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還有什麼事都想嘗試, 要自己說了算的孩子, 每次都是媽媽磨破了嘴皮子講好多道理, 才肯甘休。 ……

在公共場合, 您是否會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父母在旁邊劈頭蓋臉地指責與訓斥。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反應越來越強烈, 父母的怒氣也越燒越旺……

親子溝通, 顯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兒期, 宛若一粒種子, 種在了您與孩子之間。

您是否經常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明明著急趕時間上幼稚園, 他卻在較勁。 忍不住去教育他, 吼他……

讓孩子感受到愛 便是最好的溝通方法

在社區裡曾經看到這樣一幕:那是個清晨,

Advertisiment
看樣子母子倆是急著要趕去幼稚園, 可兒子卻犯了錯。 媽媽索性不走了, 蹲在院子裡開始大聲“教育”兒子:“你說, 你哪裡錯了?”兒子只是低著腦袋, 並沒有言語。 媽媽繼續說:“你說, 你以後還這樣嗎?”兒子繼續無語。 媽媽幾乎咆哮:“你咋不說話, 以後還這樣嗎?”兒子依然低著頭, 弱弱地說了聲:“不了。 ”

媽媽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雖然不知道這個小傢伙到底犯了什麼錯, 卻感覺媽媽這樣的溝通方式是於事無補的。 因為從我的角度去看, 小傢伙一臉迷茫, 壓根兒不知道做錯了什麼, 或者壓根兒就認為自己剛才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錯。 小孩子, 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 做事常常是跟著感覺走, 很多時候是因為好奇或者不由自主而做的,

Advertisiment
並不知道那事情該不該做。 孩子對事物沒有太多認識, 家長如果覺得有些事情做不得, 要明確告訴孩子, 讓孩子在認識上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 但要在表達關愛的情況下, 告訴孩子。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對媽媽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只需告訴孩子他剛才的做法媽媽的感覺如何, 媽媽希望他如何做便是了。

假設場景是媽媽著急出門, 兒子卻因為玩不肯出門, 媽媽可以如此說:“兒子, 媽媽知道你特別想玩, 可媽媽把你送到幼稚園之後, 還要去單位。 你這樣很耽誤時間, 媽媽怕遲到了, 所以好著急。 媽媽希望你下午回來再玩。 ”這樣就算兒子看到媽媽著急的樣子, 也知道是為什麼,

Advertisiment
媽媽這樣說他也清楚自己下次該如何做了。 這溝通才是有效的。

對於更小一點的孩子, 有些事情雖有不好的後果但對孩子的人身是安全的, 就不妨給予允許。 比如, 有的小孩對辣椒非常好奇, 拿起來就咬, 這時候家長便不必阻止。 當一個孩子領教了辣椒的味道, 下一次就不會再嘗試了。 這個時候, 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 他拿的東西是辣椒, 嘗到的味道是辣味就可以了。 如此, 孩子便學習到辣椒是辣的, 辣味的東西是不能隨便吃的這樣的知識。 一個小孩子不斷地把拿到手裡的東西扔到地上, 也是在學習中, 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他, 剛才拿的是塑膠, 發出的聲音比較大, 現在拿的是布娃娃, 發出的聲音比較小。 小孩子就是通過不斷地感受來學習的。

Advertisiment
家長和他的溝通就是在他感受某個東西的時候, 告訴他, 給他建立概念。

“讓孩子感受到愛”可以作為溝通的宗旨

無論我們要孩子做什麼或者不讓孩子做什麼, 都是因為我們愛孩子, 溝通的目的也是為孩子考慮的。 既然是出於愛, 那麼“讓孩子感受到愛”便可以作為溝通的宗旨。

我有一次去3歲的雯雯小朋友家去做客, 雯雯玩著玩著就鬧開了脾氣, 誰也不知道她是為什麼鬧脾氣。 雯雯的爸爸媽媽用家裡新買的洗衣機的包裝箱做了一個小屋子, 雯雯常在裡面玩。 這次, 雯雯鬧脾氣鑽進小屋子不出來了。 雯雯的媽媽叫了幾次, 雯雯就是不出來, 躲在小屋裡哭。 雯雯的媽媽就搬了個小凳子坐在小屋子的外面,

Advertisiment
跟雯雯說:“你想哭就哭一會兒吧, 媽媽就在外面陪著你, 等一會兒你想找媽媽的時候就出來哦。 ”雯雯聽了媽媽的話, 哼哼唧唧了一小會兒就爬出來, 抱著媽媽說:“媽媽, 我愛你!”

