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嬰兒營養性貧血防治措施

嬰兒營養性貧血常見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1.嬰兒體內儲存的鐵量不足。 一個足月出生兒, 從母體內獲得的鐵約250~300毫克, 加上出生後短時間裡生理性紅細胞破壞放出的鐵, 僅能滿足生後3~4個月造血之用。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貧血症, 那麼, 嬰兒從母體得到的鐵量更少, 出生後2、3個月內如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 就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因此, 孕婦在懷孕期間, 增加營養十分重要。 對低體重出生兒、早產兒、雙胞胎兒應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 如肝泥、蛋黃、魚泥或豆製品等。
2.餵養不當。 這是發生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常見於單純餵養含糖高而含蛋白質和鐵少的食物, 因此, 父母要用科學的方法餵養小兒。
3.鐵丟失增加。 正常情況下, 每天排出極少量的鐵, 丟失的鐵可從食物中吸收得到補充。 若孩子患鉤蟲病、腸息肉等病, 可造成小量的慢性失血, 如果每天失血2毫升, 就會丟掉1毫克的鐵, 日久就會造成失血性貧血。  
4.發熱及腹瀉都可影響鐵的吸收, 使體內含鐵量減少。
5.羊奶中葉酸和B12含量少, 不能滿足造血需要, 因此, 喂羊奶的嬰兒, 需同時加用葉酸及維生素B12, 以防發生大細胞性貧血。
6.偏食和挑食的孩子, 不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造血原料而造成貧血, 因此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
一旦發現孩子有貧血徵象,
Advertisiment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 去除發病原因之後, 再根據貧血的性質, 選用鐵劑、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12等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