

吃, 對於正在飛速生長發育期的嬰兒來說是最重要的, 也是擺在媽媽面前的一道難題。 輔食, 其實是嬰兒的輔助食品, 是嬰兒從流食向固體食物過渡期的一段嬰兒飲食經歷。 輔食何時添加?怎樣添加?這是媽媽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以下把我多年的經驗結合理論與大家分享,

Advertisiment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嬰兒為什麼一定要吃輔食?

1. 生理能力達到要求

4個月以上的寶寶, 生理結構及進食技能開始達到非流食的要求。 在這個階段, 嬰兒的口腔生理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寶寶的牙床已經開始變硬, 舌頭也比剛出生的時候變得窄些, 有一部分寶寶已經開始長乳牙, 胃容量逐漸增大, 消化能力開始增強, 可以開始消化澱粉類食物。 寶寶開始學習坐穩, 探索欲望更加強烈, 手部的主動參與能力逐步加強, 我們時常看到, 如果把這個月齡的寶寶抱到桌前, 不論桌面上是否有玩具, 他的手指都會比較活躍地摸、抓桌面, 並且喜歡把東西送到嘴裡。

2. 生長發育期營養需要

由於母乳中鐵的含量較少(約為0.1~0.2克/100毫升),

Advertisiment
當寶寶成長到4、5個月時, 就不能夠仍以母乳為唯一食品。 為避免發生貧血, 這時應該開始添加含鐵的輔助食品。 另外, 維生素D幾乎不能通過母乳補給, 所以也需要額外補充。

3. 飲食習慣的建立

輔食添加擴大了嬰兒味覺感受的範圍, 對預防日後孩子挑食、偏食和拒食等不良進食行為的發生很有幫助, 加之同時進行的良好的進食行為訓練, 可以為一歲後寶寶正確進食、均衡膳食打下基礎。

4. 言語發展的需要

嬰兒長到46個月時, 添加輔食是促進其咀嚼功能發育的適宜刺激, 更重要的是,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吃跟智商也是緊密聯繫的, 日本朝日大學醫學院船越教授有一句名言:咀嚼能力強的孩子沒有一個是笨蛋。 他的解釋是:人的下巴肌肉與大腦之間有一條熱線,

Advertisiment
咀嚼動作牽動面部表情肌, 能增加頭部血液迴圈, 從而使腦細胞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 因而大腦活力得以提高。 同時, 咀嚼運動對味覺、嗅覺神經也是一種適時刺激, 如此大範圍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腦部激素的分泌, 促進大腦功能的提高。 有專家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咀嚼力х頻度=大腦功能。

另外, 咀嚼還可以收到增進視力、健美牙齒之功效。 就視力而言, 咀嚼通過咬肌運動, 增強眼晶體的調節機能, 從而使視力發育保持正常。 咀嚼時牙齒的運用也可以使牙齒更堅固。

嬰兒吃輔食對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構音、單詞、短句)也有直接影響, 在咀嚼的過程中, 跟語言相關的口腔肌肉、臉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

Advertisiment
同時吃的每種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又促進了認知能力的發展。

因此, 嬰兒期輔食添加, 不僅具有營養學意義, 還對嬰兒智慧發展、語言發育有促進意義。

添加中的問題輔食添加過早

輔食添加太早, 易引起過敏、腹瀉等問題。 有調查顯示, 一些農村地區的嬰兒不到4個月就開始吃米糊, 所以腹瀉發生非常普遍, 還有一些孩子出現了消化道感染。 另外, 輔食添加如果太早, 會使母乳吸收量相對減少, 而母乳的營養是最好的, 這樣替代的結果得不償失。

輔食添加過晚

在這個特殊時期延遲或不添加泥糊狀食物, 會使嬰兒缺乏咀嚼的適宜刺激, 咀嚼功能發育遲緩或咀嚼功能低下, 不能攝取更多的營養,

Advertisiment
造成營養不良。 比如, 母乳中鐵的含量是很少的, 如果超過6個月不添加輔食, 孩子就可能會患缺鐵性貧血。 國際上一般認為, 添加輔食最晚不能超過8個月。 另外, 半歲左右嬰兒進入味覺敏感期, 及早添加輔食, 讓孩子接觸多種質地或味道的食物, 對日後避免偏食挑食有幫助。 由於輔食添加過晚, 會導致咀嚼功能發育遲緩或咀嚼功能低下, 使嬰兒後期語言發育遲緩, 繼而產生認知不良, 操作智商低分。 這是由於咀嚼功能發育完善對語言能力(清晰、語速、準確度)的發育有直接影響所致。

輔食添加怎樣進行?

