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哭鬧也許是心理在作怪

只要嬰兒哭鬧, 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餓了、尿濕了或者病了, 這裡要提醒父母們的是, 對一向安靜的嬰兒, 一連幾天哭鬧不止, 而且父母抱在懷裡時不哭鬧, 一放到床上就手腳亂蹬、哭鬧不止, 這是心理問題, 是由於父母不良的強化過程造成的。

醫生曾經在門診接待過這樣的一對青年夫婦, 他們的孩子一歲半了, 從小很乖巧, 聰明伶俐, 但近一段時間, 孩子一放在床上就哭鬧不休, 夜間必得抱著才能睡覺, 弄得他們心煩意亂、疲憊不堪。 父母和爺爺奶奶都以為孩子身體不舒服, 得了什麼病, 到醫院兒科去檢查,

Advertisiment
還驗尿、化驗血, 未發現任何軀體疾病, 孩子身體挺健康的。 在兒科醫生的推薦下到心理門診諮詢, 醫生詳細地瞭解了患兒近幾個月的病史, 原來患兒在兩個月前生過一次病, 受到了大人們的特別照顧:抱在懷裡哄逗、舉起來搖晃, 真是百依百順, 結果病癒後一放到床上就哭鬧不休。 這就是大人不良的強化行為造成的。 此時嬰兒的哭鬧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呵護。

治療這種哭鬧行為, 比較行之有效的心理療法是消退法:去除相應的強化因素, 如多餘的注意和過多的懷抱和搖晃等。 把嬰兒定時放在床上, 即使哭鬧也不予理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可以使哭鬧行為消失。

實施消退法, 首先要做好患兒年輕父母的思想工作,

Advertisiment
要他們忍痛割愛才行, 要不自己的寶貝一哭鬧, 他們就捨不得、受不了, 繼續強行溺愛孩子, 嬰兒的哭鬧哪能消退?

在上述患兒父母的配合下, 心理醫生讓小孩的父母每晚把小寶寶單獨放在床上便離開, 無論如何哭鬧也不予理睬, 結果, 第一天哭鬧了一小時, 第二天哭鬧時間就明顯縮短, 只哭了二十分鐘, 第三天便不怎麼哭了, 一周後就不再哭鬧, 哭鬧行為得到了矯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