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最擔心寶寶的七個問題

媽媽最擔心的, 寶寶那些發育問題, 有哪些呢, 這七種問題是你想知道的嗎?

1.牙沒長全, 怎麼就停了

牙齒長長停停、時快時慢是很正常的。 就像孩子有些長牙早, 有些長牙晚一樣, 這和很多因素有關。 即便長到一半停了, 三四個月都沒動靜, 也基本沒問題。 因為很可能過了這段時間, 牙齒便一下全冒出來了。 口腔科主任表示, 不管長牙早晚, 只要在2歲半到3歲之間長齊20顆乳牙就行。

2.說話為啥這麼晚

雖然孩子發育有個大概的時間表, 但也沒必要拘泥於此。 一般情況下, 孩子應該一兩個月能笑出聲, 三四個月會哇哇叫,

Advertisiment
六七個月發單音, 八九個月說疊字, 1歲左右可以用不一樣的單詞表達意願, 1歲半以後則能用短句和大人對話了。

但每個孩子周圍的環境都不一樣, 如果帶孩子的人沒有經常教他, 孩子說話自然會晚些。 而一般男孩子也比女孩子說話晚。 此外, 還有些孩子是不肯說, 到了他願意開口時, 你會發現他的進步飛速。 這類孩子通常都能清楚地知道大人說什麼, 反應也很靈敏, 家長不用擔心。

如果孩子的語言發育落後于正常標準超過半年, 最好去醫院查查是否有問題。 對於說話晚的孩子, 還應特別注意一下他們是否有聽力問題, 能否對大人的話做出正確的反應, 此外還要注意有無舌系帶異常。

3.1歲多為啥還走不穩

Advertisiment

走路屬於孩子發育過程中“大運動”的範疇。 1歲的孩子應能扶著東西邁步或獨走, 1歲半走穩。 但這個標準同樣有浮動範圍, 晚兩三個月都是正常的。 此外, 還要注意有沒有其他因素導致孩子走路晚。 比如早產兒發育可能會慢些, 冬天衣服穿得過多, 也可能影響到他們走路。

4.怎麼還不能自己穿衣吃飯

穿衣、吃飯都是精細動作, 這些能力需要從小訓練。 因此, 訓練的多少, 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

建議可以半歲以後訓練孩子撿東西, 1歲多讓他學搭積木。 可能開始時, 他們只能搭起一兩塊, 但只要堅持, 2歲左右就可以熟練地搭起五六塊積木了。 通常來說, 這樣的寶寶, 抓勺子、舀東西基本是手到擒來。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較明顯的落後,

Advertisiment
則不能掉以輕心, 應帶孩子到專科醫生處諮詢、評估, 如有問題, 可儘早進行干預。

5.認生是膽子太小嗎

認生是孩子心理發育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一般發生在五六個月大時。 這種對熟人依賴, 對生人躲閃的行為, 屬於認知度、記憶力提高的一種典型表現, 家長沒必要擔心。

需要提醒的是, 認生有個度, 如果孩子一見到陌生人就發抖, 應引起家長重視, 要多鼓勵他與人交流。 比如, 在他發抖的時候給個擁抱, 告訴他“一定沒問題”。 千萬不要過分順著孩子, 讓他躲在身後, 外人碰不得。 要知道, 這不是愛, 而是放縱。

6.為啥孩子變自私了

2歲半到3歲是孩子佔有欲增強的階段, 這時的他們會變得相對自私, 不願與他人分享。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腦子裡, 沒有“交換”這個概念, 在他們看來, 不管食物, 還是玩具, 只要撒手, 就再也回不來了。

對於這些行為, 家長需要給予正確指引, 教孩子懂得分享和合作。 可以借助遊戲的方式, 讓孩子懂得“交換”;也可以跟他“討價還價”, 先許諾一個較短的時間, 比如告訴他:“玩具拿給別的小朋友玩一會兒吧, 2分鐘肯定還回來。 ”

沃建中提醒, 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同情心的重要階段, 平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關心弱小, 幫助他人。 有條件的家庭, 不妨讓孩子養只小動物。

7.怎麼突然愛打人了

孩子的攻擊性, 多出現在4歲左右, 男孩比女孩表現得更明顯。 因為孩子的認知水準較低, 是非對錯觀念也都比較弱, 他們的行為更多地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如果突然發現孩子愛打人了, 家長切忌以暴制暴。 可以把孩子晾在一邊;或是找個寬敞明亮的房間, 讓他“閉門思過”, 直到願意道歉;也可以用不讓他吃喜歡的食物, 不滿足他玩的願望等作為懲罰。

不同于認生等行為, 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家長需要做到的是盡可能避免孩子接觸暴力環境, 如電視節目等。 如果父母之間有了矛盾,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或大聲爭論, 要時刻記得為他們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