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飲食>正文

妊娠與微量元素的關系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 缺鐵可以造成貧血。 生育年齡的婦女每次月經失血量為30~ 80毫升, 其中鐵的丟失量平均每月為0.4毫克。
鋅:是組織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物中較充分的鋅元素來源是動物蛋白, 如肉、蛋、乳制品及魚, 尤其是貝類。 妊娠早期缺鋅可導致早產或宮縮乏力性出血。
碘:碘主要存在于海產品如海帶、海菜、海藻、海魚等及含碘食鹽中。 但含碘藥物與胎兒畸形有著密切關系, 因此, 孕婦不可大量或長期服用含碘藥物。
鎂:存在于含動物性蛋白食物當中, 谷物、青豆類及綠葉蔬菜的葉綠素中也有少量鎂。
Advertisiment

銅:銅是造血的要素, 并具有促進鐵透過腸粘膜吸收的作用。 妊娠期間, 孕婦血清中的銅水平下降是胎盤功能不足或胎兒即將死亡的一個征兆。 妊娠中毒癥則是指血清銅水平過高。 妊娠期的褐黃斑及皮膚顏色變深, 是含銅的酪氨酸氧化成為黑色素的結果。
正常情況下, 孕婦不需要額外增加銅劑補充, 因為銅過量可發生致畸作用。 患有家族遺傳性銅積儲障礙病肝豆狀核變性的婦女, 可發生閉經或自然流產。 銅與鋅相沖突, 當體內銅過多時, 可引起鋅缺乏。
錳:錳參與酶系統的構成, 與能量代謝及脂質代謝有關, 缺錳極少有臨床表現, 有極少數人會出現鱗屑性皮炎, 或頭發由黑變紅。
Advertisiment

鈷:是維生素812分子組成的一部分。 缺鈷可以發生巨幼細胞性貧血、癡呆、急性脊髓變性的周圍神經病變。
鈣:妊娠期間, 由于鈣吸收增加, 尿中鈣排泄減少, 可使鈣逐漸儲存。 鈣離子是通過母體胎盤輸入到胎兒體內的。 胎兒的血鈣較母體高, 胎兒和胎盤內的總儲存量大約為30克。 對于有足量乳類飲食的孕婦, 一般不需要額外補給鈣劑, 但那些不常吃動物性食物和乳制品的孕婦則應當根據需要補充鈣劑。
硒:是谷脫甘肽過氧化酶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保護細胞膜中的脂質免受氧化。
近年來, 人們多采用高硒雞蛋和高硒母雞或服用藥物富硒康等, 治療這類地方病。 因此, 如果婦女缺硒, 最好治愈后再妊娠。
相關用戶問答