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注意!小孩偏食也會造成情緒問題

小孩偏食讓媽媽們苦惱不已, 變著法兒都無法讓孩子愛上吃飯。 也許媽媽們都知道偏食容易造成小孩膳食結構不平衡, 會出現某些營養素攝取不足或者過剩, 影響小孩的正常發育。 但是媽媽們可能不知道, 小孩偏食還可能造成情緒問題!假如你的小孩出現了偏食, 請家長一定要重視, 及時糾正, 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及心理健康。


孩子為什麼會偏食?

家有寶寶不吃飯 小孩為什麼偏食?

偏食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鋅。 微量元素鋅是唾液中味覺素的重要組成, 小孩缺鋅會導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

Advertisiment
使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堵塞了味蕾小孔, 食物難以接觸到味蕾, 從而降低味蕾的敏感度, 使味覺功能減退, 含鋅消化酶減少, 消化能力變弱, 影響味覺和食欲, 最終引起偏食、厭食。 夏天天氣炎熱, 小孩的日常出汗量比平時高很多, 體內的鋅會隨汗液大量的排出體外, 一旦鋅的攝入不足, 就會導致缺鋅變得不愛吃飯, 如果小孩偏食、厭食, 並且伴有地圖舌、頭髮枯黃、口腔潰瘍、免疫力低、經常感冒發燒等缺鋅表現, 應及時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查。

除了缺鋅以外, 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孩子偏食, 媽媽們該對症下藥。 不要孩子一偏食就急著補鋅。

檢查孩子的飲食是否均衡。 小孩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1歲這個階段最靈敏, 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

Advertisiment
如果飲食不均衡, 會使小孩對多種食物的適應能力得不到培養, 造成斷奶困難, 最終導致偏食、厭食。 假如小孩斷奶後, 家長每天做的飯菜很單一, 會加重偏食厭食症。

嘿, 媽媽, 你偏食了嗎?小孩的思想和行為很容易受家長的影響, 如果家長沒有做好榜樣, 自己偏食、挑食, 飯吃一半就不吃, 並在言語中流露出對某些食物的偏見, 長此以往會影響小孩的思想和行為, 也會跟著偏食、挑食。 家長強制小孩吃某種食物會讓小孩產生抵觸心理, 變得偏食、厭食。

錯把零食當主食。 人的飯量有限, 如果小孩每天吃的零食太多, 腸胃就沒有足夠的空間裝其他食物, 而且容易吃出胃病, 久而久之就養成“只喜歡吃零食, 不喜歡吃主食”的壞習慣。

Advertisiment

當心偏食讓孩子情緒不穩定


偏食讓孩子情緒不穩定

如何孩子有些偏食, 觀察一下孩子的日常行為。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經常動來動去、無法安靜地待在一個地方?如何孩子正如描述的那樣, 那他(她)可能就是兒科專家們正在研究的“情緒不穩定兒童”。 專家們發現, 兒童的情緒不穩定大都是偏食所引起。 不喜歡吃蔬菜的兒童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及牙齒不好的問題, 而不喜歡吃其它食物則沒有此種“危害”。

偏食的後果是個連鎖反應。 調查發現, 愈不喜歡蔬菜的兒童, 其咬合力愈弱。 而且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有蛀牙也比較多, 蛀牙多則不能用力咀嚼。 牙齒好壞關係到咀嚼功能, 而咀嚼可以緩和緊張、焦慮。

Advertisiment
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也與穩定情緒有關, 緊張或饑餓時, 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分泌的激素就會增加, 這種激素就是所謂鬥爭激素, 作用是“拼命咬住獵物, 不達目的絕不退縮”。 但是咬合力差會減少體內的“鬥爭激素”的分泌, 致使緊張、焦慮得不到緩解。

此外,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說, 不喜歡吃蔬菜也對情緒不利。 蔬菜中的鉀有助於鎮靜神經, 安定情緒;相反地, 動物性食物, 或食鹽、味精、小蘇打之中的鈉會使神經興奮。 另外, 體內過剩的鈉能否順利排泄出去, 鉀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不喜歡吃蔬菜者, 通常無法攝取足夠的鉀, 因此, 多餘的鈉無法全數排出, 殘留在體內, 變成焦慮、情緒不穩定的主因。

糾正小孩偏食的方法


寶寶偏食該怎麼辦?

Advertisiment

給寶寶補充營養。 這一點是小編無需提醒的, 媽媽們一定會在寶寶偏食時想方設法給寶寶補充營養。 為偏食寶寶選擇針對性“全面+強化”的營養補充產品, 能更有效達到補全效果。 但是, 小編想提醒各位媽媽, 給孩子補充營養也不可過量, 否則有害無益。

長期的行為干預。 媽媽們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更努力更耐心的對待偏食寶寶, 讓寶寶循序漸進地接受全面營養。 育兒專家提醒家長, 千萬不能急於求成。 這個行為干預的要點是:媽媽們要給偏食寶寶提供健康飲食, 給予其吃食物的自由, 以理服人、以身作則, 對寶寶的微小進步都應給予鼓勵, 有意識地給寶寶擴大食物的選擇面, 盡可能讓偏食寶寶嘗試新食物。 任何一樣孩子不吃的東西,應千方百計、變換花樣讓孩子嘗試,即使是嘗試20次也不多。

任何一樣孩子不吃的東西,應千方百計、變換花樣讓孩子嘗試,即使是嘗試20次也不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