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拉肚子注意事項

嬰兒拉稀的原因及對策

1、生理稀便

不同餵養方式的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 當寶寶出現大便次數多及稀便等"拉稀"表現時, 可能還無法斷定寶寶得了"拉稀"。 如母乳餵養的嬰兒, 每天大便可以多達7~8次, 甚至10~12次, 大便通常較稀薄, 如果寶寶精神好, 吃奶好, 體重增長正常, 就不必擔心。 當然, 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 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 或大便中出現像鼻涕狀的黏液, 或含大量的水分, 應及時找專家檢查治療。

症狀:母乳餵養的嬰兒, 每天大便次數較多、較稀、色黃。 寶寶精神好, 吃奶正常, 體重增長正常。

對策:合理餵養,

Advertisiment
加強護理, 注意寶寶的精神、胃口、體重變化, 一般無須特別處理。 若懷疑是真拉稀, 應考慮以下原因, 或及時進行專家治療。

2、餵養不當

給嬰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 都容易導致嬰兒積食, 從而引起寶寶拉稀。

症狀:拉稀, 大便含泡沫, 帶有酸味或腐爛, 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 常伴有嘔吐、哭鬧。

對策:糾正不科學的餵養方法。 若症狀不能改善, 應到醫院接受治療。

3、奶粉過敏

100名寶寶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 這種症狀多出現於2~3個月的寶寶。 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嬰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

症狀:使用牛奶或奶粉餵養後有難治性、非感染性拉稀超過2周,

Advertisiment
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絲, 伴隨皮膚濕疹、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對策:根據醫生的處方給嬰兒餵食特殊的奶粉。

4、患感冒

在寶寶患感冒時常伴有拉稀症狀, 因此, 只要從根本上把造成拉稀的魁禍首——感冒治好, 拉稀也就自然而然地痊癒了。 如果擔心寶寶會出現脫水症狀, 應適當給予口服補液。

症狀:感冒、拉稀

對策:加緊治療感冒, 預防脫水。

5、細菌感染

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拉稀中最具挖根生的是腸道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拉稀的主要病原。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拉稀, 占秋冬季節寶寶拉稀的 70~80%, 所以人們常把它稱作秋季拉稀。 傳染性很強, 能在家庭、幼托兒及兒科病房流行。 發病時伴有嘔吐、發熱,

Advertisiment
若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脫水症狀, 因此要格 外注意。

症狀:大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 量多, 無膿血, 應考慮輪狀病毒感染。 若大便含黏液膿血, 應考慮細菌性腸炎。 常合併嘔吐、發熱。

對策:不要猶豫, 立即找專家接受治療。

貼心提示

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寶寶清潔衛生, 經常清洗寶寶的小屁屁。 患拉稀的寶寶要注意腹部保暖, 可用毛巾包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 同時讓寶寶多休息。

如何預防和治療嬰兒拉稀

預防細菌性拉稀主要是注意嚴格消毒餵養嬰兒用的奶瓶、奶鍋等物。 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鐘即可殺死所有的細菌。 牛奶要煮沸飲用。 禁止給幼兒吃在冰箱內放置時間較長的食品及飲料和不乾淨的食物。

Advertisiment
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

寶寶拉稀是一種很容易預防的疾病, 根據拉稀發生的原因, 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衛生要注意。 食品要保持新鮮、清潔, 變質的食物千萬不要喂寶寶, 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母乳餵養最優質。 母乳是最符合寶寶的營養需要和消化吸收的, 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成分, 寶寶出生後最初的幾個月應該提倡母乳餵養。 餵養時要堅持正確的餵養方法, 做到按需哺乳, 在夏季及寶寶有病時不宜斷母乳。

(3)添加輔食要及時。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 寶寶的生長發育迅速, 爸爸媽媽都應按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時, 要注意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 每次只能增加一種,

