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患上便秘恐怖症 新生嬰兒便秘怎麼辦?

一直是每日排便2~3 次的嬰兒, 一過半個月, 就變成了每日1 次。 到快1個月時, 又變成了每日不到1 次。 持續下去, 又變成2 日1 次或者3 日1 次。 這時, 母親開始擔心了。

牛奶餵養的嬰兒每次餵奶的量是很清楚的, 每次餵奶100 毫升, 每天喂六七次的嬰兒是不應該感到饑餓的。 母乳餵養的嬰兒, 因為每次餵奶的量不很清楚, 所以可以試著考慮一下是否因母乳不足引起便秘。 這可以通過觀察體重的增加情況來簡單判定。 如果從便秘以後, 在此之前每5 天增加150 克的體重, 現在卻變成了增加不到100 克, 就可以考慮為母乳不足。

Advertisiment

令母親苦惱的並不是母乳不足引起的便秘, 而是已經喝了足夠的母乳或牛奶, 體重也正常增加, 卻不足每天排便, 這樣的嬰兒母親就會帶他去就醫。 這裡必須考慮的是便秘到底是否有害。 完全排不出便是可怕的事, 腸的某一部位阻塞或便異常積聚阻塞腸道是非常嚴重的。 可是, 母親說是便秘而帶來的嬰兒並不是不排便, 而是還在排便, 只不過問隔時間長而已, 等二三天自然會排便, 只不過母親等不到那個時候就來就醫了。 什麼地方也沒有孩子必須每天都排便的規定。

育嬰專家指出, "積聚的便有毒, 在體內迴圈造成危害。 "這是關於"瀉藥"的廣告的語句, 對嬰兒來說, 並沒有被證實。

在嬰兒時期, 2 天只排1 次便的孩子, 按這種規律逐漸長大,

Advertisiment
到上學時也不改變, 而且非常健康;如果看到其兄弟也是這種類型, 就會明白這是其家族的特性。 每日排便五六次是個性, 3 日只排便1 次也屬於個性。

2~3 天只排1 次便, 排便時不吃力, 也沒有因為便硬而損傷肛門, 如果嬰兒健康, 體重也正常增加的話, 就沒有理由把這種便秘稱為疾病了。 如果母親認可醫生解釋的2 天排1 次便不算是疾病的話, 便秘的一半就都不是病了。

有的便秘屬於個性, 所以不要太在意, 這種時候, 如果母親是便秘有害論的頑固信仰者, 因為吃藥、打針都不見效, 就會更加著急了。 不管是睡覺還是醒來, 只考慮排便的問題, 這並不是嬰兒得了病, 而是母親患了便秘恐怖症

關於嬰兒便秘, 可以考慮一下治療方法。

Advertisiment
每當排便的時候, 嬰兒都會"吭哧、吭哧"地用力, 如果排出的硬便損傷了肛門, 造成了出血(肛門裂傷即使不治療, 如果便變軟了的話, 也會自然痊癒), 應馬上考慮治療辦法。

在母乳餵養的情況下, 首先喂糖水, 以在洗澡後為佳。 如果糖水不起作用, 就把麥芽汁(藥店有售)2~3 克放入20 毫升溫水中溶解, 喂給嬰兒。 如果還不見效, 就把果汁稀釋2 倍, 喂20 毫升左右。 如果是牛奶餵養, 就可以在牛奶中試著加入2~3 克麥芽汁, 開始的時候, 加1 次, 如果不見效, 可以加2~3 次。

如果還是無效, 就可以每日加果汁二三次。

這樣做仍然沒有反應時, 可以換用刺激腸道出口的方法, 最安全的是灌腸, 最好使用小兒用灌腸劑。 如果沒有這種灌腸劑, 使用成人用灌腸劑也沒關係。

Advertisiment
灌腸的要領是使嬰兒仰臥, 打開尿布露出下半身, 左手抓住嬰兒的雙足部, 充分上提, 將灌腸器的頭部輕輕旋轉插入肛門, 在插入2 釐米左右後, 注入灌腸液, 然後拔出灌腸器, 同時用脫脂棉堵住肛門, 然後, 放下兩腳, 鋪好尿布等待, 不到二三分鐘, 便就會排出來。 如果過了10 分鐘便還沒有排出來, 可以再灌1 次。

有的人經常用紙撚通便, 不過, 因為紙撚不容易做成無菌的, 所以如果腸道的人口處有傷的話, 就會引起化膿, 因此, 不提倡這樣做。 當然使用消毒棉棒也可以。 多數人會擔心灌腸會不會成為習慣?目前還沒有因為出生後1 個月左右每天灌腸而終生需要灌腸的人。

不過, 作為一種個性2 天排1 次便的人,

Advertisiment
不論灌腸與否, 這種情況都會持續一生。 出生後1 個月左右的便秘, 到3~4 個月, 就像被遺忘一樣的治癒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 到能夠吃蔬菜、水果之後, 就更不會便秘了。

給嬰兒用瀉藥是不好的, 因為有時可能引起腸套疊。 可以試著做嬰兒體操, 每天按摩腹部3 次左右。

從出生後就沒有正常的排便, 腹部脹得很大的孩子, 必須去就醫, 但這種情況幾十萬人中才可能出現1 個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