我很欣賞雯雯媽媽的做法, 她沒有強行拉孩子, 也沒有給孩子講道理, 就是帶著她的關愛陪伴在孩子身邊。 雯雯感受到媽媽是關照她的, 於是便慢慢安靜下來了。

在無條件愛的溝通下, 孩子能夠感受到

5歲的小英子在幼稚園彈鋼琴, 媽媽去看她彙報演出的時候特意為她錄了像。 回家後爸爸要看媽媽錄的像, 小英子卻不讓, 原因是她覺得彈錯了一個音, 不好意思讓爸爸看。 爸爸說:“爸爸不是想聽你彈得多好多棒的, 網上有的是好的, 重要的是這次是我女兒彈的,錯音也沒有關係。爸爸就是想看看我女兒表演時的樣子。”聽了這話,小英子馬上吩咐媽媽把手機打開讓爸爸看錄影,並問爸爸:“你聽出來哪裡彈錯了嗎?”絲毫都不覺得自己彈得不好有什麼羞愧了。這位爸爸就非常有智慧,他所表示的就是女兒比什麼都重要,自己就是喜歡女兒的樣子,鋼琴彈成什麼樣爸爸都無所謂。當然,這一定是建立在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才能說出來,也只有爸爸是真心說出來的,孩子才能感受到。

本來孩子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彈錯是再正常不過的,父母的接納和欣賞會讓孩子輕鬆享受學習的過程並不斷進步。相反,如果看到孩子一點點錯誤就挑剔指責,則會讓孩子時時處在恐懼和焦慮中,學習的效果反而容易不好,更關鍵的是,在父母指責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自信心會受到打擊,變成一個膽小怕事的人。

有人說“溝通對於關係,好比呼吸對於生命”,可見溝通的重要性。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不限於語言,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都是在和孩子溝通。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家長要帶著愛與孩子相處,重言傳也要重身教哦。

家長都希望孩子變成有愛的、自信的、負責任的人,這一點好像沒有例外。不過孩子的性情不同,事情發生的情境也會不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氣質和每個當下發生的情況來變換方式。這必定需要家長帶著自己的愛和智慧來進行才會有效。 

重要的是這次是我女兒彈的,錯音也沒有關係。爸爸就是想看看我女兒表演時的樣子。”聽了這話,小英子馬上吩咐媽媽把手機打開讓爸爸看錄影,並問爸爸:“你聽出來哪裡彈錯了嗎?”絲毫都不覺得自己彈得不好有什麼羞愧了。這位爸爸就非常有智慧,他所表示的就是女兒比什麼都重要,自己就是喜歡女兒的樣子,鋼琴彈成什麼樣爸爸都無所謂。當然,這一定是建立在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才能說出來,也只有爸爸是真心說出來的,孩子才能感受到。

本來孩子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彈錯是再正常不過的,父母的接納和欣賞會讓孩子輕鬆享受學習的過程並不斷進步。相反,如果看到孩子一點點錯誤就挑剔指責,則會讓孩子時時處在恐懼和焦慮中,學習的效果反而容易不好,更關鍵的是,在父母指責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自信心會受到打擊,變成一個膽小怕事的人。

有人說“溝通對於關係,好比呼吸對於生命”,可見溝通的重要性。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不限於語言,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都是在和孩子溝通。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家長要帶著愛與孩子相處,重言傳也要重身教哦。

家長都希望孩子變成有愛的、自信的、負責任的人,這一點好像沒有例外。不過孩子的性情不同,事情發生的情境也會不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氣質和每個當下發生的情況來變換方式。這必定需要家長帶著自己的愛和智慧來進行才會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