Advertisiment
由少到多, 一點點地增加, 確保寶寶的營養需要。

(4)保證飲食品質。 寶寶出生後頭3個月內, 如果母乳不足, 可適當用牛奶或豆漿補充, 但都需要適當稀釋.以便寶寶能充分消化和吸收。 母乳不夠或母乳太少 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 應注意飲食調配, 過多或過早地喂給寶寶米糊或粥食等食品都是不恰當的, 容易發生碳水化台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當寶寶 食欲不振時, 不要強制寶寶進食。

(5)要增強寶寶體質。 天氣溫暖的時候可以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 提高寶寶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讓寶寶的體質得到增強, 機體抵抗力得到提高, 遠離各種疾病感染。

(6)不要讓寶寶受到不良刺激。 要防止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過度勞累、被驚嚇或精神過於緊張。

(7)注意夏季的衛生及護理。給寶寶添衣減衣要合理,過冷過熱都不行,夜晚睡覺時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平常要多給寶寶喝水,多進行溫水浴,要飲食有度,不要吃脂肪過多的食物。

(8)體質較弱的寶寶要加強護理。特別是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的寶寶,更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剛病發的拉稀治療要及時,不要延誤形成嚴重的拉稀。

(9)防止交叉感染。因為感染性拉稀容易流行,寶寶或家長一旦出現拉稀必須隔離治療,糞便要消毒處理。

關於細菌性拉稀的治療,首先要避免濫用抗生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大腸桿菌 感染可選用複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青黴素或紅黴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黴唑。

嬰兒拉稀該如何護理

(1)補充液體

護理拉稀嬰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拉稀、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還可以給嬰兒喝些胡蘿蔔汁。鮮胡蘿蔔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

(2)調整飲食

拉稀嬰兒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餵養的嬰兒應繼續母乳餵養,若嬰兒不是母乳餵養,可以在醫生建議下轉拉稀奶粉。6個月以上的嬰兒可 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 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麵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拉稀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 食物

(3)消毒衛生

護理感染性拉稀的嬰兒,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嬰兒後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後,再做其它事情。

(4)保護屁屁

由於嬰兒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拉稀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嬰兒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儘量不要用肥 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 布疹膏。

(5)注意觀察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畫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嬰兒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嬰兒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腹部保暖切莫忘

拉稀的嬰兒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嬰兒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嬰兒;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嬰兒的腹部。

請注意觀察,嬰兒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後發生的特異性拉稀,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

(7)注意夏季的衛生及護理。給寶寶添衣減衣要合理,過冷過熱都不行,夜晚睡覺時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平常要多給寶寶喝水,多進行溫水浴,要飲食有度,不要吃脂肪過多的食物。

(8)體質較弱的寶寶要加強護理。特別是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的寶寶,更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剛病發的拉稀治療要及時,不要延誤形成嚴重的拉稀。

(9)防止交叉感染。因為感染性拉稀容易流行,寶寶或家長一旦出現拉稀必須隔離治療,糞便要消毒處理。

關於細菌性拉稀的治療,首先要避免濫用抗生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大腸桿菌 感染可選用複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青黴素或紅黴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黴唑。

嬰兒拉稀該如何護理

(1)補充液體

護理拉稀嬰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拉稀、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還可以給嬰兒喝些胡蘿蔔汁。鮮胡蘿蔔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

(2)調整飲食

拉稀嬰兒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餵養的嬰兒應繼續母乳餵養,若嬰兒不是母乳餵養,可以在醫生建議下轉拉稀奶粉。6個月以上的嬰兒可 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 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麵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拉稀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 食物

(3)消毒衛生

護理感染性拉稀的嬰兒,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嬰兒後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後,再做其它事情。

(4)保護屁屁

由於嬰兒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拉稀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嬰兒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儘量不要用肥 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 布疹膏。

(5)注意觀察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畫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嬰兒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嬰兒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腹部保暖切莫忘

拉稀的嬰兒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嬰兒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嬰兒;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嬰兒的腹部。

請注意觀察,嬰兒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後發生的特異性拉稀,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