4個月開始, 孩子需添加輔食, 小兒從吃流質食物(奶類)過渡到吃固體食物有一個適應和學習過程。 吃流質食物主要是吸吮的動作, 而吃米粉等固體食物,更多的要靠吞咽動作,所以孩子剛開始學著吞咽米粉,功能尚不完善,有一部分會吐出來。這並不表示孩子不願意吃米粉,仍應堅持每天喂米粉1~2次,米粉調稀薄一點,用勺子將米粉放在孩子舌頭的前半部分。1周左右孩子就可以適應,吞咽會逐漸順利。

輔食添加原則

1、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數量來講,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頭只是試吃,在餵奶之後試吃一點,然後逐漸增加。質地要根據寶寶自身能力逐步過渡,但不能一成不變,都是糊狀。如液體(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濃米糊、果泥、菜泥、肉泥、魚泥、蛋黃等)固體(如軟飯、爛麵條、小饅頭片、餅乾、塊狀蔬菜等)的順序添加,從一種質地過渡到另一種質地。

2、習慣一種後再添加另一種。初次添加只能一種,然後過渡到兩種以上。

3、在嬰幼兒健康時添加。有疾病如腹瀉、發燒症狀和其它疾病時,不建議添加輔食。

4、要用小匙喂。不能用奶瓶沖米糊喝。

5、當嬰兒熟悉一種食物後仍要保持進食的頻率。至少要保持一周。

6、泥狀食品的味道要清淡。少油、少糖、無鹽。

7、要堅持試喂。有的孩子剛開始不適應某種食物的味道,堅持1-2周,大部分孩子就會接受這種食物的味道了。

輔食添加何種食物

從種類講,應按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添加。

第一次添加的食材最好是米粉,不容易過敏,同時好消化。4個月的寶寶容易缺鐵,所以建議添加強化鐵的米粉。

從一個種類過渡到另一個種類的時間可以是一兩周。添加時要按從單一到多樣的順序進行,即便是同一種類食物也是如此。初次添加時不要同時給寶寶吃兩種以上食物。

輔食添加時間及次數

1、2頓奶之間;

2、6個月前每日加1-2次即可,如一次最好在上午,如2次最好上午和傍晚各一次;

3、7~9月齡的寶寶可每天1餐飯(穀類+蔬菜+動物類食物)、1份小點心(水果、麵包片、小餅乾等);

4、10~12月齡的寶寶可每天2餐飯、1份小點心;

5、每日餵奶次數在3-4次,總奶量在600~800毫升;

餵養中的安全

1、禁止孩子哭鬧、大笑時進食;

2、禁止孩子運動時進食;

3、就餐環境的安全創設。餐椅、食物放置,餐具,固定地點就餐,養成飲食習慣。

4、孩子進食時一定要有專人看管,防止幼小的孩子把食物放進鼻孔等部位。

5、公共場合要讓孩子的餐椅與大餐桌有一定距離,或者讓孩子的手臂不能碰到大餐桌,防止燙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進食過程中發生氣管異物的緊急處理

孩子在飲食過程中,因為笑、哭、咳嗽等會發生嗆食,即把食物嗆到氣管中,嗆到氣管中的食物往往會引起窒息,造成死亡,使用正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輔食食譜

五色山藥土豆泥

食材:山土豆、胡蘿蔔、黑芝麻醬、白芝麻醬、西蘭花、櫻桃醬。

製作:

1、土豆、胡蘿蔔用刷子刷乾淨,上鍋熟;

2、5-6個月的寶寶,可以把土豆打成稀糊狀,用勺子喂給孩子吃。7-8個月的寶寶,可以把土豆、胡蘿蔔弄成泥狀,給孩子吃。9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把土豆、胡蘿蔔切成小丁、片,或做成各種形狀;

3、為了調和食物的味道,讓營養更加豐富,根據寶寶的飲食能力,可以在泥糊狀的食材中加入麻醬、果醬或果汁(如草莓汁、橙汁等),以調和食物,讓味道更豐富。另外,為了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8、9個月的寶寶可以把蒸熟的土豆、胡蘿蔔等切成碎塊或做成形狀,放入醬料,讓孩子自己蘸著吃,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鍛煉精細動作)。10個月左右的寶寶也可以把餅乾掰成碎塊,混在食物中,讓寶寶增加咀嚼的難度,同時感知不同食物的軟硬、顏色、味道等,增加大腦通路的連結,對大腦的開發也有好處。

心形土豆泥上面塗的是自己做的草莓醬。棕色的小熊一個是調了芝麻醬,一個是調的花生醬,注意小年齡的孩子有的會對花生醬過敏,而芝麻醬則幾乎很少有過敏的。

這款如果不加入胡蘿蔔和西蘭花,就很適合6-7個月的寶寶,加入西蘭花和胡蘿蔔就適合8-9個月以上的寶寶了。

這是自己最得意的是最後一款的設計,適合1歲左右的小朋友吃,拿山藥泥做的小熊頭,底下是麻醬或果醬,讓孩子在吃的過程中有驚喜,有發現,更有快樂!

