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新生兒黃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媽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也是讓很多爸媽焦慮不已的難題。 生理性小兒黃疸與病理性小兒黃疸的區別在哪裡?怎樣正確觀察寶貝是否有黃疸?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爸爸和媽咪應該掌握生理與病理的基本區別, 對寶貝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疏漏。

1.生理性黃疸

寶貝出生後2~3天出現, 4~5天高峰, 7~10天后消退, 不超過2周, 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 一日內不應該迅速進展升高。 寶貝吃奶好, 睡眠好, 體溫正常, 大便金黃色等, 不伴其它異常症狀。

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水準:足月兒不超過220μmol/L(12.9mg/dl),

Advertisiment
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 家長在家無法測定, 可以通過皮膚黃染範圍大致初步判定, 生理黃染, 一般局限在鞏膜、顏面、軀幹。 若四肢皮膚見黃染, 黃疸可能偏高, 繼續進展出現手足心黃染, 一般已明顯超標了, 需及時去醫院檢查。

2.病理性黃疸

可由多種疾病引起, 以下是臨床常見的幾種病理性黃疸:

●出現時間過早, 黃疸發生於出生後24小時之內, 鞏膜及全身皮膚黃染, 並在短期內迅速加深, 常為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黃疸進行性加重, 同時伴有發熱、拒乳、精神差等, 有可能是各種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如果隨著黃疸逐漸加重, 寶貝的大便變成白色呈陶土樣, 要考慮由先天性膽道閉鎖引起的阻塞性黃疸。

Advertisiment

●黃疸持續時間過久, 或黃疸消退後而又複現, 有可能是新生兒肝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代謝性疾病引起。

●血中檢測膽紅素水準過高, 黃染過深, 嗜睡、吸吮無力、尖叫或抽搐等, 可能已發生膽紅素腦病。

懷疑為病理性黃疸, 應立即就診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 無須緊張, 但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 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 應尋找病因。 病因多種多樣, 比如因黃疸超標住院的寶貝, 有的發現是感染, 有的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 有的發現是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等。 此外, 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 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胞(常稱核黃疸), 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後遺症。 所以, 一旦懷疑寶貝有病理性黃疸,

Advertisiment
應立即就診。

學會正確觀察寶貝是否有黃疸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 有的寶貝出現了黃疸, 家長卻沒有及時發現, 往往是因為產後媽咪和寶貝的居室光線太暗;寶貝膚色深, 偏紅等影響了肉眼觀察, 所以, 寶貝和媽咪從產院平安回家後, 家長還需自己留意寶貝皮膚黃染的情況, 通常黃疸高峰發生在回家後, 而且即便黃疸不重, 也要觀察有無延遲消退。 每天應在光線明亮處觀察, 若寶貝膚色深不易觀察, 可用手指輕壓皮膚後放開, 即可發現有無黃染情況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