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腹瀉粘液的防治方法

嬰兒腹瀉粘液的時候家長都會很緊張, 其實這是一種常見想像, 只要找對病症在進行相對治療就行。
那麼如何來找到原因呢?家長觀察寶寶大便的性狀就是最好的方法。

嬰兒正常的大便
胎糞:胎糞是新生兒最初3天內排出的大便, 呈深綠色或發黑, 較粘稠。 它是由3脫落的腸上皮細胞、咽下的羊水及消化液所成。 新生兒正常情況下會在出生後12小時內首次排便, 如果24小時內仍不見胎糞排出, 則應對消化道進行檢查。 正常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5天過渡為正常糞便。
母乳餵養的大便:顏色呈鮮明的金黃色貨黃褐色,
Advertisiment
形狀呈軟質狀或半熟的卵黃狀, 也有的呈帶顆粒的泥狀便, 含有少量粘液, 有輕微酸臭味。 有時可見有奶瓣(大便中有白色顆粒或瓣狀物), 每日2-4次。
人工餵養的大便:顏色一般為淡黃色或土灰色, 與添加的糖及其他輔食的量和質地不同有關。 質地較母乳餵養的大便稍硬, 臭味較大。
異常大便(腹瀉)及防治措施
1.蛋花狀大便。 一般表現為大便稀而且次數增多, 大便中常伴有淡黃色如米粒大小的白色奶瓣。 出現這種大便說明新生兒對蛋白質和脂肪消化不良。 家長應該減少嬰兒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減少吃奶量, 補充果汁、蔬菜汁等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加喂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米糊、果汁等;如果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 則應該選擇穀物類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的輔食。
2.綠色稀便, 混有泡沫, 酸臭味, 次數可達每日5次以上。 出現這種大便是因為嬰兒進食了過多糖類, 如甜牛奶、煉乳、米糊、麵條、米飯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所導致的澱粉消化不良。 對於這種情況, 家長應該暫停給寶寶吃加糖和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可以給寶寶餵食濃縮的魚湯或者煮熟的蘋果泥、胡蘿蔔泥等。 餵養時量不能過多, 並且要保證食物溫熱時喂給, 否則涼了不易消化。
3.淡黃色或褐色糊狀大便。 這種稀便一般混有粘液, 散發著濃郁的臭雞蛋味。 其表示的是因食物含蛋白質過多或者烹調不當導致的蛋白質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大便量時多時少, 每天排便次數可達5-8次。 出現這種大便的話家長要停止給寶寶吃魚、肉、蛋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若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可喂適量米汁, 同時也可以餵食蘋果汁等鹼性食物, 對腸道康復更有利。
4.大便有膿血。 患兒如果大便有膿血並伴有發熱或陣發性哭鬧, 則很可能是感染性腹瀉。 因導致發病的原因較多, 應當及時去醫院診治, 以免發生意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