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期的特徵與護養要點

嬰兒期特徵與護養要點

小兒出生28天后, 至1周歲為“嬰兒期”, 又稱“乳兒期”。 這階段的小兒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1周歲時體重約可為出生時的3倍, 身長為1?5倍。 所以這時期對營養的需求特別多, 但又因為消化功能較差而容易發生嘔吐、腹瀉、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 因此嬰兒期最好以母乳餵養, 並適時添加輔食, 強調乳、食有時有節。 提倡多曬太陽, 注意飲食衛生, 使嬰兒脾胃功能逐漸增強, 保證生長發育。

為什麼要提倡母乳餵養呢?因為母乳營養豐富, 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 容易消化、吸收。 母乳中含有優質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及較多乳糖,

Advertisiment
有利於嬰兒腦的發育;母乳的鈣、磷比例適當, 能較好地被嬰兒吸收利用;母乳緩衝力小, 對胃酸中和作用弱, 有利於消化, 在胃內停留時間也較牛奶短;母乳中還含有免疫球蛋白和乳鐵蛋白, 具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作用。 而且, 母乳的量還能隨著嬰兒的生長而增加, 溫度以及泌乳速度也較適宜, 沒有外來污染, 幾乎為無菌食品, 直接喂哺簡單方便, 又十分經濟。 母乳餵養還可以避免嬰兒對牛奶、羊奶等異種蛋白的過敏反應。

可見, 母乳是嬰兒時期(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最適宜的食物。 母親自己給孩子喂哺, 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 可以密切觀察小兒變化, 做到隨時照顧護理;而且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

Advertisiment
促使母親早日恢復。 因此, 我們大力提倡母乳餵養。

還有一種情況也較常見。 那就是母乳不足, 甚至沒有, 此時就需要“人工餵養”。 這種餵養方法首先應注意乳品和代乳品的選擇, 要選用營養全面、衛生、安全的乳製品。 此外, 餵養量和調製濃度, 要按小兒“月齡”和“體重”合理計算, 根據小兒食量調整, 不能過稀或過濃。 喂飼時奶瓶以直式為好, 便於清潔, 乳☆禁☆頭的軟硬要合適, 乳☆禁☆頭孔的大小按嬰兒吸吮力而定(以奶瓶盛水倒置, 水能連續滴出為宜), 每次喂哺前需試乳汁的溫度, 以不燙手為宜。 除特殊情況外, 都應抱起嬰兒哺喂, 臥位需將床頭抬高, 使小兒側臥, 不可用布帶懸吊奶瓶哺喂, 以免吸入空氣而嗆奶, 甚至堵塞氣道發生意外,

Advertisiment
奶瓶斜度應使乳汁始終充滿乳☆禁☆頭, 以免吸入空氣。

一般喂哺10~15分鐘即可吮空, 患病嬰兒及早產兒, 需適當延長喂哺時間。 哺乳完畢應豎抱拍背。 每次餵奶後, 一切食具應洗淨並煮沸消毒, 乳☆禁☆頭煮沸不少於5分鐘, 並低溫保存。 每日喂哺次數視嬰兒需要而定, 間隔時間可較母乳喂哺稍長(約3~4小時)。

6個月以後的小兒, 從母體中所獲得的某些免疫能力已逐漸消失, 故而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要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 藉以增強抗病能力。 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迅速, 條件反射不斷形成, 但大腦皮質功能還未成熟, 不能耐受高熱、毒素或其他不良刺激, 所以容易發生驚厥等神經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