而吃米粉等固體食物,更多的要靠吞咽動作,所以孩子剛開始學著吞咽米粉,功能尚不完善,有一部分會吐出來。這並不表示孩子不願意吃米粉,仍應堅持每天喂米粉1~2次,米粉調稀薄一點,用勺子將米粉放在孩子舌頭的前半部分。1周左右孩子就可以適應,吞咽會逐漸順利。

輔食添加原則

1、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數量來講,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頭只是試吃,在餵奶之後試吃一點,然後逐漸增加。質地要根據寶寶自身能力逐步過渡,但不能一成不變,都是糊狀。如液體(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濃米糊、果泥、菜泥、肉泥、魚泥、蛋黃等)固體(如軟飯、爛麵條、小饅頭片、餅乾、塊狀蔬菜等)的順序添加,從一種質地過渡到另一種質地。

2、習慣一種後再添加另一種。初次添加只能一種,然後過渡到兩種以上。

3、在嬰幼兒健康時添加。有疾病如腹瀉、發燒症狀和其它疾病時,不建議添加輔食。

4、要用小匙喂。不能用奶瓶沖米糊喝。

5、當嬰兒熟悉一種食物後仍要保持進食的頻率。至少要保持一周。

6、泥狀食品的味道要清淡。少油、少糖、無鹽。

7、要堅持試喂。有的孩子剛開始不適應某種食物的味道,堅持1-2周,大部分孩子就會接受這種食物的味道了。

輔食添加何種食物

從種類講,應按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添加。

第一次添加的食材最好是米粉,不容易過敏,同時好消化。4個月的寶寶容易缺鐵,所以建議添加強化鐵的米粉。

從一個種類過渡到另一個種類的時間可以是一兩周。添加時要按從單一到多樣的順序進行,即便是同一種類食物也是如此。初次添加時不要同時給寶寶吃兩種以上食物。

輔食添加時間及次數

1、2頓奶之間;

2、6個月前每日加1-2次即可,如一次最好在上午,如2次最好上午和傍晚各一次;

3、7~9月齡的寶寶可每天1餐飯(穀類+蔬菜+動物類食物)、1份小點心(水果、麵包片、小餅乾等);

4、10~12月齡的寶寶可每天2餐飯、1份小點心;

5、每日餵奶次數在3-4次,總奶量在600~800毫升;

餵養中的安全

1、禁止孩子哭鬧、大笑時進食;

2、禁止孩子運動時進食;

3、就餐環境的安全創設。餐椅、食物放置,餐具,固定地點就餐,養成飲食習慣。

4、孩子進食時一定要有專人看管,防止幼小的孩子把食物放進鼻孔等部位。

5、公共場合要讓孩子的餐椅與大餐桌有一定距離,或者讓孩子的手臂不能碰到大餐桌,防止燙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進食過程中發生氣管異物的緊急處理

孩子在飲食過程中,因為笑、哭、咳嗽等會發生嗆食,即把食物嗆到氣管中,嗆到氣管中的食物往往會引起窒息,造成死亡,使用正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輔食食譜

五色山藥土豆泥

食材:山土豆、胡蘿蔔、黑芝麻醬、白芝麻醬、西蘭花、櫻桃醬。

製作:

1、土豆、胡蘿蔔用刷子刷乾淨,上鍋熟;

2、5-6個月的寶寶,可以把土豆打成稀糊狀,用勺子喂給孩子吃。7-8個月的寶寶,可以把土豆、胡蘿蔔弄成泥狀,給孩子吃。9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把土豆、胡蘿蔔切成小丁、片,或做成各種形狀;

3、為了調和食物的味道,讓營養更加豐富,根據寶寶的飲食能力,可以在泥糊狀的食材中加入麻醬、果醬或果汁(如草莓汁、橙汁等),以調和食物,讓味道更豐富。另外,為了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8、9個月的寶寶可以把蒸熟的土豆、胡蘿蔔等切成碎塊或做成形狀,放入醬料,讓孩子自己蘸著吃,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鍛煉精細動作)。10個月左右的寶寶也可以把餅乾掰成碎塊,混在食物中,讓寶寶增加咀嚼的難度,同時感知不同食物的軟硬、顏色、味道等,增加大腦通路的連結,對大腦的開發也有好處。

心形土豆泥上面塗的是自己做的草莓醬。棕色的小熊一個是調了芝麻醬,一個是調的花生醬,注意小年齡的孩子有的會對花生醬過敏,而芝麻醬則幾乎很少有過敏的。

這款如果不加入胡蘿蔔和西蘭花,就很適合6-7個月的寶寶,加入西蘭花和胡蘿蔔就適合8-9個月以上的寶寶了。

這是自己最得意的是最後一款的設計,適合1歲左右的小朋友吃,拿山藥泥做的小熊頭,底下是麻醬或果醬,讓孩子在吃的過程中有驚喜,有發現,更有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