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嬰兒的肢體語言表達了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剛出生的嬰兒還不會說話, 他們總會用肢體語言向我們表達, 往往我們都不知道嬰兒的肢體語言表達了什麼, 那麼嬰兒的肢體語言想表達什麼呢?

寶寶由於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口頭語言, 這就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有一定困難。 但寶寶還有肢體語言, 這可真算是救命稻草。 有研究表明:一場完整的交流, 肢體語言占70%的作用, 語言占30%。 在寶寶學會說話前,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表達能力來順利傳遞資訊, 只能靠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一些想法和意願。

年輕媽媽常常因為搞不清寶寶究竟有些什麼需求,

Advertisiment
而在小嬰兒面前顯得驚慌失措或者束手無策。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嬰兒什麼都不懂,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 嬰兒天生就具備思維的能力。

一、寶寶什麼時候用肢體語言交往

寶寶有初步的模仿能力是在6月以後, 開始用肢體語言交往。 寶寶在7-9個月肢體語言期, 能用體態表達意見, 不但有表情、有動作、有時還發出聲音。 會同人打招呼, 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表達謝謝、再見等, 還能用食指表示“我1歲啦”或者“要1個”。

二、肢體語言:寶寶人際交往的初始方式

寶寶的人際交往首先體現在寶寶與媽媽的交往, 而肢體語言是寶寶開始學習人際交往技能的最初方式。

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會張開雙臂、身體撲向親人,

Advertisiment
尋求親人的摟抱。 而當陌生人想要抱他時, 寶寶會轉頭將臉避開。 7-8個月時, 寶寶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 點頭表示謝謝, 搖頭表示拒絕。 9-10個月時, 寶寶會用小手指向自己想要的物品, 或者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其他想法。 11-12個月的寶寶除了體態語言外, 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簡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既然肢體語言是如此重要, 父母肯定就會很關心孩子的發展。 但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盡相同, 個體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父母不能以其他兒童的發展情況為參照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這樣, 只會給孩子學習製造心理障礙。 年輕的父母應該掌握一些可靠簡易的方法及時瞭解寶寶的語言發育狀況, 以便及時的給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就醫治療。

Advertisiment

三、肢體語言:

1、牽嘴而笑, 興奮快樂

嬰兒的笑是突然發出的, 短暫而快速, 同時伴隨著雙眼發光、兩手晃動、舒展, 接著, 笑容立即停止, 等候親吻。 這時, 父母應笑臉相迎, 用手輕輕撫摸嬰兒面頰, 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 以示鼓勵。 嬰兒的笑對其身心發展極為有利。

Advertisiment

2、撅嘴咧嘴, 小便報到

通常, 男嬰以撅嘴來表示小便, 女嬰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小便。 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的嘴形變化, 就能摸清嬰兒小便的規律, 從而加以引導, 有利於逐步培養嬰兒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3、癟嘴現象, 有求相告

嬰兒癟起小嘴, 好像受到委屈, 也是啼哭的先兆, 而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 比如肚子餓了要吃奶, 寂寞了要人逗樂, 厭煩了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改變一種姿勢。 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 適時地滿足他。

4、發稀磨牙, 缺鈣信號

孩於鬧夜、磨牙、頭髮稀疏、盜汗、發育遲緩等, 這些都是佝僂病的早期症狀, 應注意補鈣、補磷、補充維生素D, 並多曬太陽,

Advertisiment
常曬太陽能促使自體產生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

四、亂揮舞拳頭表達了什麼

早在說出第一個字之前, 寶寶已開始和外界溝通。 他生來就具備了表達情感的“天賦”, 甚至包括傷心和滿足這樣複雜的情緒。 當爸爸媽媽迅速讀懂“嬰語”並回應他的需求時, 寶寶內心會產生極大的安全感和親密感。

不過, 這件事絕對是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難。 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發出包含相同意思的信號, 有時候你得花上幾個月時間才能破解只屬於你家寶寶的語言密碼。 當然, 我們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較為通用的規律, 在你摸索的道路上給你一點提示和信心。

嬰兒的語言世界大概只有他們能聽懂, 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肢體語言來看出寶貝所表達的意思, 多觀察你的孩子吧,或許他們的肢體語言正向你表達著他們愛你哦!

多觀察你的孩子吧,或許他們的肢體語言正向你表達著他們愛你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